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盘双成药业“左手倒右手”收购游戏

复盘双成药业“左手倒右手”收购游戏
2025年04月03日 13:00 资本记事

警惕“跨界转型”陷阱:近五年A股跨界并购的失败率高达67%,医药企业跨界科技领域的成功率不足15%。

成药业(002693.SZ)3月11日开盘即跌停,超4万股东深陷“跨界半导体”的资本漩涡。这一现象背后,是当日双成药业发布了一则公告,决定终止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的事宜。

双成药业创立于2000年,专注于化学合成多肽药品的生产、销售与研发。2012年8月8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板上市。双成药业公司实际控制人是王成栋、WangYingpu(王荧璞)父子,合计持股比例48.5%。

此次交易的另一位主角——奥拉半导体成立于2018年5月,主要从事模拟芯片及数模混合芯片的研发、设计与销售业务。其主要产品涵盖时钟芯片、电源管理芯片、传感器芯片等。奥拉半导体实际控制人同样也是王成栋、WangYingpu(王荧璞)父子,合计持股比例达57.52%。

公告披露,双成药业计划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形式购入奥拉半导体100%的股份,以实现战略转型,着重发展模拟芯片及数模混合芯片设计业务。

2024年8月27日,双成药业初次宣告拟跨界收购奥拉半导体,股票随之停牌。2024年9月11日复牌后,双成药业股价狂飙突进,接连斩获二十余个涨停板,市值冲破160亿元。

2025年3月11日,双成药业发布公告,决定终止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的事宜。缘由为交易对方对标的公司股权的时间和成本差异较大,致使各方对交易的预期存在分歧,最终未能就交易对价等商业条款达成一致意见。

或受交易终止影响,双成药业的股价下跌,截至3月12日午间,公司市值仅剩51亿元,超百亿元市值灰飞烟灭。

在这场并购案的核心地带,隐匿着一个令人困惑的悖论——交易双方的实控人王成栋父子总计持有双成药业48.5%的股权和奥拉半导体57.52%的股权。这本应是“左手倒右手”的完美循环,却因25名中小股东的博弈而陷入僵局。

双成药业收购奥拉半导体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交易各方在交易对价等商业条款上未能达成一致,具体涉及以下关键点:

一是股东成本差异悬殊。奥拉半导体的股东中,实控人王成栋父子及其关联方早期以较低成本入股(如 2017 年收购印度奥拉后整合成立奥拉股份),而后期引入的机构投资者(如深圳瑞兆、宁波商创等)在 2021 年以约 100 亿元估值进入,持股成本显著高于实控人阵营。这种成本差异导致各方对交易对价的心理预期存在巨大分歧。

二是利益方复杂,协调难度大。交易涉及 25 名交易对方,包括实控人关联方、投资机构等,各方对估值和交易条件的诉求不一。特别是实控人希望通过重组注入半导体资产实现上市公司转型,而部分机构投资者可能因成本压力要求更高对价,最终无法达成妥协。

三是标的公司估值争议。奥拉半导体曾因科创板 IPO 失败(2024 年撤回申请),其估值逻辑受到影响。尽管其在高性能时钟芯片领域有一定技术优势,但业绩依赖单一客户(如美国 SiTime 公司的 IP 授权),且历史亏损(因股权激励费用摊销),进一步加剧了估值分歧。

四是市公司自身风险。双成药业主业(化学合成多肽药品)持续低迷,2016 年以来连续亏损,2024 年预计亏损 5500 万 - 8000 万元且营收不足 3 亿元,面临退市风险。其支付能力和未来前景可能削弱了交易对方的信心。

复盘这场资本游戏,堪称教科书式的题材炒作。从2024年9月11日复牌首日,到20连板传奇,中间还有神秘资金精准入场:赵惠敏和应淑英在双成药业公布重大资产重组前精准介入,在股价大幅上扬后选择减持或退出,获利丰厚,高位套现超亿元。

0条评论|0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