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市场竞争白热化,盘点各地低空政策:低空制造、场景培育、空域管理成发力点

万亿市场竞争白热化,盘点各地低空政策:低空制造、场景培育、空域管理成发力点
2024年06月27日 17:41 用户7542555787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自2023年12月低空经济被确立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内各地低空经济竞争日益白热化,全国已有26个省市区将低空经济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多地发布了低空经济的相关政策。

何为低空经济?除了今年炙手可热、引发无限想象的载人eVTOL、“空中的士”外,还包含直升机、无人机、热气球等制造和运营产业。

在多份地方政策文件中,低空经济是以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包括低空场景下的基础设施建设、飞行器制造、运营服务、飞行保障等环节。

工信部赛迪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低空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显示,2023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达5059.5亿元,增速33.8%;乐观预计,到2026年低空经济规模有望突破万亿元。

时代财经梳理多地政策文件发现,低空制造、场景培育、空域管理是各地低空经济发展规划共通的重点;而在一线城市中,深圳低空立法走在全国前列,北京致力于推动低空监管服务的发展,广州则计划提升适航审定和取证的能力和效率。

低空制造、场景培育、空域管理成发力点

从各地支持低空经济发展的计划或方案来看,最高频出现的为引进、支持低空经济制造业。比如北京明确提出支持先进整机研制,安徽、湖南省等均强调聚焦整机制造与关键配套,并将提供租金、投资补贴等。

广州在这方面更进一步细化,《广州市低空经济发展实施方案》重点提到“密切保持与低空生产企业的联系,掌握企业技术研发进展、适航证、运营许可证办理情况并提供必要的协助”。

广州低空经济在研发制造方面具备一定的产业基础,其整车和零部件制造业也易于向低空飞行器制造转型。目前广州集聚了华科尔、极飞科技等无人机制造企业,还拥有小鹏汇天、亿航智能、广汽等致力于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和飞行汽车研发制造的本土企业。亿航智能EH216-S在4月成为全球首个三证齐全eVTOL飞行器。

除了低空经济制造业,场景培育也是各地着墨的重点。

峰飞航空科技高级副总裁谢嘉此前曾对时代财经指出,低空经济目前最缺的依然是更成熟、高频的场景应用,需要有更多厂商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将更多产品,放在不同场景中进行常态化运行。

而在多地的低空经济行动方案中,也已规划了不同航空器的使用场景。

广州提到,探索开通大湾区内城际间的短途直达航线以及与香港、澳门之间的跨境航线,争取智能航空器获得运营许可后试点首批商业运营航线。

峰飞航空科技作为目前跨城跨海航线试飞的第一家载人eVTOL企业,无疑具备了这个基础,其本身战略规划中也包含了在粤港澳大湾区寻求落地的应用场景。

6月26日,谢嘉在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表示,“跨境运输场景是我们很重要的一个场景,目前主要难点是粤港澳三地的管理机构、运行规则等方面有差异,我们正在跟三地协调相应进展。”

《北京市促进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征求意见稿)》则指出,物流配送上依托延庆八达岭机场开通西北物流支线等航线;城际通勤上,建立大兴机场与雄安新区,首都机场与天津、廊坊等地区的通勤航路航线。

湖南将应用场景拓展至航空体育运动发展,如滑翔伞、航空跳伞、飞艇、热气球等,计划每年发放不低于300万元航空体育消费券,并根据湖南省低空经济市场规模逐年递增,所需资金从省体育彩票公益金中列支。

内蒙古地广人稀,低空经济在农牧业的应用场景成为发力点,如该地计划在通辽市、兴安盟等农业主产区推广植保无人机规范化应用扩大低空农业植保作业面积;在辖区的牧业旗县中推广无人机放牧;加强航空护林在森林草原防火灭火工作中的应用等。

与一般产业规划不同,低空经济涉及到使用空域资源,在我国,空军负责大部分的飞行管制和空域管理。

以2018年民航中南地区管理局公布的《深圳地区无人机飞行管理实施办法(暂行)》为例,该办法指出,南部战区空军参谋部具体负责组织实施深圳地区无人机飞行管理试点工作。每年5月31日、11月30日前,深圳市人民政府汇总各方需求向南部战区空军飞行管制部门,提出轻型无人机管控空域划设申请;6月30日、12月31日前,南部战区空军飞行管制部门予以批复,并通报民航中南地区空管局。

自2017年以来,四川、海南、湖南、江西、安徽5省成为全国首批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省份。而在各地的低空经济行动方案中,无一例外均提到要建立军地民协同机制。

