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风财讯
自2017年启动以发电行业为突破口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来,中国碳交易市场已顺利完成了两个履约周期,并且已经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备的制度框架体系。据不完全统计,超过850多家企业已将气候风险和机遇纳入其业务战略和公司治理结构中,这一数字比去年增长了20%,标志着中国成为全球覆盖范围最大的碳市场。
经过三年的精心建设与运营,我国已构建了一个覆盖全国的碳交易市场体系,并同步建立了九个区域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那么,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如何在全球发挥影响力,并提供创新的“中国方案”?中国的企业又如何进行碳资产管理,打造可持续价值链?
近日,凤凰网风财讯开展了多个领域的ESG话题交流,并针对上述碳资产管理问题,邀请仲量联行大中华区评估咨询服务部资深董事韩晶进行观点分享。
以下是部分采访实录:
Q: 和世界主要碳交易市场相比,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还有哪些方面需要完善?
A:中国碳市场对全球碳价水平和碳交易机制成效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相关建设和运行情况也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中国基于碳排放强度控制目标的配额分配方法,展示了碳市场机制的灵活性和适用性,为全球碳市场机制的创新贡献了“中国方案”。
虽然我国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取得了进展,但与国际市场相比,仍属于初级发展阶段,在众多方面尚需提升,主要包括:
从交易主体来看,目前控排企业是碳市场交易的主要参与主体,未来可能会允许除控排企业之外的其它机构参与交易,交易的活跃度也将大幅提升;
从碳配额的终端需求来看,随着双碳工作推进,碳排放约束将逐渐趋于严格,由此带来的碳减排需求也将不断增加;
从配额分配机制来看,碳配额分配将由现在的“免费分配”方式逐渐转为部分有偿分配(即配额拍卖),并逐步扩大有偿分配比例,配额价格或将随之提升;
从碳交易的品种来看,目前国内的碳交易市场还仅限于现货交易,未来或将效仿欧盟碳市场扩展到期货类产品交易,新产品的出现将促使交易量的基数倍增;
从总量设定和分配来看,未来在碳“双控”情景下或将采取自上而下的碳配额分配方式,严格的总量控制可能会促使碳价提升;
从境外碳关税政策的贸易传导机制来看,2023年5月17日生效的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的证书定价已将欧盟碳价、免费分配的配额量与出口国的碳价及免费分配的配额量进行关联,在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正式实施之后或将刺激出口国对标欧盟碳市场政策,拉高出口国的碳价水平。定价机制以及传导机制不仅仅会影响碳交易,更多地会对企业的碳资产管理以及碳排放数据的监测和核查、完善第三方验证的机制、提升碳排放权交易信誉等体系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Q: 目前,发电行业仍是市场中唯一的交易主体。随着交易规模逐步扩大,碳市场何时扩容备受各界关注。扩容能带来什么,如何去扩?
A: 中国的碳排放主要集中在发电、钢铁、建材、有色、石化、化工、造纸、航空等重点行业,这八个行业占到了我国家二氧化碳排放的75%左右。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已明确将扩大全国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作为年度政府工作任务。
碳市场的扩展对于提升市场的活跃度和效率具有关键作用。随着国际碳定价对全球贸易影响的日益加深,特别是在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进入过渡期的背景下,电解铝和钢铁等行业将面临碳关税的压力,扩展碳市场的覆盖范围已经成为必然趋势。这一扩展将从目前以发电行业为主,逐步覆盖到钢铁、水泥、铝冶炼等高排放行业。
通过扩大市场的覆盖范围,碳市场不仅能显著提升流动性和稳定性,还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参与,优化碳配额的分配,增强资源配置的效率。这种扩展对于推动减排实践,助力实现国家整体减排目标至关重要。此外,随着更多行业的加入,市场的透明度和规范性也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然而,为了确保扩展后的市场能够有效运作,必须同时完善市场规则,提升数据管理能力,并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这些举措将为构建一个更为高效、稳定的碳市场体系提供保障。
Q: 碳排放统计核算是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重要基础,目前我国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进展如何?在哪些方面存在挑战?
A:自从2020年提出“双碳”目前之后,我国在国家、地区、企业、项目和产品碳排放统计核算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工作,也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尤其是此前已经受到关注的重点行业和企业。
由于涉及的层面广泛、涉及的数据量大且复杂,实际推进中一直存在许多挑战。例如,数据采集和验证的准确性、碳排放因子的确定、碳排放计算的一致性、以及不同区域和行业的实施细节等都可能成为难点。
日前,国家发布政策,提出建立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新机制,加快构建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的“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这些对未来的发展趋势指明了方向,而且具有针对性;碳盘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企业可以摸清自身的排放水平,有针对性地提出整改措施,并挖掘节能减排潜力,以达到国家政策要求,可以说碳足迹盘查是基础,这一系列政策的推出,势必会推动我国碳足迹盘查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Q: 随着双碳战略的深度推进,企业应如何实现碳资产管理和风险控制,打造可持续价值链?仲量联行可以为企业的碳资产管理提供哪些助力?
A: 碳资产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新趋势,正在成为推动企业绿色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企业要实现碳资产管理和风险控制,关键在于发展的驱动力,要逐渐从化石能源向绿色的新质生产力转变,这需要企业不仅从行动和实践进行转变,更需要盈利方式、管理模式和价值观的变革。
一方面,在生产权方面要做出更精细化的决策。“碳”逐渐成为显现且可量化的成本,企业要制定明确的碳排放减量目标,并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同时加大可再生能源投入,如屋顶太阳能、风电等,满足企业自身用电需求。另外一方面,从收益权角度看,减排量通过一定的机制和交易也可以获取一定的经济效益,也是一种收益权。此外,企业还要推动供应链上下游伙伴共同参与碳减排行动,形成联动机制。
将碳管理融入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将碳排放指标纳入关键绩效考核,将碳排放成本作为必要的运营成本进行严格管控。同时,密切关注碳交易市场的价格变动,做好碳资产头寸管理,合理利用碳交易工具规避风险。当前企业还可利用碳金融产品,如碳信贷、碳金融债券等创新工具,拓宽融资渠道,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此外,需要逐渐树立以“碳”为核心价值的碳资产管理理念,更重要的是要将碳资产管理落到实践,建立良好的数据管理、履约管理、资产开发和交易管理。随着社会对低碳经济的重视度不断提高,碳资产的价值潜力也将逐渐释放。
仲量联行在可持续发展领域具备丰富的落地实践经验,我们已践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咨询和方案落地超过15年,在全球拥有超过1000位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专家,能够为客户提供“战略+实施+运营+产业+认证”五位一体的低碳发展全流程服务,助力各方实现可持续发展愿景,并达成更高的环境、社会和经济效益。
为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大背景,满足企业发展过程中满足国内外碳市场的相关要求,仲量联行能够在碳排放核查及能源优化策略建议、碳资产与价值评估、碳交易咨询、气候风险识别及应对策略、绿色金融框架、绿色债券、投融资碳核算等方面为客户提供专业服务。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