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远征军突击连连长,却娶了日本女战俘,结局怎么样了?

他是远征军突击连连长,却娶了日本女战俘,结局怎么样了?
2023年02月18日 22:44 有书文史

“听说了吗?村里老刘走狗屎运了,什么也没干,就成亿万富翁了!”

“喏,他可不是一般人,原来当过远征军连长,娶个日本女俘虏……”

“也不知道打哪儿冒出个日本老丈人,有钱得很,要他老婆回日本继承财产。”

1978年秋天,平静的四川白沙县不宁静了,村里人聚在一起,红着眼睛议论纷纷。

他们说的是刘运达,曾经是中国远征军新一军50师201团突击连连长,人如其名,运气好到令人艳羡!

别人娶个女战俘,可能一辈子都抬不起头,他却“因祸得福”,摇身一变成了亿万富翁!而这一切,都源于刘运达当年的一个善意举动。

战地护士被抓成俘虏

1945年2月的一天,嘹亮的冲锋号吹响了,刘运达所在的201团奉命驰骋在缅甸战场上,战士们严阵以待,冲锋陷阵,将一座名叫拉因公的缅甸城市层层包围。

这场战役打得漂亮,倍感压力的日本指挥官下令将战地医院和伤员转移到后山的洞穴里,并就地解决了那些行动不便的伤员。

随着包围圈的不断收缩,日军节节后退,最终,我军占领了日军最后的阵地,抓获十多名俘虏,其中包括一位年仅17岁的日本护士。

她叫大宫静子,原本是一名广岛女校医护专业的学生,正值花季,青春少女憧憬着美好的未来,可是,战争的炮火粉碎了美好的梦,她像其他日本年轻人一样,被强征入伍,为国家做贡献。

她被安排到战地医院做护士,开始时随着军队到达上海参与救助伤员的工作,之后随军辗转到了缅甸拉因公。从未出过远门的静子还是个孩子,就要被迫远离父母,征战异国他乡,在懵懂间,成为战俘。

那时,大宫静子只知道自己落入了敌人之手已成事实,前途未卜。她混在其他十余名俘虏中间,像一只蜷缩的小鸟,瑟瑟发抖。

201团团长对日本鬼子恨之入骨,打仗打红了眼。经过数轮审讯,这群日本战俘拒不交代有用情报。出于对当时战况的考虑,他下令枪毙战俘。

军令如山倒,战士们干练把战俘押到刑场,只听枪声清脆,行刑人员弹无虚发。

人在什么时候感到最恐怖?将死未死之时。当身边的同胞一个一个被带走,大宫静子像一只待宰的羔羊,陷入绝望之地。

时钟滴答作响,心脏几乎停止跳动。最后,轮到大宫静子上法场了,行刑人员押解她时,她的双腿一软,似乎要栽倒。她仿佛看见,中国军官眼中的发怒的火焰,脸上结着厚厚的冰霜。

正当行刑人员端起枪时,只见刘运达腾地站出来,大叫一声“住手”,箭步走到团长面前,极力劝说他此人不该杀,她只是个十几岁的孩子,不是杀人的日本鬼子,平时在战地医院当护士,不如留在部队的医疗队帮忙。

刘运达的理由充分,终于说动团长,不再对这个女孩执行枪决。他命令刘运达看管大宫静子。

虽然听不懂中文,但是大宫静子知道,刘运达是她的救命恩人。

从此以后,无论他什么时候出现,她都用崇拜的眼神望着自己的英雄。当刘运达带着翻译,问大宫静子是否愿意留在医疗队帮忙时,静子使劲地点头。

战争是不幸的,但大宫静子遇到刘运达是幸运的。他在她危难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而大宫静子也因此爱上了这位中国战士,决定以身相许。

静子出嫁了,改名化身做农妇

1945年的冬天,刘运达和大宫静子正式结为夫妻,他们是在越南河内举行的婚姻仪式,那一年,他25岁,她19岁。

战争结束后,大宫静子随刘运达返回他的家乡,中国四川的白沙镇。刘运达忙前忙后,为妻子办理中国户籍,在姓名一栏,填写莫元惠,从此日本的大宫静子变身为中国的莫元惠,他们也就此开始了新的生活。

搬到山沟里男耕女织,就能从此岁月静好吗?事情没有那么简单。一开始,莫元惠的日子并不好过,村民们对这个说话洋腔洋调的女子既好奇,又心生抵触,总是在她背后指指点点。

莫元惠性格温柔恭顺,并不与别人发生冲突,只是认真做着家务,洗衣做饭,插秧织布。她在劳动之余,还努力学习四川方言。

渐渐地,她就能流利地与周围人话家常,大家也慢慢接纳了这个性格温和的女子。

她为爱人相继生下两儿一女,儿子起名为刘崇富和刘崇义,女儿叫刘崇惠。

孩子们长大后,儿子跟着父亲一起卖力气,到大旗山拉条石,女儿则留在家里,跟着妈妈在街道裁缝组工作。日子虽然过得辛苦,但是家人相处和睦。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只要是离危险近,出事只是时间早晚的事。尽管当妈妈的一再叮嘱要注意安全,但他们还是失去了一个儿子。

