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滩登陆货运第一股,福佑卡车赴美上市

抢滩登陆货运第一股,福佑卡车赴美上市
2021年06月08日 18:11 满投财经
2021年物流赛道进入白热化阶段,京东物流上市,滴滴货运也在今年初完成新一轮融资;在福佑卡车递交招股书后不久,满帮集团也在美提交上市初步文件。

01

技术驱动新型货运平台福佑卡车

自从2016年快递企业密集上市之后,2021年物流行业又开始向资本市场展开新的攻势,物流赛道的细分市场的龙头企业也纷纷开启了各自领域的上市潮。而福佑卡车也在市场规模超过万亿的公路货运行业里一路狂奔。

最近几年,随着货运需求更多更高,托运人对高质量和灵活整车运输解决方案的需求显著增加,使得互联网技术为依托的货运平台应运而生。而经历过残酷的竞争和洗牌后,资本市场上最终形成了以福佑卡车为主流的规模化运营平台。

福佑卡车并不亲自参与货物运输,它作为一个承运型平台,主要功能是以大数据和AI技术为核心构建智能物流系统,为上下游提供从询价、发货、交付、结算的全流程履约服务。通过管理信息部来实现对司机的管理,解决了司机与货主的信任危机。简单来说,福佑卡车算是一个货运版本的滴滴。

(图片来源:福佑卡车招股说明书)

因此它的营收来源主要来自于运输服务,而长期合作的重点客户是它营收的重点,也就是上图的“KA Shippers”部分。

招股书显示,福佑卡车一季度来自KA的业务收入占比高达90%左右,而KA的重点客户包括德邦物流、京东物流和顺丰快递,这三个大客户占45.3%的营收。以中小企业为主的SME托运服务虽然起步晚,但它的占比也在稳步增长,两年半从零发展到主营收的10%。

虽然主营收的增长明显,但高占比的运输服务收入意味着短期内福佑卡车很难摆脱单一营收结构的矛盾。福佑卡车急需开展新型业务以实现营收多元化。

(数据来源:企查查)

根据公开信息,福佑卡车经历了8轮融资从2014年起到2021年,资本层层加码,货运平台这一细分行业,从起初未被互联网开垦的土地到如今互联网层层渗透,福佑卡车也一步步成长起来。

02

新型业务加速营收突破

2019年,福佑卡车完成了33.9亿营收额,净亏损2.3亿元;至2020年,福佑卡车营收额增长至35.6亿元,净亏损缩窄至1.1亿元。2021年第一季度,净亏损826万,相比去年同期亏损扩大。

根据财务数据,目前拖累福佑卡车利润的主要是居高不下的收入成本项,福佑卡车将目前的净亏损归因为各地区业务扩张、客户基础扩张、研发投资以及服务项目拓宽。

(图片来源:福佑卡车招股说明书)

招股书中,福佑卡车称下一步将加强基础设施的投入,所以亏损预计会长期持续。同时,福佑卡车自身的盈利风险不能忽视,经营历史有限也使得其短期内无法扭亏为盈。业务发展阶段上,福佑卡车仍处于市场份额扩张阶段,提升价格竞争力及运营效率为首要目标,招股书中也提及市场份额增长不如竞争对手的风险。

根据招股说明书,福佑卡车的托运人主要分为KA(KeyAccount)托运人与SME托运人两类,前者比如德邦快递、长城汽车等,后者则是中小企业托运人。

KA客户方面,前三大托运人德邦物流、京东物流和顺丰快递贡献的营收占了55.8%,相比而言SEM托运人业务占比低。但如今福佑卡车尝试在上游进入更分散的中小客户市场,也就是SME客户,而相比KA客户,SME客户的需求更加分散,且对订单的性价比要求,往往大于效率要求。福佑卡车擅长的智能定价、智能分单、实时查看物流进度等功能,对中小客户的吸引力未必明显。而如何征服这部分中小客户市场,怎么跨越规模扩张及利润增长这两道难关,将决定整个福佑卡车的天花板。

03

货运赛道万亿市场未来展望

中投公司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3月,中国公路货运市场规模为3.7万亿元,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增长至4.5万亿元。其中,互联网平台占有的公路货运市场份额将在2025年达到6660亿元,即线上渗透率达到14.8%。

与网约车行业相比,这一预期显然更乐观。按照滴滴出行总裁柳青在2020年10月30日给出的数据,中国的电商渗透率已经达到26%,而网约车渗透率仅为3%,即每一百份用户出行订单,仅有三份为网约车订单。若公路货运平台的渗透率能达到14.8%的水平,则意味着较出行市场更成功的线上化进程。

这也是福佑卡车描绘的市场前景,也是正在被各路资本抢夺的蛋糕。

因此,将自身定位为“中国最大的技术驱动型公路货运平台”的福佑卡车虽然面临低毛利率和逐渐萎缩的研发投入等困境,但为了这万亿蓝海它正在积极的改变,这次“抢滩登陆”式的上市行为也是它实现蜕变的关键。

(图片来源:网络)

与此同时,货运平台上市的竞赛已经打响,福佑卡车递交招股说明书半个月后,“全球最大的数字货运平台”的满帮也走到了上市的关口。随着新晋玩家日渐增多,资本疯狂涌入,这个赛道的竞争日益进入白热化阶段,随着满帮、福佑等提交招股书,滴滴等各界巨头跨界进入,货运市场即将面临一场“鏖战”。谁会是最后的赢家?让我们拭目以待。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