前海母基金靳海涛:我最近对于VC/PE的一些思考

前海母基金靳海涛:我最近对于VC/PE的一些思考
2022年09月16日 10:20 VCTalk投资人说

关于VC和PE基金三大发展趋势,我认为是朝着集团化、专业化和大型化的方向发展。

来源 |投资界

出品 | 资人说(touzirenshuo)

近期,前海方舟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前海母基金首席执行合伙人靳海涛在一次论坛上发表了主题演讲——《关于VC、 PE 基金发展趋势和主要投资赛道的思考》。

演讲中,靳海涛和大家分享了关于VC和PE基金发展趋势,以及主要投资赛道的话题。

以下为演讲实录,Enjoy:

VC和PE基金发展趋势

关于VC和PE基金三大发展趋势,我认为是朝着集团化、专业化和大型化的方向发展。

我们先看集团化。

集团化的定义是什么?

就是少量具有核心能力的大型综合性投资机构采取集团化运营的方式,进行基金群的运作,壮大发展。它们的标志是头部机构将越做越强。

为什么头部基金会呈现集团化的趋势呢?

首先,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头部综合性的股权投资基金经过了经验教训的积累,团队人比较多,时间比较长,经验也比较丰富,业绩也越做越好。

这些头部机构的优势主要体现在:

第一是看项目的深度;

第二是看项目的广度;

第三是生态资源比较好,可以给企业赋能,这样使得头部机构越来越受到LP的欢迎。

其次,由于国内缺乏具有长久实力的合格投资人,募集单只超大规模的基金往往受到市场环境的影响,国内大规模基金目前很难像欧美国家按照1、2、3期这样的业态进行发展。

再而,单只私募基金受到严格控制投资人数的法律限制,比如说合伙制和有限公司制基金累计不超过50人,契约型和股份公司型基金投资者累计不得超过200人。

而让一个LP将非常多的资金投入到一个基金,这是比较困难的。

当然还有其他的一些原因,因此中国大型的头部机构要想持续稳定的发展,只有通过设立平行基金的方式,通过集团化运作来扩大管理规模。

当然,集团化发展也会带来一些问题:

一是集团基金群之间的利益冲突如何解决,二是管理的风险如何控制,管理的效率如何提升。

针对这些问题,我认为集团化运作可以采取以下路径。

第一,不设功能类似的平行基金,可以按照区域、专业、阶段、来设立一系列功能不同的平行基金,最大程度限制利益冲突。

第二,对集团化的机构不能搞“大而全”和“小而全”,各个基金之间不要过于要求独立性,要充分发挥集团化资源共享优势,我们提倡前台专兼结合,每个项目在集团内寻找最佳的组合来做,中后台的财务尽调,法律的核查,行业的研究分析,再比如说二级市场的估值分析。

这些工作标准化程度比较高,可以在集团基金群内统一运作。

第三个方面,基金群的投资预审权,或者是决策权,应以集中统一为主,当然为了提高效率,也可以适当的分散,但是这种分散要掌握尺度。

我个人认为通过这三个路径,可以比较好地解决前面所说的两个问题。

当前集团化发展的痛点是什么?

我想主要是在募资和监管方面,对于集团平行化基金是否可以半独立运作,社会和监管层面认知度不够,支持度有待提高。

这里面会出现过于强调专事、专人、专办,如果非要求专事、专人、专办,那么必须搞大而全,小而全,但是大而全和小而全,显然是不符合实际的。

第二个趋势是专业化,细分领域的基金会越做越精。

什么叫专业化,就是擅长在某一个领域进行投资的“小而美”VC/PE机构,他们能够把股权投资业务做深做细。

为什么要强调专业化?

首先,有的投资者有偏好,只选择特定的领域投资。

今年上半年,市场化的基金91%的规模都在10亿以下,而新募规模在50亿的基金规模只占0.8%,小规模基金才是市场的主体,如果一个规模不大的基金,什么领域都做,什么阶段都做,很难持续,所以小基金必须要向专业化发展。

如果只专注一个赛道,只投资一个行业,甚至一个细分赛道,虽然每个基金的规模不是很大,但是会对这个赛道研究得很深,可以围绕着产业链的上下游,区域一体化拓展,有可能越做越好。

这些小的基金,往往会有机会发展成为头部基金。

由于管理专业化的基金,会锻炼一批在某个专业领域眼光好,业绩特别好的GP团队,从而为国家或者区域在进行产业拓展和产业扶植中筛选出好的标的,这也是非常有战略意义的。

那么,专业化的基金遇到的困难和推进的措施是什么?

第一,现阶段由于这些基金规模比较小,所以他们的知名度、影响力比较低,募资比较难。

第二,专业属性强,导致一般的LP判断其优劣很困难。

第三,我们看到很多中小基金的专注度还不够,什么行业都投,什么阶段都投,不够专业化。

至于改善的措施,第一,大力发展市场化母基金,为这个市场造就合格投资人,我认为市场化母基金投资定位重点放在小而美的专业化基金上。

第二,中小基金要围绕着某一领域聚焦赛道,锤炼其核心能力。

最后一个趋势,是大型化。

我认为大型化的标志是项目基金会越做越准,针对大型的产业项目,催生了大型的项目创投基金,以单个项目的方式来组织筹集资金,与创业者、政府资金为伍合力兴办大产业。

为什么要推行大型化基金?

