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数字:过去24小时特别解读 (2022.07.14)

不止数字:过去24小时特别解读 (2022.07.14)
2022年07月14日 18:59 财经大V百佬汇

作者|孙斌 编辑|寒彦 制作|小面包

真相无外乎数据,而数据却未必是真相的全部,透过对数据的梳理,我们希望尽可能整理出更具规律性和互有联系的市场板块信息,以供您投资参考。

——过去24小时特别解读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也是一个明月之夜,长安城中妇女们正忙着在砧石上捶打衣被,准备送给出征在外的丈夫御寒。青莲居士见此情景,脱口而出一首《子夜吴歌》。

一千五百年后的7月13日17时06分,月亮运行到距离地球全年最近的“近地点”,这将是2022年最大的“超级月亮”。至今日(农历六月十六)凌晨2时38分,为“望(满月)”,此时最圆。

从13日夜晚开始,云南、湖南、湖北、安徽南部、浙江、江西、福建、山西、河北中南部,以及内蒙古、辽宁、西藏西部和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天气晴朗,抬头即可看到圆月高悬。

而在广东、广西、台湾、新疆、甘肃西北部等地,天空云量较多,但月下人儿一边轻声吟唱着王洛宾先生的《半个月亮爬上来》,一边欣赏彩云追月,亦是夏里日一抹难得的乐趣。

抬头望月,诗仙想到的是人间疾苦。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身虽在长安,心却系玉门。而今,从中原大省到帝都皇城根下,从黄埔江畔到丝绸古道上的金城关,是否真有那份闲情逸致?近日上过几次热搜的余秀华倒另外有一句——月亮升起来的时候,它又一次动了凡心。想必这月下凡心,关切的是只有在洗澡时才能脱下的电子防疫手环;是已长达二百个标的的“动态还贷”小区名单;或者还有第二天A股中那些金融机构脆弱的表现。月色果真平等于世人,所有的烦恼此刻都纤毫毕现暴露无遗。

而在太平洋那头,超级月亮带来的巨大潮汐引力,也一举将美国6月份CPI带至同比上涨9.1%,远超市场此前预估的8.8%,续创逾40年新高。至于1.3%的环比升浪,2005年以来的最高纪录。

可见所谓昨天华尔街交易员在咖啡馆里紧张的抱着美式哆嗦,并非被谣传的10%吓怕,而是担心那个超级月亮。

CPI数据公布后,市场对美联储7月大幅加息预期陡增——75个基点几乎板上钉钉,100个基点的猜想也开始冒头。掉期市场由此完全计价入美联储在7月和9月共加息150个基点,其中7月大幅加息100个基点的可能性,已抬升至3/4。

反观美股走势,开盘深跌,但近90分钟后,以科技股为主的纳指和纳斯达克100指数率先转涨,午盘时,标普大盘也转涨,10年20年期美债收益率出现倒挂,美债期货预期加息提前6个月结束,交易重心正式从通胀转到衰退频道。现在,市场的关心已不在于通胀究竟多高,而在于拐点。毕竟,继续喊通胀不可能再为投资者增值,就像推荐定期存款一样,那压根就不用你口吐莲花。

大洋对岸市场的反映,是一种逆共识。反观一夜醒来的A股港股市场,原来,天底下的投资者一样一样的:你解释越多,我抛的越狠。

又一则挤上热搜的跟帖这样写的——人生三大幸:买房没烂尾,吃饭没挨揍,钱存银行没有丢!

而一大早上,发哥辖下价格司还不忘补刀:今年下半年,受国际通胀高企、乌克兰危机、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我国物价运行面临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仍然较多,但我们有底气、有信心、有能力继续保持物价运行在合理区间,全年3%左右的CPI预期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3%,都不用猜了。早先发改委还担心别人用枪指着自己的头。可人家上来就9.1%。不错不错,比比人家,再看看欧洲,瞧瞧贪恋樱花的邻居。大熊,这才是人间幸事!

人间百态,有时候既要看到共识,但也要多多关注来自市场的逆共识。

银行连续两日跌幅榜首 市场过度反应

动态还贷名单还在延伸 解决问题第一

昨天,A股里的银行板块跌幅第一;今天一开盘,又是第一。这是一次极罕见的蝉联。今天上午9点43分的行业板块跌幅榜,惹大祸的房地产板块只是0.91%,银行股却独占鳌头,达到了2.64%。招商银行昨天跌了超过3.5%,今天早上跌4.5%;平安银行昨天跌了3.1%,今一亮相又缩了4.15%。

这两天累计跌幅比较大的,还有兴业银行、邮储银行。在国有大行里,建行、农行跌幅较大。另外也别忘了,昨天北向净卖出前两名,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一个状元一位榜眼,分别获净卖出9.25亿元、8.95亿元,连净卖出宁德时代的6.72亿元,都只得甘做探花郎。

而至下午两点半后,招行跌4.67%至36.13元——这已回到田行事件后的水准;兴业跌破18元关口至17.95元,跌幅3.49%;平安银行的跌幅则最有意头——4.44%。

为什么是这几家银行跳水?

第一,昨天坊间流传某券商房地产首席分析师的一份WORD格式文章,认为建行、邮储、工行、农行、兴业、平安、招行这些银行的按揭占比较高。他的结论是:风险敞口较大的是平安、招行和兴业。

当然,24君只能说这份报告的真实性,尚未获得最终证实。

第二,央行2020年12月31日发布的《关于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给银行发放房地产贷款划出了“两道红线”。根据2020年末的数据,在个人住房贷款方面,建设银行(34.73%)、邮储银行(34%)均超过了32.5%的红线。

招商银行和兴业银行房地产贷款占比则分别为33.12%和34.56%,个人住房贷款占比分别为25.35%和26.55%,也均分别超过27.5%和20%的上限。中信银行个人住房贷款占比同样超过20%,其房地产贷款占比逼近27.5%的红线。

就是说,几家跌幅较大的银行,之前的确房贷比例较高,或多或少踩过了红线。

一年半后,上述情况会有改善吗?不好说!但有一条,至少招商银行、平安银行这两家银行总部在深圳,开展业务亦主要在经济发达地区,虽然有全国化的趋势,但在中西部地区介入不深。

还需要说明一点,银行股下跌是多种因素叠加的一个共振,背后原因仍各不相同。

第一类,是成都银行、江苏银行等。这些银行股昨日刚创出了上市以来的新高或是近几年来的新高。在业绩有可能因疫情影响而无法持续增长的情况下,股价回落本就是市场的一种正常反应;

