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蒙智行打击黑公关,这才是正经公关

鸿蒙智行打击黑公关,这才是正经公关
2025年03月06日 18:17 啊嘿哒公关

今天的是个大稿。前几天我出差,他们宁愿不发,也非拖到我回来。

平时写什么都有人说我们蹭热点,鸿蒙智行悬赏500万打“黑公关”的事儿,总算是正经本门功课了吧。

早上一看,极氪也跟进了,也悬赏500万。

聊聊打击黑公关,才是正经公关。

01

作为鸿蒙智驾家族里“界”字辈最昂贵的车,与江淮汽车合作的售价超过100万的尊界S800开完发布会后,传播量挺大。

但是,官方钦定的对标款迈巴赫680的相关测试,以及测试用车车主的爆料,产生大量负面舆情,让这个重要发布的效果,打了很大折扣。

具体不复述了,外面很多相关报道。

尊界和鸿蒙智行方面肯定会做舆情监控。

他们分析之后,认为大量负面内容,不是网友真心实意有感而发的,而是有预谋有预算的有组织大规模攻击。说得直白一点,幕后有人。

警察锁嫌疑人范围,都先怀疑有直接利益相关的。“黑公关”这种针对一家企业的事儿,不用掰手指头算,也只能是另一家或者另外几家企业干的了。

3月2日,鸿蒙智行发言人这个官号,代表鸿蒙智行,正式宣战。

同时,做了几个明确定性定量:“近期互联网出现大量关于鸿蒙智行品牌及尊界S800产品的异常评论,数量高达数十万条”,“这是一次有组织的网络黑公关行为”,“给与提供者10万至最高500万元人民币奖励”。

跟“黑公关”是势不两立,公开围剿,其实就是经典的公关打法。

黑公关不是公关,打击黑公关一定是公关。

鸿蒙智行有没有做一个公关方案来干这个事情,我不知道,也没必要猜,甚至不是很重要。

对于公关从业者来说,重要的是,这些符合正经公关基本法则的操作,能在自家工作中用上吗?

02

正经公关是从形象切入的。

喊出打击“黑公关”,并且列出黑公关已经折腾出数十万的“异常评论”,以及控诉“对鸿蒙智行品牌和产品造成严重负面影响”,都是明晃晃地打出“受害者”形象。

不清楚借来的迈巴赫680发生了什么的,可以去翻翻相关信息。那个部分,尊界和鸿蒙智行是加害者角色。

通过定性黑公关,抛出数十万“异常评论”的规模量,你是不是就不太好确认之前那些关于迈巴赫680的说法,到底是不是真的了,没准也是别人安排的。

削弱加害者形象,树立受害者形象,但凡可以,公关一定更加注重总体形象的树立。所有细节、说法,都是为了配合形象。

另外,明确强调,公关专业角度,树立形象是完完全全的中性词,甚至还偏正面。装逼,硬凹人设,人前一套背后一套,两面三刀,才是贬义。

03

正经公关是拉拢更多人的。

“黑公关”本质上是个与企业直接有关的词汇。说得难听一点,“对品牌和产品造成严重负面影响”也只是与企业直接有关。

看下尊界S800的售价。

一台尊界S800能抵2台小米SU7 Ultra,能抵4台我开的比亚迪海狮07EV。尊界的直接用户群体,很小。整个舆情,都是非用户群体撑起来的。

鸿蒙智行告诉你“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他们用“异常评论”的特征:“发布账号活跃度低,疑似批量注册;短时间内在同一主贴下大量出现,评论文案高度雷同;内容涉嫌恶意诋毁,造谣、挑拨车企对立。”成功唤醒了网友对于“水军”的厌恶。

这几年无论是哪个行业,出了什么事都少不了水军的身影。公众对于水军在各种事件中大规模操作舆论状态相当熟悉,核心技能就是量大、造谣。

很多人还体会过,自己好好在说一个“正常观点”,直接遭遇“水军”攻击的状况。

“公众苦水军久矣”,只要把水军和“黑公关”关联,就能获得非常庞大群体的理解与共鸣。

而且,这个关联物理上就是存在的。水军,在某种意义上,就是黑公关最常用的手段之一。

鸿蒙智行出钱500万打黑公关,在公众眼中就是打击水军、打击造谣,符合公众利益,甚至有点难大快人心。

04

正经公关是敞亮的。

去看看被封号的网红们,违背公序良俗了解一下。

公关说的,必须符合政策规范以及社会导向。

鸿蒙智行的微博里也提到了为响应网信部门“清朗”系列专项行动,进一步优化营商网络环境。”

前几天公布的2025清朗行动相关信息里面,第五条就是整治涉企网络“黑嘴”,这篇已经写过,点这里看:2025“清朗”行动,要整治什么?(附历年对比)

其中,明确说了,要“处置集纳负面信息,造谣抹黑企业和企业家,从事虚假不实测评,诋毁产品服务质量等问题”。

另外,水军问题也是清朗行动年年提年年打的重头戏。关于盘点历年清朗行动的,可以看这里:2024“清朗”行动,都整治了谁?(上)2024“清朗”行动,都整治了谁?(下)