1972年,大儿子刘崇富拉条石时,不小心发生翻车事故,只听“啊”的一声惨叫,还没容他人缓过劲儿来,这个年轻人被砸在厚重的板石下,当场断气。

儿子的死,像用一把锋利的刀在莫元惠的心上划了一个口子。

这件事像一朵厚重的乌云,笼罩在刘家的上空。直到一个人的出现,才为刘家人带来温暖和光亮,他们的生活也由此发生了戏剧般的转变。

当好运降临时,人想挡都挡不住,只能顺其自然地接住。天上掉馅饼,这次,刘家人要用最大号的盆来接。

中日友好协会找到莫元惠

1978年9月的一天,有辆小轿车停在莫元惠正在工作的街道缝纫组前,轿车身后留下两道深深的车辙印。几个干部模样的中年人从车里下来,来到她的面前。

“您好,请问您是莫元惠同志吗?”听到这里,她赶忙放下手上的针线活儿,起身答应。她望着这些领导干部,心里一紧,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领导笑了笑,亲切地继续问道:“您是不是日本金泽市的大宫静子女士?”听到这里,她完全呆住了,直瞪瞪地看着对方,不明白自己努力隐藏了三十多年的身世怎么被揭开了?

她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好,只是呆呆地点点头。

来人都松了口气,热情洋溢地说:“我们终于找到您了,是您的父亲大宫义雄托我们来找您的。”

这个消息来的是这么突然,莫元惠似乎没做好准备。已经步入老年的她不敢想象,失联多年的父亲还活着,竟然还在找她。半响,她缓过神来,从领导干部们的笑容中再次确认了这个消息。

其实,她的父亲大宫义雄一直都在努力寻找她的下落,自从女儿大宫静子从军后,他们父女就从未见过面。日本战败后,他从一个日本兵那里打听到重要情报,说他在缅甸时见过静子。

他似乎得到一根救命稻草,又请人去缅甸调查取证,经过多方搜集来的信息,最终锁定中国四川的白沙县。要知道,在没有手机,通讯不发达的年代,找人是多么艰巨的任务。

但是她的父亲始终坚持寻找,从不轻易放弃。终于,熬到中日恢复外交关系以后,他辗转通过中日友好协会,找到了心心念念的宝贝女儿。

二战结束后,日本经济崛起,大宫义雄经营企业,享受着时代红利,他的生意如滚雪球,越滚越大,遍及世界多个国家,累积身家达到亿万元。

他和太太有四个子女,三个儿子,一个女儿。大儿子和小儿子都已经在战场就义,只有二儿子陪在他的身边,怎奈儿子在战争中负伤,患上精神病。太太在多年以前,离开人世。如此庞大的家族企业,只有女儿才能继承。

1978年5月4日,莫元惠拿上签证,拎着箱子在朝天门码头与丈夫儿女挥手告别,三十多年了,她第一次回娘家,心情特别灿烂。

她站在前往上海的邮轮甲板上,朝着娘家的方向,看见天空一片蔚蓝,海水格外透明。

过了两周,邮轮终于在日本大阪靠岸,莫元惠在人群中,一眼就认出了那张熟悉的面孔,正是自己久违的老父亲。当四目相对时,她再也忍不住了,眼泪夺眶而出。

她继承亿万家产,却初心未改

她随父亲回到日本的娘家,精致豪华的房子与自己在中国的草房一比,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达尔文曾经说过:“能够生存下来的物种,不是最强的,也不是最聪明的,而是最能适应变化的。”

莫元惠就是这种人,她要和时间赛跑,在有限的时间里抓紧学习,学习企业管理,接手父亲苦心经营的一切。

此时,生活在中国的刘运达和孩子们过着像往常一样的生活,只是,他们的心情不同了。

刘运达的心一直悬在那里,他不知道老伴儿在日本怎么样了,她找到日本的家人了,还会跟自己这个糟老头儿一起过吗?老实说,他心里没底。

孩子们倒是欢天喜地的,每天都喜滋滋地盼望着日本那边会有妈妈的新消息。

终于,他们收到来自日本的信笺,信里莫元惠还向往常那样关心丈夫和孩子们的健康,讲了她在日本的近况,还夹着一张汇款单,要他们去日本。

分离是为了更好地团聚,刘家人随着人流下了飞机,怯生生地走出机场时,迎接他们的是一位穿着雅致,气质高贵的夫人。刘运达瞪大了眼睛,难道这就是自己的糟糠之妻吗?他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倒是莫元惠热情地迎过去,握住刘运达的手,轻声说:“运达,是我呀!”

他们回到家中,刘运达拜见过老岳父,才敢相信,原来这一切都是真的,老丈人是个亿万富翁。不知道自己的祖上积了什么德,才让他撞上这么大的好运气。

可是岳父和妻子却反复对他感恩,说如果不是刘运达出手相救,恐怕根本没有今天这一幕。

他们要好好计划新生活,最后,刘运达回到老家,莫元惠在中国和日本之间两头跑,儿女跟着她一起打理企业。

有人说:“世界上所有的惊喜和好运,都是你累积的温柔与善良。”刘运达曾经的一个善举,拯救了一条生命,也换回了一生的幸福。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