第二类,就是一些中小银行,受此前河南等地小银行严重损害储户利益,且储户存款无法得到保证的不利影响,令投资者对此类银行的管理能力有所担忧,从而引发抛售行为。

第三类,则主要是受贷款质量的影响而引发的抛售。港交所将部分房地产公司与物业管理公司从恒生指数中剔除,虽然这中间有些公司事实上已经停牌了许久,但留在指数当中,多少有复牌上涨的希望,一了白了开除出“革命队伍”,意味着原来那些指数基金的基石股东,即便复牌也会做出清仓式抛售的举动,那么这些公司的股价重新上涨的可能就更加渺茫了。

事实上,昨日已经有很多持有这些公司的大基金公司发布了公告,将部分地产公司的股价估值大幅削减7成左右,其中包括融创和奥园。

当从景德镇到郑州乃至帝都,连串事件引发全国关注时,有业内人士指出,很多银行发放的贷款并不符合监管要求,即在这些房子还没有封顶的情况下就开始配合开发商进行预售。因此,现在银行也应当为他们的不合规经营承担责任,而不能将全部的损失都压在毫无过错的业主身上。

这话说的,难怪昨日A股市场上的房地产板块还上涨了。

24君认为,如果政策意识到房地产行业的大力调控会带来如此大面积的烂尾与银行的坏账,不知道是不是会有进一步的鼓励买房的政策出台?从绿地香港的最新数据来看,其6月份的销售数据甚至已大幅回升,在前5个月销售总金额为58.18亿元的情况下(平均每个月销售11.64亿元),最新公布的前6个月的销售数据达到了81.83亿元。这意味着6月份一个月的销售金额达到了23.65亿元,是前5个月平均水平的两倍以上了。

眼看咸鱼要翻身,不料天公落重锤!

这轮房地产行业的危机,本质上还是民营房地产企业的危机。

必须承认:目前TOP30的民营房企半数以上正身处危机模式:除了已公开暴雷的之外,剩下还在强撑者,裁员+降薪+业务收缩+ 部门优化合并是标配。除此之外,它们齐刷刷动作是:极少拿地或者干脆不拿地。

房企不拿地就如同面包厂不买面粉,不买面粉最后肯定是死,但买了面粉明天就会死。所以,大家都在等。

等什么?当然是等天亮的那一刻。什么时候天亮,就是等国有房企吃饱拿足了之后,先让国资大量进场拿地,民企靠边站。

一旦国资在土地市场占据了足够的市场份额和话语权之后,房地产市场必将彻底反转。

有人断言,之所以现在房地产行业危机还在继续,是因为国资还没有吃饱,对市场还没有掌握足够的话语权和支配权。以50%为标志,一旦国资在一二线重要城市土地市场占据了50%以上份额的时候,业内判断天就该亮了。

土地不可再生,民营房企不死掉一大批,不把土地吐出来 ,国资如何进场 ?所以大家看到了,所有危机模式中的民营房企都在往外吐地 ,这又是此轮房地产行业危机中的一个标配现象。

不过,这仍只是一家之言。也有人士指,此轮屋漏偏逢连夜雨的山药省,关键是陷入了莫比斯循环——少人买房,房企不敢再拿地,公务员工资要发城建要搞钱从哪来?于是,政府背景的城投出面托市从银行贷款拿地,抵押物自然是房地产项目,政府收税则可以继续干工作。但众所周知,城投的楼盘价高质次,一旦遭遇外部环境风切变就更卖不出去,那么银行就被点上了导火索。

想想,有一定道理,但似乎已是后话,至少城投拿地潮是从去年中才开始,而本次集中爆点中那些企业,与他们无干。

那么形势会失控吗? 房价会崩盘?你可能真想多了。

房地产贷款,仍然是各家银行最优质的信贷产品,没有之一。尽管民营房企已经大量暴雷,但是银行和金融体系总体上仍然稳的一逼。因为银行手里有足额的土地做抵押, 而且,有国有资本在托底拿地,土地价格不可能出现大贬值,银行根本不会慌。

所以,大家发现没有,这次如此罕见和严重的房地产行业危机,一二线城市房价没暴跌,地价也没暴跌。原因何在?就是因为后面那只有形的手,在牢牢地掌控着一切。

其实7月13日央行首脑拿捏时点已站了出来,说345万亿银行资产99%都在安全线内。广发证券也报告了一个数据,估计断供房屋涉及5万亿房屋资产,潜在影响2万亿左右的个贷资产。

当然,断供潮潜在的间接影响远超两三万亿,或可能以十万亿计。按广发证券调研,两三万亿只是这些违约企业施工面积20%左右的资产规模。可是当你看到一个品牌开发商在停贷榜榜上有名的时候,还会去买他家的房子吗?

违约企业如果继续歇菜,其违约交房面积势必扩大,更多地波及金融机构和投资者。六月份以来捂住的雷,被彻底点爆,从而引发更多投资者对地产企业的二度抽离,尤其对硕果仅存的民企来说,无疑是致命打击。如房地产再受重创,五六月份以来官方和民间同心勠力开展的一系列稳经济大盘举措的效果,也可能要像公募基金对特定房企标的估值,来个三折了。

长期研究房地产方向的《经济观察报》副总编辑陈哲表示,“在断供这个问题上,很多人还在都反思业主该不该这么做,我认为非常可笑。中国人在全世界来说都是非常善良、守规矩的。并且,那些举牌表态要断供的人,都是什么人呢?都是买得起房子的人,很大程度他们都是社会精英,都是银行信用名单里最好的一批人。现在他们宣布不还贷了,我想,不该再指责他们该不该守信,而是该反思我们整个信用系统。”

陈哲认为,这时候讨论谁的责任没有实际意义。现在重点在于该怎么办。

首先,银行对所有的高比例资金监管、政府托管项目都做个贷延期处理。

请注意,是顺延,不是到期一次性还。其实这个事,年初甚至去年就应该做,因为当时很多房地产项目就被冻住,由地方政府接盘。他要重新组织生产,可以想见会延期交房,组织不力的,可能最后老百姓还收不到房。在这种情况下,你让无辜的购房者继续付你的按揭贷款,哪有这个道理?还有人吓唬说,你购房者不按时还按揭会影响征信。也是可笑,他自己签的字自己会不知道?

