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马茶业被民间机构认证为全国销量第一,曾三次闯关上市均失败

八马茶业被民间机构认证为全国销量第一,曾三次闯关上市均失败
2024年04月05日 18:53 才小议

在这些“顽疾”待解的情况下,就一厢情愿的公然宣称“引领中国茶行业航向”,不免会沦为业界笑谈。

4月2日,八马茶业春季产品发布会在云南勐海举办。在该会上,国外一家名叫沙利文的咨询机构,给八马茶业授予了“高端中国茶·全国销量第一”的市场地位认证。

八马茶叶接过该民间咨询机构的认证后,立马通过网络发文高调宣传,自己是中国茶行业的破局者。

但有意思的是,这家被认证为“全国销量第一”的八马茶业,十年来三次闯关IPO,均是“铩羽而归”!

​“铩羽而归”的背后,或许与这些原因有关。

​原因一,中国茶叶市场体量巨大却高度分散,茶企很容易触及天花板,市场份额较小。

据公开的招股书数据显示,2020年、2021年、2022年,作为行业领先企业八马茶业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12.66亿元、17.44亿元,18.20亿元,实现净利润分别为1.16亿元,1.62亿元,1.66亿元。这样的营收和利润,对贪婪的资本市场缺少想象空间。

​原因二,重营销,但研发创新能力不足。

八马茶业的研发创新能力一直被市场质疑。据公开的招股书显示,研发投入方面,报告期内,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分别为0.56%、0.26%、0.38%和0.40%。2022年1-9月,八马茶业研发人员由11名增加至17名,占公司总人数的0.73%。在其所拥有的26项专利中,10项属于外观设计专利,与生产相关的发明专利仅有5项。

与研发投入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其高昂的销售费用。

据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1年,八马茶业的销售费用为3.58亿元、4.29亿元、5.76亿元,占营收比重为35.02%、33.85%、33.04%,主要由直营门店员工的薪酬费用与市场推广及广告宣传费组成。

原因三,患上加盟“依赖性”

八马茶业目前虽然采用了直营和加盟并重的渠道设计,但实际经营过程中,对加盟商的依赖越来越严重。

根据其招股书披露,报告期内加盟商渠道贡献的销售收入,已然超过总营收的一半。截至报告期末,八马茶业门店总数量已超2800家,但其中只有367家直营店。

八马茶业自身也深知,过于依赖加盟模式的风险与弊端,在其公开的招股书中披露,加盟模式是公司进行渠道拓展的重要一环。若公司的重要加盟商发生变动,或是严重违反特许经营合同,或是不能很好地理解公司的品牌理念和发展目标,则将会对公司的经营业绩及品牌形象造成不利影响。

其实,在实际运营中,因对加盟商缺乏足够管控能力,2021年,八马茶业曾有3家加盟商出现过销售过期产品的行为。这三个案件中,有2起案件相关用户起诉到了法院,另外一个案件是地方市场监管部门在检查中发现过期产品的销售,最终该加盟商被给予2.5万元的罚款,并责令改正,给予警告。

原因四,作为家族企业,企业管理体制、财务制度很难达到资本市场的要求。

八马茶业是旗帜鲜明的家族企业,也多次公开表示,长期将“一个家族,十大名茶,百年传承,千店连锁,万家茶香”作为其发展理念。

具体来看,王文礼三兄弟及配偶,作为八马茶业实际控制人,直接控制公司发行前62.80%的股份;其家族的其他亲属近10人,合计持有公司发行前3.63%的股份,家族成员也占据了公司董事会和高层管理人员的绝大部分席位。

从资本的角度而言,家族式企业,不少企业管理体制不健全、财务制度不完整,因此很难达到资本市场的要求。

​作为家族企业的八马茶业,路子也“相当野”。

据媒体报道,八马茶业曾在公司网站首页宣传其产品为2018博鳌亚洲论坛指定用茶,并在网站“招商加盟”页面中使用了一份伪造的博鳌亚洲论坛授权书。对此,博鳌亚洲论坛在其官微上公开斥责了八马茶业的“野路子”行为。

在这些“顽疾”待解的情况下,就一厢情愿的公然宣称“引领中国茶行业航向”,不免会沦为业界笑谈。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