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幕前的家长,在您小时候,长辈的教育方式是不是“一人唱红脸,一人唱白脸”?
长大后,这份育儿“宝典”自然而然地应用到孩子身上,很多父母开始对此进行分工:
我当和稀泥的和事佬,你当严厉的训话师。
这种方式似乎成为中国式家庭教育的标配。
这种教育方式看起来折中调和,刚好稳定住了教育天平——既避免了过于教条或是溺爱,也能够让孩子不会太过拘束也不会太过松弛。
但为什么现在这种方式越来越被家长和专家们诟病了呢?这种“脸谱教育”真能让孩子更听话吗?
今天故事中的主角魏鸣善(化名)从小接受父、母、外公外婆这三方截然不同的教育观念。
在矛盾冲突中长大的鸣善,慢慢地从一个“别人家的孩子”沦为了害怕上学、害怕失败、抑郁焦虑的网瘾少年。
鸣善家庭到底发生了什么,让本应拥有大好前途的他变成了这般模样?
纽扣家庭教育的张悦萌老师又是怎样让孩子内心恢复动力,逐渐从抑郁情绪中走出来的呢?
以下为鸣善妈妈第一人称叙述
我和丈夫工作很忙,鸣善不满1岁我就去工作了,他从小就跟着外公外婆生活,老人和孩子之间的感情非常好。
为了让孩子接受好的教育,上了小学后,我就把孩子和老人从老家接到了城里。
孩子的教育问题主要由我们夫妻俩负责,但有些时候,外公外婆也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来。
我认为管教孩子应该慈爱、包容一些,而他爸认为对待男孩子就应该简单粗暴。
孩子外公外婆则不辨是非,经常否定我和他爸的教育方式,对孩子无度宠溺。
我和他爸经常因为孩子的教育问题争论,有时候气急了,还会当着孩子的面吵架。
成长大事件一:
我记得鸣善9岁生日那天,刚好是孩子成绩发放日,他数学没考好,被老师打了手板,回到家闷闷不乐的。
鸣善奶奶打电话来祝他生日快乐,他情绪不太好接电话不及时。
他爸认为他不尊重长辈,抄起晾衣杆来就是一顿打,把饭厅的灯都给打坏了,当时孩子吓得不轻。
也就是这件事,彻底激发了我爸妈、我、我丈夫三方在孩子教育问题上的矛盾,我们吵得不可开交,一气之下,我爸妈搬回了乡下。
后来,鸣善小学毕业,我生下了二胎,全家都把精力放在了二胎身上。
我当时认为,鸣善成绩很好,就不用我们操心,所以,他上了初中后我们不过问他的学习。
我没想到,正是我这种想法渐渐将鸣善推向绝望。
成长大事件二:
鸣善上了初二之后,在一次考试中发挥得特别差,成绩不符合自己预期。
从那以后,他对学习彻底丧失信心,再加上他自尊心很强,认为自己面子上挂不住,不愿意面对老师同学,所以就向学校请了假。
就这样,耽误了几天学业后再去学校发现自己落下的功课越来越多,成绩也越来越差,后来索性不去上学了。
休学后,他整天在家玩手机,我和他爸心急如焚,对他连骗带哄,又打又骂,什么方法都试过了,可他还是在家摆烂躺平。
鸣善在家躺平的这段时间,孩子他爸没有顺利晋升,他爸认为工作不顺全都是孩子的错,整天埋怨、辱骂孩子。
后来,他爸彻底放弃了对鸣善的教育,对孩子不管不问,对孩子的态度更是不冷不热。
初三那年,我给孩子办了复学,找了家教老师,通过恶补,孩子考上了我们当地最好的高中。
但到了高二上学期,孩子情绪状态不好,总是请假,还偷偷玩手机,学习落后,对学习又产生了抵触情绪。
高二下学期,鸣善听说有开学考,焦虑情绪异常严重。他通过绝食、不穿衣服让自己生病来逃避上学。
还一直埋怨我和他爸不理解他,自从高二休学后,就一直待在孩子外婆家。
每次我和他爸去看他时,他每次都把我们拒之门外。
我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找过别的心理咨询机构对孩子进行调整可没有什么效果,甚至病急乱投医找过风水先生。
遇到纽扣家庭教育的张悦萌老师后,老师找到了我们家庭中存在的问题,又从专业角度对我们家庭进行了分析,我才意识到,原来我家存在着这么多问题。
教育理念的不一致性让孩子不懂规则
一开始,我自认为孩子爸爸唱“白脸”,对孩子要求严格,可以为孩子树立规矩;我唱“红脸”,对孩子的关爱有加,又能拉近亲子关系。
看似达到了严爱有加、两全其美的教育效果。
但是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理念共同作用的后果就是——
孩子非常害怕他爸爸,在孩子爸爸面前表现得非常乖巧,在我和外公外婆面前各种撒泼、偷懒、不配合。
张悦萌老师告诉我,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必须要保持观念的一致性,而我们红脸、白脸的育儿方式恰恰违反了父母教育的一致性原则。
鸣善会利用父母的不一致,找到有利于自己的一方,来突破原本规则的设定,也就是“谁答应我的要求,我就听谁的”。
长此以往,家庭教育的作用就会在孩子身上失灵,孩子也难以形成规则意识。
否定对方的教育方式会破坏父母威信
在孩子那里,父母的话就是权威。
但是如果我们因为教育方式的不同而产生争吵,甚至彼此否定对方的教育方式,会破坏双方在孩子眼里的威信。
孩子虽然在表面上表现得乖巧,但内心谁都不服。
我对鸣善的包容看似赢得了孩子的爱和喜欢,但也失去了权威性。
在他爸爸面前,鸣善乖巧听话,我说十句话都抵不上他爸说一句话。
一旦他爸爸不在家,鸣善完全失去约束,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玩手机,连饭都不吃。
父母分歧让孩子不明对错
我问张悦萌老师,为什么我儿子会反反复复地出现厌学情绪?
