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李宇嘉地产笔记出品
减税政策后,楼市热度至少会保持到12月份!
01
之所以在11月下旬祭出减税大招,就在于楼市需要不断出台增量政策!
表:取消普通住房和非普通住房涉及到的税收调整
增量政策出台和存量政策落地,形成效应叠加,是这一轮政策的特点!
相比之前的纾困,减税政策在“降成本”上的效应更明显,甚至叫“砍成本”。
这是一个重要信号,即把过去十几年繁荣期附加在楼市上的成本枷锁,一个一个都砍掉。比如,高利率、高税负,还有一些隐性的成本,特别是出让土地时由开发商配建的市政道路、学校等公共设施。
砍掉这些成本,目的是让庞大的存量不动产能“动起来”。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存量足够多、足够大。只有交易保持一定活跃度,不动产价格才能稳住。这是实现止跌回稳的关键。同时,存量交易有一定的规模,才能给增量市场创造机会,这是经济和财政稳定的助推器。
因此,当9.29的一揽子新政的边际效应可能减弱之际,国家适时地推出了“减税”这个大招。
从上图数据看,进入11月份以后,新房网签量有所下降,但还是比9月份的周均水平要高出50%以上。考虑到网签滞后于认购1-2周时间,预计整个11月份的交易,还将保持对新政前的绝对优势。
此次减税政策,砍掉的是一次性缴纳的、不可贷款支付的“高额成本”,少则几万、多则十几万、几十万。当然,此次减税的效应,主要惠及一线城市。这里的老市民、新市民都比较多,刚需上车和改善换房的需求更集中,压力也更大。政策后,一线城市的领头羊辐射效应,得到延续。
由此,12月份的楼市热度是有保障!
至于2025年,就要看年底两次重要会议了。
02
客观讲,减税政策发布以后,后续政策空间没那么大了。当然,既有的政策还在落地的路上,比如100万套的城中村改造货币化安置,用专项债、专项借款来收储存量土地和房屋等等。注意的是,这些政策落地取决于对底部价格的判断、对交易价格的认可。反过来,这些政策若能落地,也有助于夯实底部价格,使得各方对交易对价形成共识,缩短止跌回稳的周期。
但不管如何,在外部环境趋于严峻以后(有的人认为“经济保卫战”已打响),内需是我们的潜力,也是突破口。作为内需引擎的房地产,自然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其下一步的定位就是内需的载体。
所谓内需载体,就是通过低成本居住,让人口安定下来。其实,市场是很聪明的,草根的创新值得尊敬。近期,笔者在很多地方调研,发现存量房地产的盘活实践,远远比政策设计要更加灵活和接地气。比如,近期笔者在郑州发现了一种叫“酒店式人才驿站”的新供给。
表:郑州各区人才驿站一览表
这些人才驿站,主要是针对到本市找工作的就业大学生(含往届生)、创业新青年、专业技术人员(比如技师)等,提供累计时长7天的拎包免费酒店住宿。酒店方把房间免费提供给求职者,然后再向当地政府部门去“报销”。当然,政府按照门市价的7折或更低给酒店报销。
表面看,酒店亏了。但如果考虑到现在酒店60%左右的平均入住率,这种“酒店 人才房”的模式,不啻于给酒店“去库存”,这也是存量盘活的一种模式。网上一看,这种人才驿站,在郑州有几十家。而且,不止郑州有这类模式,长沙、兰州、银川等地,都在做这样的供给创新。
大家想想,如果7天之内,求职的大学生来到这个陌生的城市,体验到了细致入微的关照,那么他留下来的意愿就很强。一旦安定下来,之后便是租房、工作、消费等等一连串的行为,这是经济活力的表现,也是内需引擎的底层逻辑。这对盘活存量物业,具有非常大的帮助。
酒店业,是房地产的一个细分赛道。这个领域的供给过剩,不亚于商品房。前几年,商务出行和文化旅游活跃,“类酒店”业开始爆棚,比如民宿、服务式公寓、公寓式酒店、长租公寓提供的短租房、日租房和度假别墅等等。一些消化不掉的商办物业,都开始进入“类酒店”了。
比如,很多新区或商务区,大量的写字楼、商办通过“售后返租”、“整层租购”的形势搞起了酒店的业务。笔者在郑州住的那家酒店,楼上楼下都大大小小7-8家酒店,多数都没听说过。
整个片区内,至少有上百家这样的酒店!