今天,极氪的悬赏令,第一句也是为响应国家“清朗”行动,抑制互联网有害信息传播……中央网信办可能也没想到,开会都没喊过他们、却二话不说直接能掏500万响应清朗行动的是新能源车企。

除了符合政策,拨乱反正、不被舆论裹挟,面对恶势力不低头,不妥协,与黑产势不两立……全是正面导向,全是正面形象塑造。

当然,正面导向也是公众广泛认可的哦。毕竟李明德之前也说自己是正能量博主,张兰现在还说自己传递的是正能量。

05

正经公关是直白的。

前面已经提过,要卖100万的尊界能有几个用户。

与市场营销主打消费人群不同,公关的输出对象是广泛公众。特别是需要以“公众话题”形势出现的公关传播内容,是直白的,是好懂的,是尽可能排除一切理解障碍的。

可以对比一下尊界发给用户和潜在用户看的那些资料上的那些花里胡哨的用词,鸿蒙智行的悬赏公告,不要太说人话哦。

“异常评论,数量高达数十万条”

“发布账号活跃度低,疑似批量注册”

“大量出现,评论文案高度雷同”

“内容涉嫌恶意诋毁、造谣、挑拨车企对立”

看完这几句话得到的直接信息是:他丫的,这是被黑了呀。还黑得这么惨啊。

主打一个:一看就懂,一懂就来气,一气就心疼鸿蒙智行。

最后再来一句“我们将给予提供者10万至最高500万元人民币奖励。”用大金额显示决心、力度、动真格的。

准确的表达,一定是在好懂的基础上,引发情绪共鸣,并且一定程度上转化为行动。注意,公关说的行动,不是购买行动,而是所有支持行动。

06

正经公关是自传播的。

自传播是公关传播是否成功的标志物之一。我经常说,都靠自己刷,算什么公关啊。

前面一段我们说过,有效的精准表达,是能转化为行动的。参与传播,是最直接最广泛也是最肉眼可见的行动。

纯原发是程度最高的行动方式,包括评论转发点赞收藏的“互动量”指标,也是代表了传播程度。纯原发与互动合并,俗称“自来水”。

公关层面包装一下的说法就是:形成自传播。

公关要能发展出“公众话题”,没有自来水是不可能的。

能够到达全民话题程度的热度,99.9%需要依靠大量的自传播,自己一条一条刷评论的操作,是公众对于“资本的力量”的巨大误解。

我们稍微看下媒体和公众具体怎么自发性参与传播。

这事在新能源汽车行业中是有关注度的必发选题,财经、汽车领域都会报道:

媒体和大号,基本做的都是纯原发,而网友则更倾向于评论转发。

这篇文章起码得要5000字了,我们简单看下评论。

有支持打击网络黑公关的。

有觉得鸿蒙智行态度坚决的。

数量最庞大的,还是网友们与鸿蒙智行说的“异常评论”一致的“黑公关”罪行罗列。

当然,公众响应不可能都是好话,也有说鸿蒙智行在避重就轻,转移视线的。

公关看的是大面上。自传播要求没有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出现,简直就是有病。

07

正经公关是有节奏的。

前后翻一翻,鸿蒙智行的节奏很不错。

最开始是江淮汽车那边做过关于产品的回应。在2月28日,尊界法务发布微博,指控大量账号恶意诋毁品牌形象,公安机关已抓获网络造谣嫌疑人,未来希望大家提供更多的宝贵线索。

这是已经有公检法实锤证明的具体例子。

然后,3月2日,鸿蒙智行扔出悬赏,全面围剿。

这是相当自圆其说的一种关联:前面的说抓了一个案例,后面的说高额悬赏全面开抓,也就是大家照着前面那个来弄,就行。同时,也一定程度排除企业没事找事,是被迫害妄想症的可能性。

3月3日,鸿蒙智行发言人微博再次发声,表示“已经收到超过1万条私信留言”,并且开放邮箱反馈通道,欢迎大家继续提供线索。

公布收到超过1万条信息,一方面是在说公众对于鸿蒙智行打击黑公关是相当支持的态度,另一方面也是在说,你看情况多么恶劣,随便随便就有那么多的反馈,尊界招谁惹谁了被黑的那么惨。

这个延续,非常不错。

3月4日,鸿蒙智行用法务号发布微博,再次PO出案例:某公司自2024年5月起操纵上万账号实施系统性网络诋毁,核心涉案人员已被批捕。

个人理解,有2个用处,一方面是这类事件,把法务顶在更前面是合适的做法;另一方面也是有具象化了“行业手法”,某公司找MCN机构搞一批号大量发布虚假、恶意信息。某公司就能用上万个号,那么,鸿蒙智行说这轮有几十万条内容攻击他们,是不是更合理了?