老师告诉我,父母的分歧会让孩子无法判断事情的对错,导致他无法自我控制。
比如,他有时放学后会玩会手机,他爸会明令禁止,但我会说孩子上了一天学太累了,玩会手机放松一下也没关系。
我们夫妻俩的分歧让孩子不清楚正确的做法是什么。
因此,他也不知道玩手机到底有没有危害,这就导致他后来对玩手机上瘾,越来越讨厌上学。
父母双方长期的分歧还会影响到夫妻关系
张悦萌老师告诉我,夫妻关系是一个家庭当中的核心。
如果夫妻双方的感情出现问题,整个家庭都会受到影响。
我们夫妻双方经常发生矛盾就会破坏孩子的安全感和归属感,让孩子厌烦,产生叛逆情绪以及各种问题行为。
老师对家庭进行指导
父亲的态度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
张老师说,他爸提拔失败对孩子心理造成的负面影响巨大。
鸣善不仅把他爸工作失败的原因归结到自己身上,同样认为我和他爸关系不和谐也是由他造成的。
这种心理让他在家庭中感受不到安全感,内心充满负罪感的他逐渐不愿意面对我们,到最后谁的话都不听。
“怎么才能让孩子卸下心防,重新接受我们呢?”我非常焦虑,急于让张老师帮助到我家,想快些看到孩子的改变。
张老师告诉我,孩子现在封闭自我不是突发行为,要想改变现状,首先家长必须做出改变。
01
避免对立、明确规则
不管我和丈夫在孩子的教育方面意见有多不统一,张老师都不建议直接在孩子面前表现出这种对立,而是先私下商量讨论,实在讨论不来就折中选择某个方案。
只有家长在孩子面前坚守统一的原则,孩子才会对事情边界与规则有准确认知。
02
突发情况,以一方为主
在日常的教育生活当中,家长不可能事事都先商量好,总有需要临时做决定的时候。
在这种意料之外的情况发生时,要迅速以一方的建议为主。
平时父母双方之间的讨论中,谁的逻辑比较清晰、行为比较果敢、原则性更强、不会因孩子的软磨硬泡就改变规则,就可以优先采纳谁的建议。
03
学会放手,互相尊重
张老师告诉我,孩子的成长需要家长放手,对孩子聚焦过高,多少都会阻碍孩子成长。
家长给孩子精神“断奶”,给予他一定的自由度和成长空间的同时,不妨把目光聚焦在自己身上,提升自己。
如果自己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孩子的情绪也会被家长所影响。
另外,张老师还指导我和孩子爸爸要互相尊重。父母是孩子的最大模仿对象,如果连父母都互不尊重,孩子也很难学会尊重自己和尊重他人。
04
孩子爸爸要学会管理情绪,做情绪的主人
有时候生气确实是让孩子规矩的好方法,但张老师告诉我,亲子感情不应该建立在恐惧的基础上,发脾气不是解决问题的必由之路。
张老师教孩子爸爸管理自己的情绪,和孩子建立起良性的沟通:
向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
比如鸣善成绩退步,爸爸不要冲动发脾气,可以心平气和地跟孩子这样说:“你成绩下滑得这么厉害,爸爸真的很为你担心,有什么困难我希望你能和爸爸讲一讲。”
照顾自己:
把目光聚焦在自己身上,让自己进步和成长,增进自己的幸福感。
容纳挫败:
孩子成绩退步,情绪出现问题只是暂时的,孩子爸爸要有一颗宽仁之心接纳孩子的不足
保持积极:
对孩子身上发生的事件要有积极的解释。
#写在最后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知道孩子出现这么严重的心理问题不能一时半会就能好起来。
幸运的是,我遇到了纽扣家庭教育的张老师。
她一直在我身后默默地支持着我,在我伤心的时候给我安慰,在我和他爸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及时给我们提供帮助。
现在,孩子已经回到了学校,会跟我们分享他在学校遇到的趣事,还会和我们一起听音乐,在饭桌上有说有笑,说实话,这在以前我连想都不敢想。
真的非常感谢纽扣家庭教育和张悦萌老师的付出,是你们让我懂得了爱的底线和原则,多亏有你们,我们这个快要飘零的小家才回到正轨。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