其次,现在不仅仅是购房人的问题。很多刚刚有望从“ICU”里出来的开发商经此重创,如果不用非常之法,根本不可能活命。无论机构还是投资人已经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唇亡齿寒。无论是完成烂尾资产的处理和承接,还是防止更多资产陷入烂尾危险,核心在于继续对房地产注入流动性,而不是相反限制流动性。

“不具备实力的地方政府,请及时放弃凭借自己的行政化力量保交楼的幻想。有关方面应该有个通盘的计划。之前说,谁家的孩子谁抱走,前提是你养得活救得活。你没那实力,与其让孩子饿死,不如找个善人领走,无论是省里企业,还是中央企业。看在孩子的份上,真的。”陈哲此话,说的在理。

而具体到个体,玉石俱焚式的集体停贷,或者换个新名词叫“动态还贷”——你动我才还,并不是最优的解决方案,银行和央行的征信是联通的,随着未来迈向数字化社会,信用评分的价值会越来越高,如能果找到了更好的解决方案,没必要把自己变成代价。

必须要明白——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敌人是把钱挪走的开发商,逼着大家缴按揭的是本地的银行机构,而中央政府和银监会、央行是大家团结的对象,拖个几年的按揭贷绝不应该是消费者的目的,把烂尾楼尽快重启,是各方利益最大化的根本方式。业内资深人士提醒,大家冷静下来之后,研究明白究竟烂尾楼的钱是被怎么挪走的,然后再来思考,如何利用游戏规则来保护自身的利益。

1998年7月22日,中国正式颁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以此为分水岭,中国住房计划经济时代终结。一放就乱一收就死从来是我们的通病,仅过4年就开始了有史以来第一轮房地产宏观调控。2003年,中央进一步对预售政策做出要求,需要主体封顶之后才能发预售证。若干年后更是将封顶划成了发预售证的红线,并对银行的放款账户进行严格的管控。

老百姓买房子的时候,房子的主体结构已经封顶,后续的工程量既小也不复杂,而且,老百姓按揭从银行借出来的钱,也由当地政府进行监管,只能专款专用——看上去很美。

在这一套保险机制下,银行监管账户里的钱远比后续要付的多,开发商没理由也没道理把房子变成烂尾。问题是,也只是看上去才美。

按规定,开发商需要在主体未能封顶的情况下,从各监管机构拿到五证,从当地民政部门拿到门牌号,完成供水供电供热等一系列的前置条件,并与银行签署按揭业务合作协议。

各政府部门的领导以及银行的负责人又不瞎,房屋有没有封顶一眼就能看得出来。一旦房子未封顶而开发商又能够拿到办理预售证的各项证件,则意味着从地方到合作银行,都被渗透成了筛子。

地方政府和银行肯定负有监管责任。如果在明知道项目进展迟缓,甚至连建都没建的情况下,仍然把专管账户的钱一笔一笔挪走,那就是一种“监守自盗”。

所以说,消费者“恶意停贷”的确是失信行为,是不对的。但是,当地的地方政府和监管部门,以及相关银行,不仅仅是对老百姓失信,根本就是在欺骗上级。

不妨如此想一下——拿到预售证需要一层一层审批和报件,想要把监管账户的钱拿走,一样也需要一层一层的审批和签字。所有的行为,都是可以按图索骥找到相关负责人。

只要仔细揪下来,涉及的银行领导和地方政府官员恐怕一个都跑不了。更不要说那些造假掏空专项账户的开发商,都负有经济罪的嫌疑。

在让权益受侵害人“无罪”前提下,接下来再来思考,如何利用游戏规则切身保障自身的利益。

根据疫情对实体经济冲击,各级地方政府现在拥有要求地方银行缓交贷款的权力和启动程序,只要于情于理说的过去,消费者不必强行背负不良信用,政府方面也不需额外掏钱。

对于消费者来说,先要联合起来,通过各地的政府投诉热线(譬如12345)向省市级政府提交报告,阐述地产的烂尾情况,要求缓交按揭,既能够无副作用减少支出,又可以保住小区未来的价格。

其次,央行对各地方政府没有执法权,也没办法掏钱给大家把烂尾楼给修好,真正有能力和有财力收拾烂摊子的还是地方政府。而他们最怕的,恐怕是上一级的纪委。

上述这些,均为有识之士的明见。24君略作摘引,只是为了保护购房者的利益,以及来之不易的稳经济大局。

电子手环突现京城 最新消息开始回收

各大银行纷纷表态 监管部门紧急会议

还是那句话,凡占着理的地方,一定要集思广益。就比如,刚刚凭空又冒出的电子手环。

今早,微博网友“大红矛”表示,他出差返京后被社区要求居家隔离期间必须佩戴电子手环,“测体温用的,连手机上报体温数据方便监测”。这款没有牌子的电子手环名叫“多体征感知设备”,研发公司正是北京微芯感知科技有限公司。

这套可穿戴设备,微芯感知的测温芯片只有小米粒大小,使用者只需用创口贴或皮肤贴,将智能体温计固定在手腕或腋下皮肤,用手机下载对应App后绑定,体温数据变化便会清晰展现在手机页面中,可实现自动测量、自动上报后台的功能,实现远端检测,一次充电可测温10天,精度仅差0.05℃。

网友们表示,这样精确的设备,实在功能太过强大,出趟北京,咱也没想成为晚舟姐啊,再说了,人家至少感动中国,可咱就是出趟差,聊以糊口而已!

北京微芯感知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资料显示,2021年1月11日,广西腾讯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对其完成过一笔过亿元的投资,投资后腾讯持股20%,是大股东,同时微芯感知的注册资本由500万增加至625万。这家公司的研究方向是计算机芯片、新型传感器、区块链。

一年后,微芯感知在冬奥会上一战成名,被媒体称赞为中国黑科技。它研发的“测温创可贴”用在了北京冬奥会的可穿戴式体温计和疫情防控千里眼系统上,官方说法是通过科技手段实时监测运动员体温变化。

这样一家被誉为中国黑科技代表的公司,官网(www.baecsense.com)已经打不开了。该公司的工商信息材料显示其有7个股东,分别是广西腾讯创业投资持股20%,北京微芯汇博持股18%,北京华博创联持股18%,北京水木宁创持股16%,北京中关村科学城科技投资持股15%,北京众博创芯持股8%,北京协同科创持股5%。

该公司最终受益人是季昊,2021年12月6日,北京市区块链先进算力实验平台项目招标结束,微芯感知和腾讯云的联合体以2.38 亿元中标(第1包)。看来,还是跟鹅厂最亲。

历史股东中,还有一位来自北京微芯区块链与边缘计算研究院,院长叫董进,同时也是北京市政府区块链工作专班技术总负责人。董进,70后,沈阳人,2003年回国加入IBM中国研究院,一呆就是16年,2019年辞职创建北京微芯区块链与边缘计算研究院,2020年主持研发了国内首个自主可控区块链软硬件技术体系“长安链”。据北京海淀官方报道,董进曾获得过海淀区“战疫英雄”的殊荣。

胡锡进就此发表了他的观点。他说——我个人同情反对戴手环的舆论,并且建议北京市不推动。虽然香港宣布将要求居家隔离者本周五起佩戴电子手环,但北京市的情况与香港不同,在北京这样做的副作用很可能超过正面作用。北京卫健委官员今天下午也表示,“从外省市中高风险区回京,需要落实居家隔离政策,但未发布过居家隔离人员需要佩戴电子手环的相关政策”。而北京12320热线则称,“可能是属地各社区的防疫要求”。

这就微妙了。上面没统一要求,但基层工作积极性极高,还向科技要生产力。问题来了,是社区掏这笔费用吗?另外,一个月,24君记得这已是京城第三次“不宣而行”,前两次因各种原因都是“一日游”,那么这第三次呢?截止下午五点前,据称相关社区开始回收电子手环了。

与不愿戴却可能面临必须戴上可穿戴设别的“大红矛”命运相似,依据两份网间流传的防疫方案表格显示,来自北京的那份对于中高风险区的认定,上海基本全覆盖,尤其浦东新区,上述表格都不想单列了,一网打尽全涵盖。

而鹏城方面,也是包括南山、福田、龙岗、罗湖几个核心区都在列。再看羊城,等于是市中心的核心区都在名单里。包括珠海、佛山、无锡等也是相同情况。既然城市核心区都在列,索性就明白无误表明全市不就可以了?何必要一个个单列,以凸显“精准”二字的意义呢?

