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市场天花板就是用来打破的

所谓的市场天花板就是用来打破的
2022年03月16日 14:49 辫儿打游戏

原创

文|南如珉编辑|朴芳

对于《哪吒之魔童降世》(简称《哪吒》)来说,它存在的意义,就是要打破偏见!

早知它会是至少20亿的体量(7月20日文章回顾:谁能想到,2019年暑期档冠军将在这两部片之间产生),但随着势态的越发不可控,才发现真相远远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终究还是被它惊人的走势给吓到了。接下来迎接它的,将是一个又一个高峰,甚至30亿体量已经完全打不住。

突破性,助力《哪吒》冲击35亿!

(映前的判断)

尽管早就知道《哪吒》将是一部大爆款,将是20亿起步的作品,但依然还是低估了它在增量市场的表现,在如此高位的单日表现之上,还能有着极其惊人的票房曲线,这是《战狼2》之后的首例,其工作日的稳定表现,已经远远超过了去年同期的神作《我不是药神》。

猫眼9.7分,历史第二(院线),淘票票9.6(院线),历史第一,足以证明了《哪吒》在观众层面有着神级般的口碑,单论观众口碑层面,历史中也仅有《摔跤吧!爸爸》、《战狼2》能够与其媲美,而这种口碑也完全转化为一股强势的能量,直接席卷了市场。

周六2.3亿,周日2.87亿,逆跌幅度高达25%,逆跌值达到6700万,这是连《战狼2》都未曾达到的数据。而工作日接连保持在1.86亿的高位输出,让它已经早早锁定了30亿+的体量,接下来工作日的表现,将决定最终能否达到40亿量级。显然,不论任何层面,《哪吒》都将被载入史册。

发酵如此之快,《哪吒》打破了所有的惯例。这次《哪吒》最大的变化在于,三四五线的发酵速度远超预期,自周一起,三线以下的速度就已经超过了一二线,市场占比也在逐步提高,这也代表着增量市场在如此快速的接纳一部国产动画,这是非常难得的。

纵观《哪吒》一路的突破,它的路数其实跟四年前的《大圣归来》,乃至当今所有爆款的都是一致的,即突破性!毕竟国产动画无论如何也是赢不了皮克斯、迪士尼的,它们距离《疯狂动物城》、《寻梦环游记》存在着档次上的差距,而且短时间根本无法超越。

但观众的用脚投票,绝不是品质上的横向对比,而是在于突破性,那种远远超出预期的惊喜感,才是真正能够俘获观众的武器。正如《流浪地球》票房远远超越神作《星际穿越》,基于观众的视角,好莱坞做出《星际穿越》很正常,是预期之内的事,但国内做出《流浪地球》,却是远远超出想象的事。

同样的道理,这种远远突破预期的惊喜感,让《哪吒》票房超出《疯狂动物城》两倍之多。它真正打破了观众的印象,而这种现象叠加在“时无英雄”的暑期档,让观众在暑期上半场无片可看的情况下,实现了一个彻底的发泄,大大加速了《哪吒》的发酵速度。

《哪吒》的成功,完全是因为它自身过硬的品质,所有的天时地利,所有的运气,其实归根结底都是一种实力的体现。因为对于电影来说,根本不存在什么巧合和运气。考虑到它作为一部动画,受众宽度不及真人电影,因此这份数据更加来之不易,但正是靠着这种品质和突破性,形成了一种逆天改命。

我命由我不由天,去他的天花板!

映前看到很多人持有天花板的观点:“中国动画天花板也就10亿-15亿!”《哪吒》的出现,让那些蒙在鼓里的人们再一次看清了,目前的内地市场,完全是天高任鸟飞,压根就没有天花板。

对于电影市场来说,有着太多的谬论祸害人,不论是IP价值、票房号召力、粉丝决定票房都是明显违背电影市场逻辑的。有些人自始至终都被这些谬论所笼罩。市场的真相绝不会有多个论点,绝不会十部爆款催生十个道理,因为它只有一个道理。

而近年来,以上那些歪理邪说已经慢慢被一个个爆款打得体无完肤,市场的真相一再的被暴露出来,而这种行业的透明,让以往的信息不对称现象骤减,因此忽悠难以维系,市场越发理性,越来越多的从业者了解了市场的基本逻辑,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但依然,还是存在着各种谬论和偏见,而最著名、最能伤害行业的,无疑便是臭名昭著的市场天花板论!因为这种完全不懂市场的偏见,导致大量的类型无法进行、大量的好项目无法面世。可怕的是,如今抱有这种偏见的人,依然要占据绝大多数。

偏见,是人们心中的一座大山,真的正如《哪吒》里所说的一般,而这种偏见,真的是体现在行业中的方方面面。“国产动画是拍给小孩看的”,将观众心中那座“偏见”大山移开太难了。项目被拒绝,“这种类型天花板太低”类似的理由比比皆是。

而那些真正的超级爆款,哪一个不是在偏见的逆风前行?哪一个不是所谓的天花板太低?

人们很容易将天花板跟票房最高者混淆,它们俩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但目前的大家对市场的认知太少,不清楚市场和观众的逻辑,总是将票房最高者视为天花板持有者。悬疑片、惊悚片票房最高者4亿,那么天花板就是4亿,诸如此类,这种错误的认知是非常可怕的。

《战狼2》,因为天花板论,上映前普遍认为它上限8-10亿,带着有色眼镜;《我不是药神》,天花板论将它死死压住,“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拍到极致也就5亿吧?”这是绝大多数业内的见解。《流浪地球》,“国产科幻片,能行吗?能有10亿票房?”

《我不是药神》在后期融资时,光就知道有三家公司放弃投资,而《流浪地球》若不是吴京的6000万进账,显然是无法完成最后的效果。这些融资难,这些偏见,都是来自对电影市场严重的知识匮乏,源自天花板论根深蒂固的毒害。

其实有一个最起码的逻辑,天花板是行业发展到顶端的产物,行业处于发展中阶段,怎么可能会存在天花板呢?好莱坞确实是存在天花板的,因为它早已经发展成熟,达到了瓶颈状态,可内地市场市场化不足20年时间,距离那个饱和度还有太远的距离,站在半山腰,是完全无法理解山顶上的风景的。

拿目前国产电影来说,其实没有任何一部电影真正触碰到天花板,哪怕《战狼2》都没有,它仅能代表当下,仅能代表它的内容和类型匹配到了50多亿。因为行业一直在进步,市场一直在扩张,只要具有突破性的品质和情绪表达,天空才是市场的极限。

哪怕就放眼当下,依然有90%的类型片未曾触及到天花板。没人会信现实题材剧情片能卖到30亿,没人信动画能卖到40亿,因为有天花板理论。可是接下来,依然没人会信悬疑片、体育片、恐怖片、战争片会达到30亿、40亿,甚至50亿。这些后知后觉的人,只能等到亲眼见证才肯死心。

《哪吒》的出现,是又一次突破大众认知的事件,它不仅挽救暑期档于水火,更是将市场的真相再一次戳穿。虽然当下的偏见中,类型的限制、天花板的成见,困扰着大部分项目,但决不能认命,必须得有坚持和判断,正如《哪吒》一样,才能把所谓的天花板捅烂。

谁说国产动画不能卖座?谁规定的国产动画不能卖座?我的命我自己说了算,这才是电影的本质,短短20年怎么可能就存在天花板。偏见这座大山被《哪吒》彻底的推翻,真的是比电影本身还精彩的桥段。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