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 “互联网+” 作为国家战略计划被首次提出。作为文化产业中市场化程度最高的行业,影视快速进入“互联网+”快车道。在“煤老板、地产商”资本相继退出历史舞台后,对内容饥渴的互联网资本开始了高歌猛进的“追星之旅”。互联网资本主导的上市潮、兼并热让各类热钱粉墨登场。2016年-2018年,影视行业投融资事件分别为195起、127起、84起,合计金额数百亿元。而互联网的“流量+IP +营销”的思维也渗透到影视产业上下游的每个环节,并深刻着影视产业的发展。
不过,好景不长。2017年开始,一系列金融去杠杆的政策导致资金环境紧张,市场上的热钱骤然减少,流入影视行业的资金开始捉襟见肘。再加上限薪令、反“唯流量论”、严控明星证券化等重拳政策出台,用力过猛的资本遭遇反噬。尤其近几年,疫情反复,影视行业步入寒冬。不少互联网资本也面临抉择,正在慢慢淡出影视行业。
8月5日,华谊兄弟(2.630, -0.02, -0.75%)公告,称公司第二大股东腾讯的持股比例已由7.9%下降至5%以下。作为中国影视行业和互联网行业巨头,华谊兄弟和腾讯在资本市场的合作一直备受关注。此次也不例外。
腾讯与华谊曾经的资本联盟阵线
2011年,腾讯和华谊兄弟首次牵手。腾讯斥资4.4亿元、以16元/股的价格,持有华谊兄弟4.6%的股份,成为第四大股东。半年后,双方又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信息网络传播权授权播映、投资拍摄影视剧、大剧精细化运营与整合营销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
2014年,腾讯又以24.83元/股的价格,认购华谊兄弟5155万股。2015年认购完成后,腾讯持有的华谊兄弟股份超过8%,成为华谊第二大股东。双方于2014年再次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约定在游戏业务、IP改编权、新媒体权利、电影项目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
2020年,影视行业成为疫情影响重灾区,尤其线下电影行业几乎全线停摆。华谊对外发布23亿定增预案。腾讯位列9家定增预案公司之中。虽然这份预案不久后告吹,但腾讯对影视行业的坚守还是可见一斑。
腾讯为何突然减持华谊兄弟?
然而2022年,变化悄然发生了。从此次腾讯减持华谊兄弟事件来看,腾讯在影视文娱的投资战线正在收缩。
企业的经营战略是市场环境、行业生态、资本动向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时至今日,互联网的赛道和竞争生态逻辑已然不同。刘炽平今年3月曾表示:“目前,互联网行业正在遭遇结构性挑战和改变,腾讯也会主动进行调整。”
过去,不少互联网头部公司通过“烧钱”谋求占据市场支配性地位,追求规模效应后的超额利润。“烧钱、圈地、垄断、牟利”这种思维模式也被互联网资本娴熟地运用于其他行业。不过随着经济周期变化,反垄断逐渐成为各国共识。为了防止资本无序扩张,我国于2021年下半年重点推出反垄断政策,倒逼互联网竞争模式发生变革。在此背景下,腾讯自2021年末持续在消费、零售、教育、影视文娱等领域进行减持, 2022年也明显减少了一级市场对外投资的规模和频率。刘炽平承认“过去,行业是竞争驱动型,投入较大。现在,相比短期收益,大家更关注长线业务发展,更健康地投入。“
