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险企“双牌照”整合!安达中国清算退场

又见险企“双牌照”整合!安达中国清算退场
2025年01月16日 18:56 险企高参

日前,安达保险有限公司(下称:安达中国)正式对外发布公告,宣布公司已全面进入解散清算阶段。值得一提的是,险企被清算的事件在业内较为罕见,上一次险企被清算的事件还要追溯到安邦保险的解散与重组。

安达中国的清算无疑将对整个保险市场产生深远影响。而在此背景下,一直以来被安达系”重点押注的华泰保险,则成为了“安达系”在中国市场的新焦点。

1

安达中国退场背后

安达中国的清算并非突如其来。近年来,随着中国保险市场的不断发展和监管政策的逐步完善,险企的合规经营和风险管理成为了监管机构的重点关注对象。而安达中国此次清算,正是监管政策要求所致。

早在2009年,中国保监会便发布了《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办法》,其中明确规定:“两个以上的保险公司受同一机构控制或者存在控制关系的,不得经营存在利益冲突或者竞争关系的同类保险业务”。这就意味着同一股东在保险领域不能拥有同一属性的“双牌照”。

这一政策的出台,旨在防止股东通过“双牌照”进行监管套利,维护保险市场的公平竞争和健康发展。然而,对于已经拥有“双牌照”的险企而言,如何合规地进行整合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安达中国便是其中之一。据《险企高参》了解,安达中国便是美国安达集团在中国获得的第一张财险牌照。具体来说,其前身为美国联邦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于2008年更名为丘博保险(中国)有限公司,然后在2016年再次更名为安达中国。

近年来,潜心布局多年的安达系强势入驻华泰保险,并逐步拿下控股权。据华泰保险官网显示,其实际控制人为安达集团,其通过旗下安达北美洲保险控股公司(下称“安达北美洲”)、安达天平再保险公司(下称“安达天平”)、安达美国保险公司(下称“安达美国”)、安达百慕大保险(下称“安达百慕大”)公司四家子公司合计持有华泰保险85.53%的股权。其中,安达北美洲保险控股公司单一持股比例最高,其持有华泰保险股份增至35.73%。

值得一提的是,华泰财险为华泰保险集团旗下全资控股子公司,而随着安达系的加盟,那么也就意味着安达系拥有了财险领域的“双牌照”。然而,随着安达系在华泰保险的控股地位逐步稳固,其“双牌照”整合的问题也日益凸显。

2023年初,监管部门批准了华泰财险受让安达中国整体保险业务及相应资产、负债的方案。这一决定标志着安达中国正式按下退出中国市场的倒计时,其保险业务将由华泰财险全面接手。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险企清算在业内较为罕见,但并非无先例可循。此前,安邦保险集团因存在重大违法违规行为被监管部门接管,并最终被清算转身为大家保险集团。然而,与安邦保险因违法违规行为被清算不同,安达中国的清算完全是出于监管政策要求所致。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保险市场监管政策的严格性和规范性。

事实上,安达中国并非孤例。中美联泰大都会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下称:大都会人寿)同样因“双牌照”问题进行了合并。美国大都会集团在中国市场拥有两张寿险牌照——联泰大都会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下称:联泰大都会)和美国大都会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下称:中美大都会)。2022年,联泰大都会将其全部股权转让给大都会人寿,从而实现了“双牌照”的整合。这一案例与安达中国的清算如出一辙,均体现了监管部门对于险企“双牌照”问题的严格监管和合规要求。

2

华泰保险成安达“寄托”

随着安达中国宣布清算,其在华的“小而美”代表——华泰保险,成为了“安达系”在中国市场的重要寄托与期望。

近年来,华泰保险集团的财务表现一直是业界关注的焦点。尽管其营业收入呈现逐年攀升的趋势,但净利润却呈现下滑趋势。2023年总资产虽超170亿元,但整年盈利甚至未超2亿元,达2011年至今最低值。

华泰保险官网年报数据显示,从2019年到2023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57.3亿、161.9亿、166.4亿、170.2亿、171.6亿,实现净利润分别为:14.04亿、14.71亿、13亿、9.08亿、1.91亿。从数据看出,华泰保险5年来营业收入有小幅上升,但是净利润在2022年有小幅下滑,而2023年却大幅下滑。

华泰保险的财险领域一直是经营的“主心骨”,华泰财险2023年实现保险业务收入100.4亿元,净利润4.03亿元。

而在寿险方面,业绩表现整体仍需改善。据《险企高参》统计,2016年至2024年前三季度华泰人寿累计亏损超4.3亿元,亏损严重的年份集中在2022年、2023年、2024年。

具体来看,2016年至2021年,华泰人寿净利润还能保持盈利,分别为0.67亿元、0.06亿元、1.33亿元、5.11亿元、4.15亿元、2.75亿元。2022年开始急转直下,净利润分别为-2.05亿元、-8.82亿元、-7.54亿元。

对于亏损原因直接指向退保金。据偿付能力报告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退保金额居前三位产品年度累计退保规模达5.86亿元。向前看2023年退保金额居前三位产品年度累计退保规模为8.56亿元。2022年金额稍小但也达到4.98亿元。

同时在这三年,华泰人寿的净资产收益亦是负增长,2021年为-4.76%、2022年为-24.37%、2024年前三季度为-18.74%。聚焦到投资收益率上看,除2024年综合投资收益率较高之外,2022年和2023年的投资收益率、综合投资收益率均不算突出,处于行业中间水平。

不过华泰人寿的保险业务收入保持增长态势,过去九年未曾出现同比下降。具体来看,2016年至2024年前三季度分别为,34.03亿元、44.8亿元、53.19亿元、61.82亿元、62.46亿元、64.74亿元、71.12亿元、73.12亿元、79.18亿元。

此外,我们也注意到华泰人寿偿付能力充足率在今年“转高”。据华泰人寿第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二季度会计分类调整导致净资产增加,750天移动平均国债收益率曲线下降导致保单未来盈余下降,综合影响实际资本及核心资本较上季度有所提升。

来源:偿付能力报告

来源:险企高参

0条评论|0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