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舆情 | 四环医药旗下轩竹生物IPO:仅一款药品近期有望上市,竞争激烈同类产品已集采,但公司至今还没有自建生产线

IPO舆情 | 四环医药旗下轩竹生物IPO:仅一款药品近期有望上市,竞争激烈同类产品已集采,但公司至今还没有自建生产线
2022年10月26日 13:28 资本圈大佬

四环医药旗下轩竹生物IPO:仅一款药品近期有望上市,竞争激烈同类产品已集采,但公司至今还没有自建生产线

9月底,轩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轩竹生物”、公司)公开了科创板IPO招股书。公司主营创新药,至今未上市销售药品,因此未实现盈利。

根据招股书,轩竹生物为四环医药的控股子公司。四环医药拥有制药和医美等业务板块,公司为其创新药平台。申请IPO前的最后一轮融资,公司投后估值69.1亿元,本次IPO拟募资24.7亿元,不超过发行后股份的15%,上市后市值或超160亿。

高估值之下,轩竹生物有一款药品有望短期上市。该药品所属领域市场竞争激烈,同类产品已进行集采,但公司至今还没有自建生产线。药品上市后的销售额如何,与集采进度和公司产能相关。

从轩竹生物的可比公司情况看,泽璟制药、艾力斯的市值约100亿元左右。两家企业目前也各有一款药品上市,但业绩开始出现分化,对轩竹生物的借鉴意义较大。

热威电热冲击上市:

实控人家族100%控股

主营业务毛利率连续三年下滑

近日,杭州热威电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热威电热”)披露了招股书,公司拟登陆沪市主板。

目前,厦门布鲁克持有公司80%的股份,为热威电热的控股股东。张伟、楼冠良控制的厦门布鲁克持有公司80%的股份;厦门布鲁克控制的宁波热威持有公司10%的股份;吕越斌控制的布鲁克企管持有公司10%的股份。同时,楼冠良任公司董事长,吕越斌任公司董事、总经理,楼冠良系张伟妻弟,吕越斌系张伟表弟。张伟、楼冠良、吕越斌为热威电热的实际控制人。

由此可以看出,本次发行前,热威电热的实际控制人张伟、楼冠良和吕越斌合计控制公司 100%的股份。事实上,实控人100%控股公司的情况在市场中并不多见,并且存在一定的实际控制人不当控制风险。于是,证监会要求热威电热说明是否具备健全完善的公司治理架构,以及公司治理机制是否实际有效发挥作用。

需要指出的是,从2019年到2022年初,热威电热进行了多次分红,仅2022年3月就突击分红1.1亿元,累计分红高达3.3亿元,而报告期内公司净利润共计5.19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期内,热威电热的主营业务毛利率还出现了下滑趋势,分别为31.45%、29.63%和27.4%。特别是民用电器电热元件中,除了暖通电器电热元件外,厨房电器电热元件、衣物护理电器电热元件和卫浴电器电热元件,三者的毛利率皆不到30%,并且已经三年连续下滑。

猫财经

梁氏兄弟要“脱手”,超华科技提前涨停

2009年夏天,广东省企业超华科技在深交所敲钟上市,公司背后实控人梁俊丰、梁健锋兄弟也在那一年实现了财富的暴增。带领超华科技在A股市场驰骋13年后,梁氏兄弟动了退出的念头。

10月25日,超华科技对外披露公告称,公司实控人正在筹划控制权变更,交易对方所属行业是工业金属领域,公司股票自10月25日起停牌。需要指出的是,在超华科技停牌前一交易日,即10月24日,公司股价却涨停收盘,这也引发了投资者对公司内幕消息是否泄露的质疑。10月25日,超华科技证代宁峰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有严格的信息保密措施以及内幕知情人登记管理制度,不存在信息提前泄露的情况。

在梁氏兄弟撤退背后,梁健锋自身以及超华科技目前的境况都不乐观。其中,梁健锋所持上市公司全部股份已被冻结,并且近八成持股也被质押。而超华科技方面,公司在10月25日晚间披露了2022年三季报,公司前三季度净利降超六成。业绩不如意下,超华科技也在积极谋救,今年下半年开始处置闲置资产。

北京商报

百多安冲击科创板:拳头产品持续降价

市场推广找“自己人”帮忙?