首先,集中力量办大事是制度优势,随着国家实力壮大,对一些战略性的高科技新兴产业拓展有了更高、更快、更准的需求。比如说半导体、新能源、新材料等,但创投过去投小钱,满足不了这一类大产业的资金需求,所以大型化的项目基金应运而生,既支持国家的重点产业,又可取得良好收益。

比如说类似于投华星光电或者是合肥长鑫这一类的公司。

三方合力办大事,第二个重要的好处就是可以发挥能力互补的优势,创业团队可提供技术、经营所长和自有资金,政府能够提供资本和相关政策环境支持,创投可以提供投资经验、资本和投后赋能,这样一来,三方合力办大事,成功概率就会大大提高,发展速度就会更快。

我们也看到现在的一个客观的现实,政府有时候很难判断一个项目到底靠不靠谱,所以如果把创投作为一个重要的力量参与进来,政府的信心也是随之变强,政府其他的配套支持也会更足。

我们也分析一下推进大型化基金的困难,三方合力办大事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创业团队苦于投资人认知不确定,政府困于难以判断项目优劣,创投苦于与以往的投资方式相比,链条更长,难度更大。

那么如何改进?我这里提了五条建议:

一,政府引导基金与创投机构,特别是头部机构建立紧密伙伴关系,合力办大项目。

二,项目的推荐权授予创投机构,而不是政府部门。

三,政府引导基金阶段参股,给创业团队、创投基金回购权,在这个项目取得明显进展后实施,这样一来就刺激了项目方和创投方的主动性,一定会提高项目质量。

四,政府相关部门不参与项目的日常运营,但是需要做好服务和监管。

五,创投机构在募投管退四环节不断创新,适应“大型化”需要。

当然,大型化的项目基金还要多频次的做,这样才符合创投分散投资的规律。

对主要投资赛道的思考

我把VC和PE应该耕耘的主要投资赛道,总结为五个“进程”,一是补短板进程,二是数字化进程,三是碳中和进程,四是大健康进程,五是消费升级进程。下面我一一做个简单的阐述。

补短板进程,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

不补短板,产业链高度不够,完整性欠缺。不强调自主可控,在大国博弈中就有生存风险。

不解决卡脖子环节,就缺乏竞争力,所以补短板是非常重要的。

补短板,就要聚焦产业链薄弱环节,它是使产业链畅通的前提。

补短板就要加强基础研究的原始创新,破解关键技术的卡脖子问题,这个也是我们国家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需要,是提升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的必然选择。

所以在卡脖子问题上,需要创投基金成群结队参与。

我们也看到补短板的环境发生了一些非常大的变化,最重要的变化是三点:

一,长期的对外开放使科技与经营人才有了长足进步,他们可以担当这样一个使命。

二,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三,各级用户容忍度提升,给了创新企业“试错”的机会。

补短板的主要领域,我认为五个关键——关键基础应用研究、关键元器件、关键软件,特别是操作系统、关键材料、关键自动化、数字化设备等等。

第二个进程是数字化进程。

数字化进程是一个不可遏制的趋势,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元宇宙、区块链等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并逐步渗透进社会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纷纷加快数字化转型战略布局。

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十四五”规划提出“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

所以我认为未来如果不用数字化武装企业,肯定是要失败的。

围绕着数字化进程展开投资,非常重要,我认为应该重点关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下出现的新机会、新赛道,以及数字化对传统产业的改造。

第三个进程是碳中和进程,大家都知道中国的目标力争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碳中和的进程我认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是新能源,新能源不断替代化石能源。

第二,资源再回收,再加工和循环利用。

第三,环保的监测和环境治理,碳中和深刻影响着人类,改变了世界,这方面有非常多的投资机会。

第四个进程是大健康进程,围绕着医疗健康和延长寿命的追求是个永恒的话题。

一方面,新冠疫情的肆虐更是触发大众层面健康卫生需求的爆发式增长。

另一方面,伴随着人口老龄化、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增长以及政府政策支持。

三大因素,驱动中国医疗支出持续增加。

当今,生物制药、智能器械、数字医疗服务、创新疗法以及新型保健品必将呈现神器特色——病有可治、健康长寿。

而且海内外资本市场对大健康产业赋予新的游戏规则,给创业企业和创投奋斗的机会。

因此,在大健康进程,我认为有五个领域值得关注,分别是医药、医疗器械、医药装备和生命科学产业链上游、CXO和合成生物学等。

最后一个进程是消费升级进程,就是满足老百姓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这一方面是经济增长带来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的结果,另一方面是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带来更多的高附加值产品的结果。

消费升级内在驱动力,一是生产端不断推出喜闻乐见的新产品。

第二,通过新的服务,让大家产生消费的欲望,最终变成消费的驱动。

第三,数字化传播,其实我们很多是信息不对称,通过数字化的传播,解决了信息不对称,对传统的商品和服务流通渠道进行了一次新的革新,更好的促进消费。

总而言之,消费升级是一个非常大的赛道,这里面也有一些非常好的机会,而消费不升级,我们国家的经济增长就会受到重大的影响,我认为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赛道。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