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避免“35岁危机”,你需要成为一个长期主义者

想避免“35岁危机”,你需要成为一个长期主义者
2022年03月23日 17:20 中信读书会

提及长期主义,我们会习惯性地把它跟目光长远、有耐心、长线思维、做时间的朋友此类很难产生实际指导作用的人生大道理联系起来,但在我看来,做一个长期主义者实际上就是把野心再放大一点,把账算得更长远一点而已。

只有当把视线放到一个更长的时间维度里,去算更大、更长远的账,才会当下就想办法积累让自己未来更值钱的能力,选择让自己未来更值钱的方向,把对未来的焦虑转化为敦促自己看长期的意识和行动。

01  要避免“35岁危机”,你该怎么做?

疫情肆虐的2020年,我注意到大数据显示,有越来越多35岁左右的资深职场人士的职业状态从“在职”变成了“看机会”或“求职”,并且他们找到工作花费的时间远比20多岁的年轻人要长,而他们的个人状态大多是充满焦虑的。

频繁跳槽是这些候选人的共同特征。他们中的大多数不到两年就跳槽一次,然后由于能力没有到位,可能一年就做不下去了,于是又跳槽,最终体现在简历上的结果就是每隔一两年就跳槽,稳定度不高。

如果这是一位20多岁的求职者,并不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但如果这是一位32岁以上的求职者,应聘的又是一家公司的高级职位,仅仅在面试这一关就会面临巨大的障碍。

其中的逻辑不难理解:企业招聘总监级以上人才,通常会十分看重候选人履历的稳定性。

如果一位候选人的简历显示10年换了5家以上的公司,企业就会打问号:假如这个候选人最后入职我们公司,是不是也会不到2年就离职?高级职位频繁流动给公司带来的损失一定比基层员工流动要大,那还是不要请他了。

过去这几年,“35岁危机”成了一个群体性的社会现象。在我看来,35岁危机的本质是35岁的“高级职位危机”。而危机爆发的本质原因是个人能力供给的增长没有匹配上职位和薪酬需求的增长,通俗点说就是企业不愿意“花大钱买小兵”,你的性价比是低的。

人生每个特定阶段的状态和问题,都是前面所有经历长期积累的结果。大部分人遭遇35岁危机的根源都来自年轻时单纯追求当下涨薪,不知不觉就给未来埋下了很多隐患。

如何破局?选对行业后,在职业选择和日常工作中都尽可能培养自己高层次发展的能力,主动提升训练浓度。

到了35岁的时候,我有能力成为一个站得住脚的中高级人才吗?我能在职场乃至人生舞台上掌握主动权吗?当你开始提出这样长时间跨度的问题时,你就不会允许自己为了涨一点点薪水而轻易跳槽。你当下所有的选择和行动,都是为35岁的目标做准备。

02  人不盯着远方,就会盯着眼前

人不盯着远方,就会盯着眼前,于是一城一池的损失都很让人痛苦。当一个人缺少长期判断时,他才会特别在意职位头衔、称呼和眼前的收入高低。

尽早确定一个明确的、长远的职业目标,能够帮你把眼睛放到地平线的更远处,做出长期来看价值最大化的选择,而不那么计较当下的得失。

《贫穷的本质》一书中有这样一条建议:“要想摆脱贫穷,首要的步骤就是对长期目标进行思考,并习惯为此做出一些短期的牺牲。”

人是寻求意义的动物。选了一条更难的路,并且心甘情愿为此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负重前行,前提一定是很清楚这件事情的意义所在。

设定一个长期目标,就是当你不得不放弃短期利益时,给自己的选择寻找一个意义。

为自己设定一个长期目标,并不意味着一定要牺牲短期利益,而是要把实现长期目标看作面临选择时的唯一评判标准。

03  做看不到结果的事

一说到算账,很多人脑海里浮现出来的度量单位似乎只有物质回报,但这个世界上偏偏就有很多短期算不出回报的“糊涂账”。

一个人在遇到挑战、处理各种复杂问题、面临现实诱惑的时候,还要拼命稳住整个盘子,这个过程是很痛苦的,同时也能让人最快速地成长。

但在这个过程中,通常是感知不到成长的,这也是成长最反人性的地方,如果一开始就知道自己在成长,你必然就能坚持下去。了解这个反人性的事实本身,或许能够帮助我们再多坚持一点点。

因为相信,所以做大多数人不理解的事情,所以创造有价值的经历,所以坚守商业价值的本质……这一切最终会将我们推向更高更远的地方。

总有一些我们今天算不明白的账,无论如何去经历吧,有价值的经历终究会带来回报。

04  结 语

算账,算大账,算长期账,这是一种需要时刻提醒自己向内审视的意识。

践行长期主义似乎离不开舍弃、抉择、负重前行,其实还有一条隐秘的思路:热爱。

找到令你着迷、甘愿为之全力以赴的事情,一边坚持长期主义,一边感受长期快乐,这或许是成为一名长期主义者最迷人的一面。

文:许单单

来源:《临界点:如何实现指数级增长的人生》中信出版集团 2022年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