相比之下,武汉那份则真正明确到了哪些小区,有的放矢,看起来经过上一轮考验后,江汉两岸人民真正在自我管理中摸索出了社区管理的有效路径。而其他城市,实在是过于大而全,为精准而精准,或者说只看字面不重实际了。

当前,奥密克戎BA.5亚分支正在成为全球主要流行毒株,并在我国引发本土聚集性疫情,防控形势复杂。7月11日,武汉大学医学部病毒学研究所副所长、病原生物学系副主任杨占秋接受了央视《新闻1+1》主持人白岩松的连线采访,就此事件进行探讨。

杨占秋接受采访时表示:“奥密克戎变异株病毒从一开始到目前为止,致病能力与过去流行株相比的话,它还是明显的减弱了。也就是说,这个病毒感染以后,引起的这种重症病例,或者说有症状性感染的病例明显的减少了,病人大多数的表现为无症状的感染,不表现任何症状——也就是我感染以后,我可能不表现任何症状,我就不知道我感染了。只是说在某种原因,或者某种情况下,我被检查的时候才发现我感染了。因为病毒无症状的人感染增多的话,给检测、发现带来一定的困难;但是它的致病能力是明显的降低了。也就是说,过去认为新冠病毒主要是引起肺的损害。那么目前来讲,奥密克戎变异株病毒仅仅是在咽喉部啊、上呼吸道感染,也就是类似于感冒这样的症状,不会引起肺炎这样一种严重的症状。”

说来有趣,这样一条自带“高赞”气质的信息,连热搜都没资格上,也不知是在怕啥?

7月1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力稳岗拓岗的政策举措,确保就业大局稳定;会议明确要求严禁在就业上歧视曾经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的康复者,相关部门要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对此类歧视现象发现一起严肃处理一起。

从上海大V发文半日死,到最高层直接行动,两天!这才是效率。也说明言者切中要害。但同样还是那个问题,让一篇好文消失的目的,何在?

同日,网传“13日零时起,上海浦东机场和虹桥机场八成以上航班将调减取消,11:00后浦东机场所有航班取消,15:00后虹桥机场所有航班取消”。

对此,上海机场集团7月13日在官方公众号上作出回应“此消息不属实”。对于此次消息来源,上海机场集团指出,去年9月13日曾有旧闻:受台风“灿都”影响,9月13日零时起,上海浦东机场和虹桥机场通行能力将大幅下降,八成以上进出港航班将调减取消。11:00后,浦东机场所有进出港航班取消;15:00后,虹桥机场所有进出港航班取消。

上海机场集团表示,“目前,上海浦东和虹桥机场目前,上海浦东和虹桥机场运行正常,今日两场计划进出港航班805架次(浦东523架次,虹桥282架次),航班均按计划执行。”

对群众关切的反应,一定要准确及时。到了午间前后,刚才本专栏所讨论的停贷风波,已有多间银行站出来回应,表示“总体风险可控”。

建设银行表示,当前部分地区停工缓建和未按时交付楼盘情况,涉及该行规模较小,总体风险可控;

农业银行指出,目前涉及“保交楼”风险的业务规模较小,总体风险可控。截至今年6月末,该行个人住房贷款余额5.34万亿元人民币,其中一手楼合作楼盘5.7万个,一手楼按揭贷款余额3.97万亿元人民币。农行指,已初步认定存在「保交楼」风险的楼盘涉及逾期按揭贷款余额6.6亿元人民币,占按揭贷款余额的0.012%,占一手楼按揭贷款余额的0.017%。目前涉及“保交楼”风险的业务规模较小,总体风险可控。

另外,兴业银行也表示,截至目前公司涉及“停贷事件”楼盘相关按揭贷款余额16亿元人民币(其中不良贷款余额0.75亿元人民币),已出现停止还款的按揭金额3.84亿元人民币,主要集中在河南地区。得益于前期本公司对按揭贷款的差异化准入和管理要求,公司已介入的且存在烂尾风险的按揭贷款总体规模较小,不会对公司经营构成重大影响。

此外,民生银行、宁波银行稍早前也作出回应。民生银行称,截至去年年底,民生银行个人按揭贷款余额5900多亿,将严密关注市场动态并积极应对;宁波银行表示,房地产按揭业务占比较低,对公司影响不大。

另据最新市场消息引述知情人士指,监管部门据报已召开紧急会议,研究探讨防风险方案。

消息人士透露,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及金融监管部门周二和周三已与部分中资银行开会,讨论部分房地产项目停工情况及银行按揭贷款断供风险等,以防止更多业主可能采取类似停止还贷的行为。

消息人士又指,目前尚未有明确解决方案,住建部要求相关地方住建局和银行尽快整理出具项目风险影响报告。其中两位知情人士还表示,一些银行计划收紧对高风险城市的住房抵押按揭贷款的要求。

不知道住建部相关人士注意到昨天来自来自身边北京市通州区的消息否?7月13日,北京通州区禹洲朗廷湾的业主也宣布停贷,这成为京城的首例。

按照业主反映,其与开放商合同约定于2022年9月30日交付。然而,自去年7月封顶后至今无明显施工进展,如今距离交房不足三个月,大部分工程仍未完成。

公开资料显示,禹洲朗廷湾(备案名:朗廷雅苑)位于北京市通州区朝阳北路与通顺路东侧100米(范庄小学对面),由北京禹茂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建设,系禹洲集团旗下,施工总承包单位为中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项目总建筑面积112809平方米,包括14栋住宅楼和6栋商业建筑。按照购房合同约定,住宅项目应于2021年12月31日前竣工,并分两期以精装修标准交付,分别是2022年9月30日和2022年11月15日。

2022年3月7日,禹洲集团发布公告称,2023年到期的8.5%优先票据(即2023年票据II)利息2125万美元,已于2022年2月4日到期应付,但是公司在30天宽限期内并未支付利息,已构成违约事件。