近日,山东百多安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百多安”)科创板IPO获得受理。据招股书,百多安是国内首家取得国产经外周静脉植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简称“PICC”)第三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的企业,打破了进口产品在国内PICC市场的垄断。

报告期内,百多安PICC产品价格连续下滑,市场压力可见一斑。作为医疗器械企业,百多安也难逃“重营销轻研发”的“行业通病”。此外,百多安热衷理财,且在IPO前大额分红,分红金额甚至超过同期的净利润。在公司应收账款、存货双双走高的情况下,略显“捉襟见肘”,需要通过IPO募资补充运营资金。

值得玩味的是,百多安的推广有相当一部分由“熟人”完成,包括员工或其亲属持股、担任职务的推广商。2019-2021年及2022年一季度,这一部分的市场推广费用分别为789.5万元、847.94万元、802.95万元、319.71万元,占同期销售费用的比重为28.1%、27.31%、25.88%和44.74%。

(金融界)

华鸿科技拟二次挂牌新三板:

产品结构较为单一,IPO审核期间利润下滑

自2020年3月从新三板摘牌后,天津华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鸿科技)迅速启动了创业板IPO的计划,并于当年12月提交了申请文件,但2022年初就宣告终止IPO。目前华鸿科技正在申报二次挂牌新三板。

华鸿科技终止创业板IPO,与其IPO审核期间利润规模下滑或有一定关系。报告期内(2020年、2021年、2022年1~4月),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61亿元、2.93亿元和9519.10万元,分别实现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080.25万元、3383.14万元和468.71万元,2021年收入增长但利润规模下降明显。

公开转让说明书(申报稿)提示风险称,如果原材料价格上涨等不利因素持续,而公司未能有效持续开拓客户和市场,未来业绩可能出现进一步下滑的风险。不过华鸿科技表示,目前导致公司净利润下降的因素已有所缓解或减弱,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增强。

华鸿科技主要产品包括末梢采血器械、胰岛素笔配套用针、微创手术器械等,其中末梢采血器械为最主要收入来源,报告期内收入占比分别为96.37%、92.84%和4.68%。从收入构成来看,目前华鸿科技产品结构较为单一,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与国际知名穿刺类医疗耗材企业及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公司需扩大经营规模,提高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每日经济新闻)

恒润达生零收入闯关IPO

李国顺身后隐现“莆田系”

非科班出身的李国顺,跨界创业,带领恒润达生敲开资本市场的大门。

10月18日,上交所官网显示,上海恒润达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恒润达生”)科创板上市申请获受理。恒润达生拟募资25.39亿元,用于肿瘤免疫细胞治疗产品研发项目、总部及产业化基地(一期)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作为一家专注于突破性免疫细胞治疗产品研发及生产的创新生物医药公司,恒润达生主要聚焦恶性血液病和实体肿瘤等治疗领域。

2015年成立至今,恒润达生目前已建立包含10个产品的11个研发管线,涉及2种细胞类型产品体系。其中,2项在研项目已处于Ⅱ期注册临床试验阶段,2项处于Ⅰ期注册临床试验阶段。也就是说,此次闯关科创板的恒润达生,尚无产品上市销售,并且处于持续亏损状态。

2019-2022年上半年,恒润达生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约为-1.17亿元、-1.03亿元、-1.93亿元及-1.17亿元,恒润达生三年半合计亏损达5.28亿元,累计未分配利润约为-2.76亿元。在上市路上,不仅需解决盈利问题,还要面临产品上市后同类药物的激烈竞争局面。

(乐居财经)

没有研发人员及投入,靠52艘船年入超3亿,这家深圳国资旗下公司冲刺IPO

港口、运输、码头仓储……庞大的“海洋经济”催生了不少A股上市公司,如今,有望增加新的细分领域。

近日,深圳市华舟海洋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舟海洋)提交了招股说明书(申报稿)(以下简称招股书),拟在深交所主板上市。

华舟海洋在今年初完成了股份制改革及公司名称变更,其前身深圳盐田拖轮有限公司或许更能说明公司的主营业务内容——通过拖轮为大型船舶、海上平台等主体提供靠离泊、监护及护航、引航员接送、海上作业等作业服务。

根据招股书,华舟海洋目前运营管理的船舶有52艘,包括拖轮37艘、其他作业船舶15艘。2021年,华舟海洋营业收入已超过3亿元,综合毛利率达到36.69%,利润总额也超过1亿元。

记者查询注意到,2021年度华舟海洋期末员工总数为287人,据此估算,人均创收约107万元,人均创利近35万元;且报告期内,华舟海洋还不存在研发投入。由此看来,“水面上的拖带服务”不失为一门好生意。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作为投资参考指导,读者需要对自己的投资负责!)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