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金令”保险业冲击波!“富二代”险企失去靠山能否独自强……

“退金令”保险业冲击波!“富二代”险企失去靠山能否独自强……
2024年07月16日 16:28 险企高参

近期,一股央国企“退金”的浪潮涌向了保险业。

据《险企高参》不完全统计,近年已有至少11家险企的央国企股东着手转让股权,如中意人寿、江泰保险、华泰保险,“退金令”冲击波影响深远。

注:险企名单为不完全统计

7月10日,江泰保险经纪1238.4万股股份(占总股本的5.76%)被挂牌转让,转让方为中化资本,转让底价为5040.3万元。若此次顺利找到接盘方,中化资本将彻底退出江泰保险经纪股东行列。

随着今年6月国务院国资委党委扩大会议上明确指出央企“退金令”后,多家国企、央企积极响应,加速离场。然而,要实现快速且平稳的退出并非易事。当前,仅有少数几家通过外资进入或无偿划转的方式实现了“成交”,众多国有及中央企业挂牌后遭遇无人问津,导致“流拍”现象频发,已成为常态。

最直观来看,央企股东的退出让一些险企直接由中外合资保险公司摇身一变成为外资独资险企,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中意财险。5月11日,中石油旗下的中油资本获批将所持中意财险51%股权转让忠利保险,忠利保险持股占比增至100%,中意财险由中外合资公司转变为外资独资公司。

另外,有“小而美”之称的华泰保险也面临相同境遇,在“外资巨头”安达集团控股之后,多个央国企“小股东”相继退出:中广核于7月3日拟公开挂牌转让其持有的华泰保险660万股股份,占华泰保险总股本的0.1641%,转让底价为7237.16万元。此前的一年里,包括东北轻合金、东风资产、乐凯胶片、中国船舶、江南造船等在内的多家企业纷纷挂牌出清。

然而,并不是每一家想要出清股权的央企都能找到“接盘人”,出售的股权无人问津也是常事。作为“电力系”险企代表的永诚财险,年内已两次面临股东挂牌转让股权。6月18日,南方联合产权交易中心显示,南方电网资本控股有限公司挂牌转让永诚财产3.28%股权,底价为1.02亿元。再往前看,4月23日,华电集团旗下子公司华电资本在北京产权交易所挂牌转让其持有的永诚财险7.6%的股权。目前,这部分股权还在预披露阶段,结果仍有很大不确定性。

三个月前,民生人寿唯一的国资股东中色股份,于4月1日,拟出清所持民生人寿3.7亿股股份,占民生人寿总股本的6.1709%。

再来看由深圳国资委实际控制的国任保险,今年1月11日,国任保险的股东国机财务在深圳联交所挂牌转让其持有的国任财险2000万股股份,占总股本的0.499%,转让底价约1648.4万元。这部分股权曾在2023年10月份进行过转让,当时的转让底价为1831.55万元。简而言之,国机财务正打折转让其持有的国任财险股权。

今年年初,中煤财险的股东中煤能源集团再次在北京产权交易所挂牌转让中煤财险1亿股股份,占中煤财险总股本的8.2%,拟转让底价为9155.23万元。但从目前来看,这份股权转让还在持续中,中煤能源集团也还在中煤财险的股东行列。

更早之前,2023年12月,云南冶金集团将所持有的诚泰财险1.9亿股股份挂牌转让,占诚泰财险总股本的3.18%,转让底价为1.41亿元……

由此可见,受“退金令”波及的险企不在少数,且多为背靠电力相关、能源相关等的险企。诚然,“退金令”主要目的无疑在于提高央企资源配置效率,更多地流向实体经济。但目前“退出”,对于这些股东而言恐也不是最佳时期。

站在险企的角度上,央企的退出动作对生存环境本就艰难的险企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例如处在“新生代”的北京人寿,成立仅6年仍未进入稳定的盈利周期,在偿付能力捉襟见肘的困境下几度期待股东增资缓解,却因股东出走导致增资计划搁浅;央企股东离场后,并列第一大股东北京供销社也尝试出清所持股权。

随着“退金令”政策的深入实施,预计将有更多非金融国企、央企业股东退出。从行业来看,众多险企背后有国企、央企的参股或控股,如“电力系”的英大人寿,“能源系”的中宏人寿、背靠中粮集团的中英人寿……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教授吴飞曾表示,在央企“退金令”下,首当其冲的是涉及出清转让的金融机构尤其中小金融机构,进而也会对整个金融市场在一定阶段产生影响。最直接的表现可能是资金的紧张。央企国企出清的这些金融股权、资产,谁来接、谁能接、什么时候接、什么价格接?这些因素都将会影响股权的价格、资金链情况、运营稳定性等。一方面,这些金融股权标的转让金额高,另一方面对接受方的资质要求也较高,因此虽然出清的行动在加速,但执行难度、完成时间可以预期仍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来源:险企高参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