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闻社观察 “老字号”张小泉又摊上事儿了。据天眼查法律诉讼信息显示,近日,杭州张小泉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富春投资有限公司、张樟生、张国标等新增一条被执行人信息,执行标的31.3亿余元,执行法院为浙江省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司法定代表人张樟生被限制高消费。
其实,张小泉不是第一次成为被执行人了。天眼查深度风险信息显示,1月8日,杭州张小泉集团有限公司、张国标、张樟生新增2则被执行人信息,执行标的合计6.1亿余元,2起案件被执行人还包括富春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执行法院均为陕西省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加上此前的 其他被执行人记录,累计被执行金额已超38亿元。张小泉这家拥有400年历史的刀剪老字号,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财务危机。
去年5月10日晚间,张小泉披露,因为借款合同纠纷,张国标、张樟生两名实际控制人被陕西省咸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列为被执行人,且被法院限制高消费。根据公告,如债务人在与债权人沟通协调后仍未能及时清偿,公司实际控制人兼董事长张樟生先生作为连带责任担保人之一存在不符合《公司法》第146条规定的董事任职资格的情形。公司将于2024年5月20日召开股东大会进行换届选举,出于审慎考虑张樟生先生未被提名为下一届董事候选人,换届后,其将不再担任公司董事职务。去年5月28日,张小泉发布公告称,张樟生因任期届满不再担任公司非独立董事职务,也不在公司担任其他职务。且经董事会决议,同意选举张新程先生为公司第三届董事会董事长。张新程是张国标之子,至此,“二代”接班。
2022年,因为拍蒜断刀事件,老字号张小泉陷入舆情。从那一年开始,张小泉的业绩每况愈下。2022年年度报告显示,报告期内实现营收8.27亿元,同比增长8.7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149万元,同比下滑47.3%,实现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12亿元,同比减少8.42%。
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8.11亿元,同比下降1.82%;归母净利润2511.83万元,同比下降39.48%;扣非净利润2026.66万元,同比下降42.69%;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04亿元,同比下降6.94%。
2024年,公司的业绩看上去还不错,截至三季度末,公司营业总收入6.36亿元,同比上升12.39%,归母净利润1720.11万元,同比上升85.52%。按单季度数据看,第三季度营业总收入2.06亿元,同比上升7.13%,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493.96万元,同比上升68.96%。不过,这是建立在2023年基数相对较低的情况下。另外,本报告期张小泉公司应收账款体量较大,当期应收账款占最新年报归母净利润比达106.43%。大量的应收账款意味着企业无法及时获得销售产生的现金流入,这可能导致企业的运营资金压力增大。长期挂账的应收账款可能会影响到企业的现金流状况。
值得一提的是,张小泉的销售费用持续增长。2021年,公司销售费用为1.17亿元,2022年增长至1.46亿元,同比增长24.79%,明显高于当期营业收入增速。2023年,营业收入有所减少,但销售费用不减反增,为1.48亿元。2024年一季度,张小泉的销售费用约为3968万元,三季度末,销售费用已达1.2亿元,如果按照每季度4000万元计算,全年销售费用或达到1.6亿元。
今年3月25日晚间,张小泉公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人民法院决定对间接控股股东富春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启动预重整,并指定预重整临时管理人。这一举措被业内视为 “弃车保帅”,试图通过预重整来分割风险,避免债务危机进一步蔓延至上市公司张小泉股份。若富春控股重整失败,作为间接持股48.72%的股东,其持有的张小泉股份可能会被处置,从而引发张小泉控制权变更。其实,早在去年2月8日,张小泉就曾发布公告称,经中信证券核查,控股股东杭州张小泉集团有限公司的部分公司股份已触及平仓线,但由于其所持有的股份尚处于锁定期,因此张小泉集团质押的股份不存在通过二级市场被平仓的风险,但是存在被强制执行或冻结的风险。截至公告披露日,张小泉集团的股权质押均为场外质押,如果因为对应的借款不能按期归还等原因,导致质押股份被强制执行,可能面临公司控制权不稳定的风险。
最近几年,张小泉负面不断,上市公司股价从2021年9月上市首日的38.16元一路下跌,到2024年2月8日,盘中最低跌至7.7元,区间最大回撤近八成。在这次预重整公告出来前,3月24日,张小泉罕见20CM涨停,3月25日,该股又大幅高开,股价开盘达21.8元,但最终收出一根巨阴线,截至4月2日收盘,该股报16.38元/股,下跌0.55%,总市值25.55亿元,较最高价已经腰斩。


财经自媒体联盟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