5月31日,禹洲集团发布公告,因资金链断裂,无法支付已到期,且超过了宽限期的多笔境外美元债券,违约规模合计5727.96万美元。对应的美元债未偿余额本金为6.5亿美元、4.97亿美元、1.79亿美元,永续美元宅未偿余额为3亿美元。

在这一背景下,项目预售资金监管账户是否安全,资金是否被挪用,集团的票据违约事件会对项目带来烂尾的风险,这令业主倍感忧虑。

另在昨日,有地产圈内朋友爆料,有不法分子冒充某房企,发出虚假告知书给业主,称将积极解决问题并留下联络方式,但其实这完全是个片子的全套,真正目的是试图骗取业主的个人资料进行诈骗,手段极其恶毒,说吃人血馒头都不为过。

有网友晒出所谓荣盛地产给烂尾客户的公开信,文末还留下了所谓清退官网、QQ客服联络方式等,粗看还真像那么回事。不少业主可能以为他们的呐喊声真的得到了房企的积极反馈。但是仔细再看,却是内容漏洞百出,字体不一,排版混乱,用词业余,语法错误频出,而且给了个似是而非的网站链接以及QQ账号。

令人欣慰的是,有地方政府已经采取了措施亡羊补牢,防止影响扩散。比如7月13日,据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人民政府网站消息,深圳市龙岗区发布《龙岗区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项目全周期监管的指导意见》。意见要求加强房地产在售项目预售资金监管,对项目预售资金的收存和使用情况全面核查,排查项目风险隐患,对于预售资金监管要严格按比例留存,确保房地产项目建设竣工交付,维护广大购房者合法权益。

进出口数据漂亮 通胀汇率都有功劳

日本抛美债无奈 太郎货币或还要贬

另在昨日,据海关总署信息显示,上半年出口超市场预期,但值得关注的是海外需求的强劲也叠加了价格因素的贡献,而美国消费者实际需求已有减缓迹象。鉴于三季度价格因素的贡献仍将持续,东吴证券陶川宏观预计,四季度全球需求放缓的态势才将显现,由此来看,下半年中国出口韧性犹存。

出口为何大超市场预期?外需强劲势头不减和价格因素,贡献不小。

从区域维度,6月中国对各大经济体的出口同比增速普遍扩大。其中对印度出口增速更是跳升至63.8%的高位,对韩国和东盟出口增速分别录得25.3%和29.0%,对美出口增速19.3%,仅有对欧盟出口增速回落3.2%至17.1%。

从产品维度,6月钢材、服装和集成电路出口维持强劲态势,保持在出口拉动力前三,但是贡献较5月回落,而高基数下家电仍为最大拖累。鞋靴等出行类产品主要受益于海外疫情封锁政策的解除和即将来临的度假季。

值得关注的是,贡献的大头普遍来自价格上涨,例如集成电路虽然拉动率较高,但是数量较2021年同期其实是下降的。

进口增速为何不及市场预期?从拉动率来看,最大拖累来自铁砂矿、汽车和集成电路,分别拖累2.6%、0.9%和0.8%。5月进口超市场预期得益于4月港口堆积货物的清关,而6月该因素贡献消失下,中国内需的疲软愈发显现。

展望下半年,东吴宏观团队认为一是全球加息浪潮下,外需放缓对我国出口构成挑战。美欧通胀飙升下,美联储和欧央行料将加速收紧货币政策,市场对美欧衰退的预期大幅增加,而旨在提供商业周期转折点早期信号的OECD综合领先指标在2022年上半年维持下行态势。

尽管6月越南和中国台湾的出口韧性犹存,同比增速甚至再创新高,但外需放缓已经反应在了韩国6月的出口上,6月同比增速骤降至5.4%,当然6月工作日减少以及卡车罢工也造成了扰动。不过考虑到价格因素的贡献在三季度仍将持续,该团队预计四季度全球需求放缓的态势才将显现。

作为中国最大贸易伙伴的美国,其居民饱受高通胀之苦,消费受到抑制,已有需求放缓迹象。剔除价格因素后,2022年美国零售及食品服务销售的实际同比增速呈下降态势,并在5月转负。纽约联储6月调查显示,消费者对于未来1年家庭支出增长的预期中位数降至8.4%,前值9.0%。

2022年4月以来,美国对华进口依存度跌破了2017-2021年的下限,叠加美国经济衰退的预期,东吴由此预计下半年美国对我国出口的拉动将回落。

而由于外汇市场波动加剧,人民币仍存走软压力,或对出口形成利好。以安倍遇刺事件为导火索,日元迅速贬值,东吴团队指出,日本货币政策调整前,日元贬值引领的“亚洲货币战”尚未结束,即便美国有望削减对华关税,人民币仍面临贬值压力。

2022年4-5月人民币贬值对纺服等汇率敏感型行业形成利好,5月服装及衣着附件也成为我国出口的第二大拉动力。该团队认为,下半年人民币汇率贬值的窗口期,纺服有望迎来阶段性行情。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当前的美联储资产构成中,国债为5.77万亿美元,MBS为2.73万亿美元,仅此两项合计就高达8.5万亿美元。

到2025年年中,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规模可能降至5.9万亿美元。这意味着4年降低2.6万亿!也就是说全球市场第一年要承受美联储一万亿美元的美债抛压!

一般来说,美债的持有统计滞后两个月。根据最近发布的美国财政部最新报告显示,中、 日两个最大持有国都在抛美债。

中国4月抛售了362亿美元的美债,仓位降至2010年6月以来的最低——1.0034万亿美元。中国抛售美债的主要目的还是只是为了应对过快的美元上涨势头,缓解人民币贬值压力,稳定市场预期。

自2021年12月至今年4月,中国连续5个月都在减持美债。不仅如此,中国去年2月持有1.1042万亿美元的美债,相当于过去14个月间,累计抛一规模高达1008亿美元的美国国债。

再回溯到2017年12月,中国持有美国国债1.1849万亿美元,当时持有美债总额还高于日本,位于世界第一。

数据显示,过去4年间中国累计抛售了1815亿美元的美国国债,相当于累计抛售了价值高达1.2万亿人民币的美国国债,这与印度现在持有1990亿美元总额相当。

如果有人抛美债,就需要人接,美联储,中国,日本三家一起抛美债,如果没人接的话,必然导致美债的崩溃。新加坡以下,韩国、德国、沙特、挪威、等主要持有国都没有那么多美债。美国能看的就是日本,那么日本怎么办呢?

2012年底,时任首相安信晋三上台后开始推行“三支箭’政策,该政策也将日本短时带出了通动紧缩泥潭。但相关结构性改革却收效甚微。待疫情爆发后,日本经济恢复更弱。

按不变价格计算,2022年第一季度,日本GDP为135.7万亿日元,较疫情之前的2019年第一季度仍下降了3.1%。若换算成美元,则会因贬值因素再缩水30%。也就是说,日本的综合国力在全世界缩水超过1/3!

