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州洪水事故,小红书该不该负责

彭州洪水事故,小红书该不该负责
2022年09月24日 12:09 零态LT

彭州洪水事故,有人认为小红书责任重大,正因为小红书的露营笔记,龙槽沟才会被这么多人知道。结果,精致露营变成了夺命露营,惊喜没了只剩惊吓。

在小红书博主们的种草下,出事之前的龙漕沟在高德成都自驾游榜单中名列榜首。

随后,各大平台都把龙漕沟相关内容进行了屏蔽处理。

经过媒体强化报道后,似乎有一种「不论是消费者的命,还是商家的命,都被掌握在了小红书手里」的感觉。

小红书手指向谁,谁就能够迎来大批消费者。而这些消费者,甚至都不顾及官方不断发出的洪水警告,简直就好像是被洗脑了一样。有媒体指出,正是小红书给了这些游客「勇气」,让他们觉得官方其实就是在吓唬人。

近年来小红书没少上热搜,基本每次都是负面。

其实小红书笔记「过度美颜」的事实,在小圈子内的用户都习以为常。试想一下,现在社交网站上发自拍、开直播,有几个不开美颜?图片网站上的风光景点照片,又有几个不大力后期使劲PS?

为什么大家偏偏对小红书这么严格?

从教你种草的小红书,到教你知识的百科全书

如果你问一个小红书的重度女性使用者,你在小红书上看什么?她很可能会告诉你:涨知识。

甚至如果你问一个男性使用者,他也很可能会告诉你:查攻略。

小红书从名字到实际体验,就是一本「导购工具书」。

表面来看,工具书天然让用户觉得会比较客观,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完全客观的工具书,大家其实并不愿意看。

小红书只有手机端app,一篇笔记字数被限制在千字以内。因为长篇大论的内容,用户不爱看,同时也不利于种草。

于是,「全网最xxx教程」「手机里这个功能不知道就浪费了」「某地必打卡N个景点/餐厅」等笔记能够获得很高的流量。

用户在最短的时间get到了笔记作者想表达的点,商家也在最短时间内引起了用户的兴趣。

毕竟,消费才是小红书的内核。

小红书:一个教你如何花钱买快乐的APP

小红书CEO毛文超曾表示:「最早的时候,我们是希望服务到这样一个人群:会出国旅行、有购物的需求。我们去帮助大家了解一些购物的知识。」

小红书的创立初衷,简单概括就是「教我做事」。

那个时候,有出境旅游购物需求的人,远远大于出境旅游购物攻略。

小红书第一次登上热搜,是因为2013年的一份PDF。这份类似孤独星球性质的旅行指导手册,让小红书实现了弹射起步。

随后,小红书社区面世。很多过来人开始在小红书上,分享自己的经历。

旅行、购物,都是消费。所以小红书的底层逻辑,可以理解为教用户「怎么花钱,能够买到更多的快乐。」

小红书这样的占位,注定了它相比其他内容平台,天生就「离商家更近」。

小红书自己也一直在尝试切入电商领域。2014年,创立还不满周岁的小红书就成立了电商平台福利社,并在2017年被人民日报评为「全球最大社区电商」。

2021年,小红书又上线「蒲公英平台」,加大力度扶持自有B2C电商,同时大力打击绕过平台的交易行为。

但,也正是因为离商家更近,让小红书陷入了如何平衡情怀和赚钱的矛盾中。

可以说,小红书虽然屁股朝向商家,但脸却始终冲着内容。

有用户做过分析,结论性、步骤性很强的笔记,往往能够获得更高的流量、点赞和收藏。这一点,和同样具有工具书性质的知乎截然不同。

小红书上,你不用科普摄影原理,只需要告诉读者,曝光3、对比度4等具体参数即可。

只有结论没有过程,自然会导致一个问题:虚假种草。

你到底在教我做事,还是在割我韭菜?

小红书一直以来都被人诟病「过度美颜」。

小红书不仅因为负面屡上热搜,甚至还曾一度被下架App Store,并被责令整改。

去年十一,小红书因为照骗事件登上微博热搜,暴露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用户对小红书有很高的信任度,但小红书却没有给到用户对应的满意度。

结果,到了目的地而大失所望的消费者,心中难免会想:如果不是利益相关,为什么创作者要把一个景点的图片拍的这么好看,介绍的文案写的这么诱人?这就是小红书向我们承诺的美好生活?

照片很美好,生活依旧残酷。消费者的愤怒,来自于预期和现实的严重割裂。而这一切,就是因为小红书树立的精致、好物形象。

实际上,如果创作者能够在笔记中明显的透露出「以上图片,经过艺术加工」,或者给出背后的拍摄过程,大家可能也不会觉得这么委屈。

「教我做事」是利他行为,大家的宽容度相对更高一些。创意摄影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我们看来,不仅不会觉得被当猴耍,甚至还会为摄影师高超的想象力点赞,可能当时就想自己也照着来一套。

可是,如果我们把这样的照片,换成是「某地宝藏小众景点」,那性质就完全不一样了。这个时候,大家会认为这是割韭菜行为。实际上,小红书大量充斥着这样的内容,它们也在为小红书贡献着巨大的流量。

这篇拥有近8.6万点赞、6.3万收藏的笔记,评论区都是质疑的声音,劝大家不要尝试,效果就是「模糊的要死」

一边是流量,一边是口碑,小红书在中间不断的游走。用户对小红书严格,小红书就只能对自家的博主们严格。但这个度很难拿捏。打击轻了吧,没法向公众交代;打击狠了吧,又会伤及流量和品牌商、创作者的感情。

“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是很多用户对小红书社区整治的感受。

2月中旬,在多次对小红书判定自己的笔记为“存在不真实分享或虚假推广”的结果发起申诉,却始终只能得到机械式回复后,小红书旅行和探店博主“潘多拉逛吃深圳”气愤地在黑猫投诉[下载黑猫投诉客户端]上发起了这样一条投诉。

在黑猫投诉上,搜索“小红书”上,涉及封禁账号的投诉屡见不鲜。

早在2018年,小红书刚刚上线薯管家,并推出9条有关虚假数据、推广笔记等的社区笔记规则时,就有不少博主提出质疑,“判定推广笔记的客观标准是什么?”“真心推荐且没有利益相关的笔记,是否会被判定为推广?”“明星不标记推广笔记,为什么不处罚?”

其实从这点也可以看出,即便是平台本身,对于什么是真实笔记、什么是虚假推广的标准,既不精准也不明晰,甚至,还不公平。

而且可以预见,随着小红书的扩张,用户群体越来越复杂,如何解决平台的商业变现,以及博主的优质内容之间的冲突,难度会不断的提升。

那么,下一次小红书会因为正面事件上热搜吗?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