2022年中国制造2025进入冲刺阶段。产业互联网基础设施正在加快建设。长期以来,消费互联网泡沫造成的人才、资本错配,导致产业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受限,社会效率提升受阻。互联网行业急需经历一场均值回归的结构性调整。近几年,消费互联网步入寒冬。腾讯的战略重点开始发生转变。今年二季度,腾讯在一级市场的投资重点更加聚焦于产业互联网,二季度投资环比下降的背景下,其先进制造业和企业服务比例均有显著提升。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红利终结,腾讯的用户增长乏力导致其业绩压力日益凸显,广告业务受掣肘。此外,腾讯的对外投资曾一度占总资产比重超50%,投资收益占经营利润44.29%。腾讯也因此被外界诟病“没有梦想“、 “正在丧失产品能力和创业精神”。腾讯股价估值和利润增长均受到较大影响。2021年2月以来,腾讯股价持续低迷,累计最大跌幅超过了62.8%。2022年第一季度,净利润下滑了50.99%。这是腾讯上市以来所罕见的。
今年年中,腾讯大股东Naspers突然减持,更是让腾讯经历了资全球范围的资本退潮影响。不过,这或许从侧面更坚定了腾讯回笼资金,聚焦主业的决心。今年以来腾讯累计变现收益超过1000亿元。回归主营业务,合理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应该会成为腾讯未来的与要发展基调。
华谊兄弟该何去何从
同样的,华谊兄弟也面临着类似抉择。
2014年,风头正劲的华谊提出“去电影单一化”,其目的是保持电影业务核心地位的同时,寻求多元发展。不过,后来这一决定多次被误读为“去电影化”。“去电影单一化”确实为华谊带来了更多的赢利点,但也削弱了公司在核心业务上可投入的精力。
在互联网资本疯狂涌入的大潮下,华谊更是被裹挟其中,丧失了方向感。尤其2016年后王中磊、王中军先后出让电影业务掌控权。电影业务逐渐被边缘化。最终,2018年的行业事件促使这家“中国影视娱乐第一股“跌落神坛,年度亏损达到10.9亿。
不过,这些年失利的华谊兄弟正在谋求转机。2018年后,王中军回归华谊,表示将进一步把关电影业务。“从2019年开始我会参与公司所有的电影项目,从孵化开发到宣发落地,全面强化对电影业务的管控。而且我要正式回到电影公司的绿灯委员会,拥有一票否决权。”王中磊也于2019年重新全面负责电影业务。华谊兄弟核心创始人回归,再次将其电影业务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重点关注地位。
与腾讯一样,回归初心的华谊兄弟同样采取了剥离、聚焦的战略方向。2021年,华谊处置了包括华谊兄弟(天津)实景娱乐、河南建业华谊兄弟文化旅游、英雄互娱、华谊影城(苏州)、华谊腾讯娱乐、腾讯音乐、猫眼娱乐等在内的多家参股公司股权,撤出了冯小刚电影公社。最终回笼6.1亿元。
从实景娱乐、游戏再到影城,除了卖股权换钱,一系列“断舍离”的动作也被视为华谊回归主业的信号。华谊在其业绩预告中写道,“(公司)逐步退出部分与主营业务整合度较低、与公司产业链协同度较弱的投资项目”,“回流资金用于补充公司流动资金等,更好地支持公司主营业务发展战略的推进”。
尽管华谊兄弟近些年表现不如人意,但无可否认其产业链完整,影视娱乐资源丰富,内容实力仍领先于行业。其出品的电影曾独占中国电影(10.690, -0.15, -1.38%)年票房25%,且几乎都是主投、主控。从2021年华谊兄弟的业务构成来看,影视娱乐占比达88%,仍是基本盘。
近两年,华谊在电影业持续参与并孵化多部潜力项目,如热门电视剧原班人马打造的电影版《爱很美味》、管虎导演的《狗阵》、陆川导演的《749局》、周星驰导演的《美人鱼2》等已杀青进入后期制作阶段。
据2021年年报显示,华谊兄弟亏损已大幅收窄至2.46亿元。尽管近日遭遇腾讯减持,业内人士却认为这未尝不是件好事。毕竟腾讯仍保留4.99%的股权,这4.99%的股权头寸对华谊而言,既是支持也是鞭策。它可以倒逼华谊不再一味依赖外部输血,持续优质化内容生产,逐步恢复自我造血功能。
正如业内人士评价:“过去几年互联网的发展以信息工具为主,追求的是快速、便捷、透明,将内容标准化和产品化。但是内容创作需要的是经验,是能力,是沉淀,是慢。电影行业是有一定壁垒的,并不是有钱、有技术就能快速做好内容”。
在经历了时代的洗礼之后,无论是影视行业还是互联网行业,或许都已经深刻认识到了这一点。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