今年以来,在日元大幅贬值,日元兑美元汇率更创24年新低的背景下,美国财政部于6月10日报告,拒绝了日本财务省和日本央行请求美国财政部直接干预由于日美利差扩大而导致的日元疲软。有权威人士表示,如果日元贬值至1美元兑换150日元水平,那么1997年时的亚洲金融危机或再次来临,当然这次或改为日本金融危机。

如果真出现这种规模的贬值,亚洲地区的其他大国为了保护本国经济,多半会决定干预外汇市场。但是,东南亚各国和各地区,包括中国台湾地区在内都和日本金融深度绑定,这就可能会导致巨大的动荡。

所以,日本央行必须早做打算,即只能提前抛美债干预。作为美债大海外持有者的日本4月抛售了139亿美元的美国国债,而更早前的3月抛售规模高达前所未有的739亿美元。这相当于日本连续两个月,共计抛售规模为878亿美元的美国国债,持仓降至1.2185万亿美元,为2020年1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日本已经用抛售美债的方式独自开始尝试维持日元的稳定,但是收效甚微,这千亿美元就如泥沉大海,一个水花都没有。

而且大家都看到了,产业方面,昔日引以为傲的电子已经走下行周期;汽车产业亦被新能源颠覆。如果日本这时候无法跟上产业迭代又融资困难的话,那么一定会被时代淘汰。故无论前首相是否在世,安倍经济学必然走到途穷末路,黑田东彦可能需要去奈良找老领导了。

一句话:当下的日本,已经被杀,但是悬崖之上还排着队!

紫光重组富士康竟是金主 战略性投资

盒马估值一下掉了整四成 零售还在熬

其他消息面上,先补充昨日有关紫光的信息。在紫光集团重整案尘埃落定,重整后的新管理层和出资“金主”也一一浮上台面。其中,隶属于鸿海集团的富士康工业富联成为北京智广芯控股(收购紫光集团的战略投资人组成的控股平台)的第二大股东,跃升为两岸科技产业的焦点。

智广芯控股的第一大股东为建广广铭,持股20.22%; 第二大股东是广州晟粤产业投资合伙企业,持股20.04%,其背后有鸿海旗下的工业富联,通过兴微产业投资合资企业认缴出资 98 亿元,以及广州国资通过广州科创产业投资基金出资等。

工业富联(鸿海集团)在此案中扮演“金主”角色。买下紫光不是一笔小资金,需要有资金雄厚的集团加入,而加入此局的玩家,自然也要是对半导体产业布局有着极为浓厚的兴趣。

智路建广在竞标紫光期间,对紫光各个子公司做尽职调查时,鸿海一直有参与其中,只是一直隐身于幕后,不到最后一刻不会现身。鸿海尤其对于紫光展锐特别感兴趣,主要也是看中展锐在5G通信技术上的布局对于集团未来发展具有互补性。

鸿海集团出资新紫光的理由很简单,其会是紫光集团旗下各子公司产品的非常大的“买家”。据《问芯Voice》了解,鸿海集团这次投资紫光,不但是挹注了近百亿的资金,鸿海需要的各类型产品包山包海,之前就是为了解决集团内部各产品线对于芯片需求的问题,积极想要进军半导体产业。

需要提醒一点,紫光重整案宣布后,不少人还以为鸿海投资的其中一个目的是为了长江存储的3D NAND产品,认为鸿海缺乏存储芯片,之前又一直传出鸿海想跨入存储领域,这次藉由入股紫光可以让长江存储的存储技术产品来协助鸿海。

事实上,紫光原本在长江存储的股权,是被排除在紫光重组案的,最后是由湖北承接了紫光手上的13.21%长江存储股权,约51亿元。因此从今年初开始,长江存储与紫光集团已无关系,据了解,该公司内部的紫光Logo也都已经拆除。

另外,昨日本专栏所说的海底捞走向海外捞分拆上市模式,估值收益最大化,也可能与近年来海底捞的业绩和股价下滑有一定关系。

海底捞财报显示,2021年海底捞的营收为411.2亿元,同比增长43.7%,净利润由盈转亏,亏损41.6亿元,2020年同期盈利3.09亿元。

其中由于2021年闭店计划处置长期资产的一次性损失、减值损失,以及管理层采取审慎态度计提的减值损失超过36.5亿元。

即使扣除计提的减值损失,海底捞2021年依然处于亏损状态。

2018年至2020年,海底捞的净利润分别为16.46亿元、23.45亿元、3.09亿元,合计约43亿元。2021年上半年盈利9452.9万元的海底捞,全年亏损额达41.61亿元,仅半年时间就几乎亏光了上市三年的利润。

翻台率或许能很好地说明企业经营和盈利状况。

海底捞巅峰时刻,2018年的翻台率为每天5次,2019年下降到4.8次,2020年则下滑到3.5次每天,2021年的翻台率只有3.0次/天。机构分析,海底捞的翻台率如果低于3.0次每天,企业将处于亏损或者微利状态。同时,海底捞的人均消费金额也在下滑。2021年,在营业时间长于2020年的情况下,海底捞人均消费降至104.7元,2020年,海底捞的人均消费金额为110.1元。

业绩下降,翻台率降低,海底捞所以采取了一系列自救措施。但放之眼下,宏观环境与资本市场的风向,依旧是决定海底捞再次冲刺IPO的关键因素。

在火锅第一股希望一拆二解决资金问题时,“中式快餐第一股”的争夺战也在愈演愈烈。

继老乡鸡和乡村基之后,盘踞于长三角的老娘舅也开始冲刺IPO,据证监会网站7月5日披露的招股书,老娘舅打算在上交所主板上市,募资8.32亿元。

相比老乡鸡和乡村基,老娘舅在体量上处于劣势,门店数量远远落后,营收仅为前两者的三分之一。然而,老娘舅却更受资本青睐,背靠多路明星资本,还有实力不凡的“湖州系”支撑。

过去20多年里,老娘舅一共经历过5次增资,12次股权转让,注册资本从58万元增至如今的3亿元。招股书显示,老娘舅先后获得过来自达鑫投资、复星医药、劲邦资本、基石资本、杭州城投的共计5轮战略投资。

2008年,老娘舅引入复星投资。注册资本增加至1075万元,增加的215万元(20%)全部由复星投资以5600万元的溢价,增持增资价格为26.05元/注册资本,复星投资也因此成为仅次于创始人杨国民的第二大股东。

老娘舅为了引入复星投资,也做出了一定的“牺牲”——签订了对赌协议。具体协议内容外界不得而知,但从后来的结果看,老娘舅当年显然没有完成协议要求的条款。作为没完成协议的“惩罚”,2010年7月份,除了复星投资外的老娘舅其他所有股东合计拿出3%的股权,以1元价格转让给复星投资。