广州市提到,在空域管理方面,要向省发改委争取建立军队、民航、地方政府协同管理机制和沟通协调机制;安徽省则指出深化省级层面与军方沟通交流,建立军民融合沟通机制。

在统筹协调上,因低空经济牵涉领域众多,多省市均已明确由省市领导牵头成立低空经济发展专班,同时协调多个政府部门,并对不同政府部门划定责任归属,明晰分工。

比如广州要求拓展低空智能航空器公共服务应用场景,推动其在国土、水文、气象、林业、环保、应急、电力、交通、城管、公安、海关、边海防、建设、农业、海洋等重点领域应用,文件中就列明由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国资委、市应急管理局、市生态环境局等共12个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在研究制定《广州市低空经济发展条例》上,则明确由市发展改革委、广州空港经济区管委会、市司法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安徽省加快培育发展低空经济实施方案(2024—2027年)及若干措施》

《苏州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6年)》

对于多地发布的低空政策,在中国交通协会低空经济委员会华南区执行会长刘立波看来,目前四川自贡在政策落地执行上做得最好,很多航空制造车间、测试场地都已经落地,政府的资本也已下场;而成都的持续性成果可能最长,纵横无人机、腾盾科创等低空公司都在那边;被誉为“中国直升机之城”的江西景德镇潜力也很大,它有比较好的制造测试、空域管理经验,直升机科普也做得比较充足;广州和深圳大家都很期待,因为宣传的补贴资金也较多。

深圳立法先行,北京注重监管服务

制造、场景、空域等构成了各地发展低空经济的共性,地方也正结合其自身优势规划一条与众不同的低空经济发展之路。

深圳在鼓励发展低空经济、出台法例方面领跑全国。

2023年12月,深圳率先出台《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对吸引落户、开辟航线、鼓励技术研发等多方面已列明了量化指标,并说明了奖励金额——这在今年多省市的低空经济发展方案中都尚未做到。

《深圳市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

2024年初,深圳出台全国首部低空经济立法《深圳经济特区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并正式施行,通过经济特区立法,在地方权限范围内明确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协调机制和低空飞行协同管理机制,为低空产业发展提供法治保障。相比之下,今年以来多省市在低空经济上的立法进展仍停留在筹划阶段。

同在广东省的广州则在适航审定方面得到了省级政府的支持。《广东省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指出,争取令中国民航适航审定中心广州航空器审定分中心(以下简称“广州审定分中心”),升级为国家eVTOL航空器适航审定中心,支持其提升适航审定能力和取证效率。

2022年8月,广州审定分中心正式运行,目前其负责承担正常类、实用类、特技类和通勤类飞机(江西省除外)型号合格审定(认可)相关审查和证后管理等工作。

时代财经注意到,在亿航智能EH216-S适航取证的过程中,广州审定分中心的王敏、顾宝栋等同志作为项目适航审查组的技术骨干,为该航空器取得型号合格证做了大量工作——这或令其升级为国家eVTOL航空器适航审定中心积累了经验。

北京市则在监管服务上着墨较多,其在方案指出,发挥在京部委、政策资源优势,发展空域管理规划、飞行规则制定、基础设施建设、低空产业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监管服务技术,支持在京科研机构、企业、通信运营商等开发低空飞行管控及飞行调度指挥系统,提供无线电频谱创新应用、空域精细化划设使用和大规模高密度高频次智能融合飞行等方面的技术支持。

同时,北京计划在京设立无人机、eVTOL等适航验证、生产检测、应用测试等领域技术研发和服务机构,形成一批第三方的检验检测及适航验证公共服务平台,构建技术输出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作为四大一线城市之一,尚未出台专门针对低空经济的立法或发展方案等。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经信委主任张英提交了《关于推动开展低空空域利用、加快培育发展低空经济的提案》,提出加强低空经济顶层设计、推动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低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低空航空器研发力度、打造低空特色应用场景等五大建议;刘晓红等15位代表也提出《关于促进上海低空经济发展立法的议案》。

不过,上海作为国内民航产业“第一城”,发展低空经济具有广阔的市场潜力。

《上海低空经济发展白皮书2024》显示,上海拥有超过300多家获得民航华东局批准的无人机通航企业,涵盖了研发、制造、应用服务等多个环节。此外,eVTOL头部企业如峰飞航空科技、时的科技、沃兰特航空、御风未来等均集聚上海。

今年3月,“上海市低空协同管理示范区”在金山区揭牌,在华东无人机基地率先启动上海市低空协同管理示范工作。金山区人民政府表示,金山将探索研究顶层设计,利用现有管理主体,充分发挥“1中心+N工作组”的协同管理机制作用,形成以飞行服务为主,多部门协同运作的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格局,边运行边优化。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