前几年,文旅热带旺了民宿业,很多存量建筑业改为民宿。这几年,长租公寓也开始进入酒店的业务了。比如,万科泊寓在上海共开业运营9个项目,有8个项目2023年开启“商旅短租”。
表:部分长租公寓推出“类酒店”的形式
另外,房企的长租公寓都在推出日租性质的服务式公寓,比如万科的“富瑞斯”,招商的壹棠服务公寓;长租公寓乐乎推出乐乎公寓酒店。当然,酒店也在进入了长租公寓领域,比如华住旗下的城家公寓。总之,酒店和长租公寓的边界在消融,但目的只有一个,消化空置的房源。
03
近年来,尽管文旅出行市场很旺,但消费越来越理性,讲求性价比,且明显呈现出“旺季短、淡季长”的特征。同时,经济下行、差旅标准调整,传统的商务出行也开始降温。因此,酒店过剩的问题很明显,这是非住宅物业过剩的一个缩影。
而酒店式人才公寓是盘活存量的一个好点子。既解决了政府对人才房的需求,也提高了酒店的入住率,还能吸引和留住人才,可谓一举多得。试想,如果这个酒店旗下有长租公寓、人才公寓,还可以把这个产品推荐给找工人的大学生。
笔者也参观了这些人才驿站,不仅入住比较方便,比如在手机小程序就可以预订,而且还配置了健身房、活动室、会议室以及自助洗衣等等。
笔者发现,现在很多酒店,都竞争不过那些新兴的连锁酒店。后者不仅价格低,有免费的自助早餐,而且房间格局、服务设施和居住体验等等,都很受年轻人的喜欢。所以,结合年轻人的需求,现在传统的酒店业开始改造格局。
这对于房地产去库存有非常大的启发。
10月份以来,新房、二手房回升很明显,但庞大的存量(在售)里,有很多房源难以卖出去。比如户型老旧、得房率低或配套有瑕疵的新房房源,一些所谓的“老破小”的二手房源等等。
比如,克而瑞的数据显示,2023年一线城市在售库存中,只有43%是当年新增的库存。
比如,中介机构全口径挂牌的房源,沉淀2年左右的老破小,也挺多。
相对于庞大的待交易存量,增量销售是很小的。如果存量交易不掉,很可能会导致后续的降价行为,这个堰塞湖需要引起重视。
因此,如何盘活存量是一个大命题。进一步讲,前期一直在通过需求端刺激购买的方式“去库存”,但下一步,要攻坚克难了,要在存量供给端做革命了。
04
酒店空置房源转做人才公寓,老式酒店改为喜闻乐见的“类酒店”,这些都是非常好的借鉴。其中最大的启示,就是充分考虑年轻人的需求特征,供给低价格、体验好、服务好的居住场所。
事实上,凡是年轻人在买房之前的居住需求,在“类酒店”时代,都能够得到满足,或者说总有一款适合他们。这种改变,在用途上、规划上、配套上,都做了巨大的改变,或者叫以需定供。
酒店、公寓行业,供给端的内卷式竞争,正在进行。笔者发现,即便是北上深,有些快捷酒店,每晚的价格,也就在100元左右,有的甚至低于100元。这是存量物业太大、竞争太激烈,迫切需要产生现金流的结果。这与有些商办物业“交了物业费、免费使用”是一个道理。
下面是我用AI搜索的结果:
如果你去搜索其他城市,都有这样的信息。携程上也有这种酒店,不是地下室的那种哦,而是分布在新建的商办物业里面的、正规的酒店。
由此,我有几点体会:
一是,每一个城市的存量房源都非常多,待盘活的规模很大。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把空置的物业和人的需求对接起来,而且是低成本地匹配。现在,很多物业的价格,很低了。不这样处理,价格会更低。
二是,每一个城市,救楼市前,都要想着法子把人口留住、把人才吸引来,特别是把年轻人口吸引来、留下来。
这样,这个城市的经济才有活力,楼市才有希望稳定住。
可能你会说,大家都在抢人,但人口是有限的。但要知道,如果你去做频繁的草根调研就会发现,因为不景气,很多人离开了城市;很多进城的人,又返回了农村;很多留在城市的人,居无定所;即便留下来的,因为收入不稳或下降,居住支出非常大,占到了收入的30%以上;很多省份的城镇化率非常低,有的只有40%多,很多人想进城,但没有什么工作机会,就放弃了。
现在,居住的支出是最大的,这导致留人很难、安定也很难。如果居住成本降到极低的水平,人口的稳定性就很高,稳定了就有内需。多讲一句,如果1-3岁新生儿的父母每月得到几千元的补贴,生育率就可以提上来。如果房子和孩子的支付成本很低,就可以带来细水长流的日常消费。
消费带来就业,就业带来收入,收入带来消费,内需也就水到渠成,因为人口是我们的优势。
三是,经过前期需求端的刺激以后,未来的政策要转向供给端,即根据需求端的居住需求特征,在供给端做变革。
比如,老旧小区改造,补上短板,让这些房子成为“可交易”的房子,循环起来。
比如,国企大量筹建低租金的人才公寓,包括存量盘活、收购、新建,租给年轻人。
四是,楼市去库存,从盯着房子,转向盯人,即看居民的住房需求发生了什么变化。
比如,当前的形势下,居民支付能力下降、消费谨慎,对公租房、保租房的需求增长,要增加保障房的供应。
除了人才房以外,还有大量的外来人口,他们需要居住的空间。完全可以将现有的非住宅公寓、在建工程和收回的土地,改造为公租房,并配置低价的幼儿园、菜市场,就近配置公交站,降低居住和基础生活成本。
资金方面的投入,可以通过特别国债、超长期国债、增加的地方债务额度来解决。即便负一些债,也是值得的。
来源: 凤凰网房产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