股权转让完成后,复星投资的持股比例达到23%,依然位居第二大股东,跟第三大股东达鑫投资合计持股比例达到34.2%,已经逼近第一大股东杨国民(48.82%)。此时杨国民家族对公司已经没有绝对控股权了。

2015年,老娘舅的股权结构发生了一次大变动,外部投资机构几乎全部撤出。当年2月5日,老娘舅有限股东会通过决议,大部分自然人股东、以及复星投资都将全部股权转让给了杨国民的儿子给杨峻珲,转让价格为27.91元/注册资本。

达鑫投资也以同样的价格将大部分股权转让给了杨峻珲,仅留下0.58%的股权,但至2017年也完全退出。

复星投资与老娘舅“牵手”近八年,最后的转让价格虽然不至于让其亏损,却也没赚多少。而经过这次股权转让之后,杨国民和杨峻珲合计持股比例达到81%,

出生于湖州的老娘舅,自然少不了当地资本的支持。在前十大股东中,除杨氏父子外,持股比例达到5%以上的主要股东还有劲邦投资、蒋建琪、潘培康、胡嘉怡。其中并列第三大股东的蒋建琪,是湖州上市公司香飘飘的董事长,也是老娘舅的董事之一。第五大股东潘培康是老娘舅的联合创始人之一,同时也是当地资本运审委主委。在加入老娘舅前,他还曾在湖州市吴兴区政府内任职。

“神秘00后”胡嘉怡所持有的5.45%的股权,来自杨峻珲和潘培康的转让,而且转让价格仅为6.25元/注册资本,远低于此前劲邦投资等外部股东的转让价格(46.51元/注册资本)。由此猜测,这位突然出现的00后股东或许也属于“湖州系”。

目前为止,老娘舅公开的股东列表中,湖州人的占比已经超过了七成。也就是说,一旦老娘舅成功上市,将是一场属于“湖州系”的资本盛宴。

据窄门餐眼数据显示,截至7月4日,老乡鸡共有1103家门店,乡村基+大米先生合计1209门店,老娘舅则仅有402家门店。根据协议,老娘舅只需要在2022年年底前提交首次公开发行上市申报材料或2025年底完成IPO上市,就不会触发协议要求的回购条款。

杨国民,依然还有3年左右的时间,但其急于在这个时候上市,或首先是融资环境的变化。今年以来,一级市场的融资变得越来越困难了。根据驼鹿新消费统计,2022年前五个月,新消费赛道融资出现显著降温的情况。尤其是食品饮料赛道,出现连续5个月下降的态势。

所以,企业寄希望于通过IPO筹集所需资金。另外,在疫情反复情况下,不管是扩张还是抵御未知风险,都要求企业需要有充足的资金储备。

同样缺钱的,还有名气更大阿里系的盒马鲜生。

据路透社报道称,三位知情人士透露阿里巴巴旗下的连锁超市盒马鲜生正在寻求以约60亿美元的估值融资,远低于今年年初高达100亿美元的预期估值。

消息人士还称,盒马鲜生旨在从外部投资者那里筹集4亿至5亿美元的资金。但金额还远未最终确定,财务条款可能会发生变化。

今年1月14日,盒马被曝考虑以100亿美元的估值进行融资,从100亿到60亿的估值,看的出当下的二级市场是如何江河日下。当然,更多的是让人进一步看清疫情以来对超市生态线上、线下的冲击。

近日,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采购专业委员会对全国50家超市企业(含43家中国连锁超市Top100企业)统计数据显示,今年6月,超市企业可比、同比销售增长多于下降。从门店销售同比指标看,有33家超市企业的门店销售相比去年同期实现增长;17家超市企业出现下降。其中,有27家超市企业的同店可比销售、门店同比销售都实现了双增长,有15家超市企业的同店可比销售、门店同比销售出现双降。今年6月,被统计的50家超市企业中有31家企业开店数量多于闭店数量。

中国商业联合会7月6日在北京发布的最新中国零售业景气指数显示,中国7月CRPI为 50.2%,环比微涨0.5个百分点。据悉,中国零售业景气指数是反映当月零售业经营预期变化情况的综合指数。当CRPI高于50%时,反映零售业总体预期较上月扩张;低于50%,则反映零售业总体预期较上月收缩。最新中国零售业景气指数值分析报告显示,2022 年6月,中国零售业运营呈现如下特点:线上线下融合趋势更加明显;电商经营类在线总商品数大幅回升。

就在7月12日,一条名为“新东方辞退拒调岗员工被判赔38.25万”的话题,登上热搜第一位。

当天,北京法院审判信息网公开北京新东方迅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葛某劳动争议二审民事判决书。

判决书显示,葛某与公司约定岗位为资深开发工程师,月薪2.45万元。新东方迅程以其不服从公司因生产经营需要做出的岗位调整安排,未到新岗位报到为由解除劳动合同。

判决结果中,二审法院维持原判,新东方迅程公司须支付葛某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38.25万元。二审认为,新东方迅程公司应证明其生产经营情况已经发生变化,及其调岗属于合理范畴。

问题是,新东方俞敏洪老师们还要怎样才能证明——生产经营情况已经发生变化,只要你眼不瞎,是个明眼人都能看的出,董老师如果可以讲课,又何必去卖山货呢?越是这样形成判例,后面企业越是不敢招人啊!

拜登访中东中澳或缓和 都是一盘大旗

三破半年线上证放信号 成交再上万亿

另在近期,美团也再遭红杉资本中国大手沽货,联交所披露,红杉资本上周五(8日)套现39.13亿元,涉约2107.66万股,B股持股量由3.19%降至2.81%。沈南鹏旗下红杉资本中国今年三度减持美团,估计累套161.70亿元,合共减持约1.03亿股。

今年红杉资本中国已三度沽货,包括3月31日及4月6日累沽3854.24万股,套现60.31亿元;4月27日及29日再减持4295.72万股,套现62.27亿元。

据悉,红杉中国2006年投资大众点评,2010年投资美团,后美团、大众点评合并,总持股时间已超16年。

国际面上,德国联邦议院近日通过几项能源计划草案,德国全国2%的土地面积将用于建设风力涡轮机,是目前的两倍多。同时修改自然保护法,以使陆地风能可以扩张到自然保护区。

5月份欧洲2W亿新能源计划刚出来的时候,市场优先去买欧洲订单占比高的光伏组件厂。6月份美国允许从东南亚四国(实际是中国产)进口光伏产品的时候,市场优先去买美国订单占比高的光伏组件厂。市场传闻,美国民主党议员周二要求美国海关官员解释,为什么将隆基、晶科能源和新特能源这三家中国太阳能企业剔除进口禁令名单,根据美国上月颁布的UFLPA法案,这三家中国光伏企业的产品应当被禁止。