个人觉得,这轮衔接相当不错。看上去没有什么特别的,但我一直认为,公关不需要什么创新创意,能把最基本的做好,才是王道。

08

正经公关是兑现的。

我看到1万多条私信的第一反应其实是,法务部要累死了。

任何负责任的宣布,后面都要有个怎么着都要搞完的托底。

公关不开空头支票,能说的,一定是能做的。

公开悬赏这事儿,说不难也不难,说难也难。

10万-500万的成本,对于鸿蒙智行来说,应该是最不难的,不就是钱么。

其中最麻烦的部分是对“提供线索”的整理和反馈。线索在各个平台的私信里,也在邮箱里,需要都被汇总在一起,然后进行过滤、甄别。把不靠谱的去掉之后,要对有价值的进行排查、追踪,还要跟举报人进行沟通,还要去报案……

同一线索,多人举报的话,还要对标递送时间,奖励是只发给第一个举报的人呢,还是大家一起分,一起分的话,怎么分……

公关很多事情,需要跟其他部门联动。在企业内部人缘不好、话语权很低的公关部,做不了大项目。

而没有获得足够支持,就先嚷嚷出去,大概率要翻车的。

09

正经公关是引发联想的。

我们看到一个人做了一件好事,会感觉他是个好人;也可能因为看到一件事被冤枉了,而觉得他之前的、之后的也都是被冤枉的。

公众认知不会一对一的进行强逻辑推演,大部分时候,就是“感觉”。

打击“黑公关”不仅是这次的事儿,也成功唤醒了大家对于之前负面内容的重新认定。

“别人老黑他们的。”

“之前他们就被黑过,还抓人了。”

“那件事他们被黑过,这件事是不是也是被黑的。”

除了前面的有可能翻转,“受害者”身份一旦在公众心中形成,日后传播出现什么风吹草动,也有一定抵御作用,会联想“是不是有被黑了”。

并不鼓励无中生有去捏造一个“受害者”形象,但是真有的话,那是真得好好用啊。

前面提过有评论说,这个悬赏,是在转移视线。

强调一下,公关眼中,转移视线也是中性词。

如果之前就是被黑,我没法直接反黑,那么用“受害者”形象对冲,转移一下,有什么不对呢?

10

正经公关是统一的。

“受害者”不等于柔弱。

鸿蒙智行就算是“受害者”,也是刚硬的、不妥协的、死磕到底的。

这与他们过往的形象是统一的,这与他们的母公司华为的形象也是统一的。

公关在做任何表达的时候,永远保留企业文化核心,不能与总体形象违背,这个观点,我也讲过很多次了。

11

正经公关是不怼公众的。

我们账号的10几万粉丝,很大一部分是公关或者与公关相关领域的人。

但是,由于微信流量池的推荐机制,一写热点话题,就有可能来很多“外面的人”,他们会给我写下各种匪夷所思的留言。

注意,公关是不怼公众的。我把这些留言放出来,并且怼他们,不是我不知道不能怼他们,相反,就是为了给做公关的小伙伴们看看怼公众的下场。

请打消讲道理的念头,不会有任何收益的。

鸿蒙智行一出手就是10万-500万的高额赏金,评论区就有大量回应,很多都是这种。

Emmmm……怎么说呢,应该没看明白,鸿蒙智行要的不是外面谁在说尊界坏话的截图,而是更加实锤的有合同、有转账记录、有账号名单列表的那种。

最好是“得到司法机关认可”的证据,警察蜀黍一看就能连夜抓人的那种,参照王大陆手机里的那些,好吧。

网友给的不对,鸿蒙智行会去指出、纠正么?当然不会。这些人都是站在鸿蒙智行这边的。

别说是帮你的,哪怕不是,也不能怼他们。

弱弱想问一句,需要过滤10000多条私信的法务部,咬牙加班一条一条看着各种完全没用的信息,什么心情?

12

正经公关是隐形的。

再次强调,我们并不知道这轮传播,是不是鸿蒙智行做的一个“公关专项”。

而且,不管是与不是,公关做事,并不希望被人说这是在做公关。我不认为公关见不得人,我的意思是,没必要表现出来“这是公关”。

与广告的拍在脸上相反,公关越是无感知,越能发挥作用。

如果公众知道企业这是来公关的,心理防线会立刻调高,任何操作的难度都会加倍。爱出风头的公关,几乎都是二把刀。

另外,虽然哀伤,也是实话:公关在公众心目中的印象也不好,都不是什么正经人,也不干什么正经事。

公众认为公关的工作范围主要是:负责给犯错企业找借口的,帮犯错哥哥各种私了的,找水军黑竞品的。俗称,走狗。

就我们这个公众形象,苟着吧,少露头。让法务冲。

13

最后留个问题:打击“黑公关”其实是个传统保留项目(起码有20年了),是批着法务皮的正经公关,是不稀奇的,也是很多企业常用的。

那么,为什么这次鸿蒙智行用了,效果那么明显?

不具体说了,浅提示一个:正经公关是连续的。

0条评论|0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