美国议员和海关官员的互撕,我们不用管,但美国议员的质问,向市场传达了一个信号,隆基、晶科能源和新特能源三家光伏企业的光伏产品是可以出口了。

自从2018年以来,美国对很多中国出口产品征收额外关税,其中就有我们的光伏产品。为了躲避关税,国内光伏大厂们就转到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生产贴牌,这样美国企业进口的光伏产品就从“Made in China”变成“Made in Vietnam”。

现在的问题,并不在于海外需求,而在于材料价格,多晶硅最新价格显示,硅料价格已经连涨23周,达2011年以来11年的新高。价格,才是制约因素,而非单纯看需求。

当地时间13日,德国联邦内阁通过了一项新的决议,旨在减少天然气发电,确保能源供应安全。短期内,德国将重启和增加煤炭和石油发电厂的产能。根据《电力供应扩展条例》,联邦政府正在激活替代条款:煤炭和石油可用于发电,从而节省天然气。来自电网储备系统的发电厂将在有限的时间内重返电力市场,直至2023年4月30日。部分原定将从2022年10月31日起关闭的燃煤发电厂也将被并入到电网储备系统中,允许继续运营。

另在13日下午,拜登已飞抵以色列,开始他上任以来的第一次中东之行,然后前往沙特。19日,普京也将南下,开始俄乌冲突后他第二次出访,也是冲突后第一次前往伊朗。

针尖对麦芒,一场总统级别的激烈外交战,战场,就是中东。中国是想无关,但怎么可能无关?至少拜登,身子在中东,眼光不自觉地就瞄向中国。

但是,老拜也别忘了,其竞选总统时,拜登对沙特可没什么好话。上任后,拜登还鼓捣出一个所谓“全球民主峰会”,邀请了伊拉克,却没有邀请沙特等中东君主制国家。据说俄乌冲突后,拜登试图给小萨勒曼打电话,对方干脆拒绝接电话。

结合上述欧洲又是光伏,又是风电,美利坚折腾完欧洲,又折腾自己,如果任民主党坚持自己的低碳,试问小萨勒曼凭什么给你脸?你要的是光伏,还是油啊?!

这个问题,只有老拜自己心里苦,手心手背,都是肉啊。

另在7月14日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有媒体记者提问称,据报道,因为中澳关系紧张局势的缓解,中方正在研究取消对自澳大利亚进口煤炭的禁令,该禁令已维持近两年。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发言人汪文斌称,“你提到的相关问题建议向主管部门了解。我愿意重申,中方对于同包括澳大利亚在内的各国开展务实合作的立场是一贯明确的。汪文斌表示,希望澳方抓住两国关系出现机遇的契机,付诸实际行动,重塑对华正确认知,同中方相向而行,为改善中澳关系,减少负资产,积累正能量,为中澳经贸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而来自日方的最新消息是,日本政府将于秋季为前首相安倍晋三举行国葬。

回看盘面,7月14日,沪深两市低开。三大指数早盘均震荡走强,沪指午前转涨,创业板指一度涨超3%。各指数午后有所分化,沪指翻绿;创业板指涨幅略有缩窄但仍涨超2.5%。沪深两市成交额较前一交易日明显放量,且再度站上万亿元。

以每日额度余额口径,北向资金截至A股收盘净流入13.19亿元;以买卖成交额口径,北向资金净卖出9.17亿元。北上资金今日净买入迈瑞医疗3.05亿元、比亚迪2.42亿元,净卖出招商银行10.05亿元、平安银行6.43亿元。

盘面上,板块涨跌互现。家用电器领跌,银行、建筑材料、房地产等板块跌幅居前;电力设备领涨,国防军工、汽车、通信等板块涨幅居前。题材概念方面,租售同权领跌,特色小镇、深圳国资改革、免税店等概念跌幅居前;两轮车领涨,储能、PVDF概念、钠离子电池、换电概念等概念涨幅居前。

沪指收报3281.74点,跌幅0.08%;深成指收报12602.78点,涨幅0.75%;创业板指收报2819.13点,涨幅2.63%;科创50指数收报1076.81点,涨幅2.28%。

昨日,上证指数虽然收了一根小阳线,但是令技术派人士郁闷的是,最终收盘价为3284.29点,居然还是在120日均线3284.63点的下方!就差那么0.34点,而今日午后上证指数翻绿直至收盘,更是跌倒了3281点。如果上指能够站上去,则意味着120日这个半年线还不是有效跌破,但如果站不上去,且连续三日失守120日均线,那么跌破半年线就是一个有效确认了。

今日,沪市成交4319.69亿元,深市成交5958.52亿元,两市合计成交10278.21亿元,较前一交易日的9423.10亿元明显放量。

香港恒生指数收跌0.22%,恒生科技指数涨0.89%,电力、内险股跌幅居前,中国平安、大唐发电跌超5%。7月14日,天齐锂业收报79港元/股,下挫3.66%,跌破发行价。

Wind数据显示,今年1至6月,港股日均成交额为1380亿港元,同比下滑27%;累计成交额为12.9万亿港元,同比下降32%。本周上市的六只新股中,除了天齐锂业单日成交金额达到10亿量级、中康控股和名创优品达到千万,其余个股日成交金额均为数百万港元。

盘后,A股上市公司2022年首份中报出炉,梅花生物上半年净利润25.75亿元,同比增长156.45%。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14日在例行发布会上透露,6月中旬以来,受多重因素影响,猪肉价格有所上涨。当前,生猪产能处于正常合理区间,5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4192万头,猪肉市场供应总体充足。她表示,商务部将与相关部门一道,积极采取措施,做好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一是继续加强肉类市场监测,及时发布供求、价格等信息,稳定市场预期,维护市场平稳运行。二是结合市场形势,发挥好猪肉储备的调节功能,稳定猪肉市场。三是指导受疫情汛情影响的部分地区加强产销衔接,增加市场供应,做好居民肉类消费保障工作。

而来自广州市市场监管局的消息是,提醒经营者不得有哄抬价格行为,包括:捏造生产、进货成本信息并散布的;捏造货源紧张或者市场需求激增信息并散布的;捏造其他经营者已经或者准备提价信息并散布的;散布信息含有“即将全面提价”“涨价潮”等紧迫性用语或者诱导性用语,推高价格预期的;散布信息,诱导其他经营者提高价格的;捏造、散布推动或者可能推动商品价格过快、过高上涨的其他信息的。

WTI原油期货跌超2%,现报94.35美元/桶;布伦特原油期货跌1.8%,报97.95美元/桶。

猪价继续,油价微跌,剩下来,估计最近股市又要捧葛兰女神了,毕竟,医药赛道最近又活份起来了。

今天是2022年7月14日。1919年的今天,《湘江评论》创刊,在创刊词中毛先生说:“世界什么问题最大?吃饭问题最大。什么力量最强?民众联合力量最强。”

我是作者孙斌,感谢大家捧场哦~

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