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湖,有“野心”

龙湖,有“野心”
2023年03月23日 18:16 南风窗盐财经

文 | 宫本

统筹 | 黄嘉翔

面对地产业的滔天洪水,龙湖守住了堤口。

2023年3月17日,龙湖集团公布了2022年全年业绩报告。

根据年报披露的数字,2022年龙湖集团录得营业额2505.7亿元,同比增长12.2%,净利润243.6亿元,合同销售额为2015.9亿元,对应销售总建筑面积1304.7万平方米。

放在过去,这可能并不是多傲人的数字。但在当下愁云惨淡的大盘中,这一稳中向好的业绩表现,足以让投资者和市场兴奋。

热情高涨的同时,人们更关心,龙湖选择的地产企业“非典型发展模式”,深挖经营和服务场景,到底能走到多远?

答案或许是未知的,对于过去几年受疫情、需求收缩、政策等多重因素冲击,正在上演历史性洗牌的楼市,有太多难预料的成分,尚留待时间去检验。

但至少能确定,作为一家已近而立之年的公司,龙湖仍保持着惊人的活力和创造力,在一次次破茧蜕变中,挑破人们对房企“粗放式发展”的既有印象。

换个解题思路

放眼全行业,年报难产、业绩增速下滑、毛利率下降,这两年已然成为房企的“新常态”。

wind数据显示,截至3月8日,已有73家上市房企发布了2022年盈利预警或业绩快报,其中43家企业预亏,占比近六成,按照预告亏损利润下限计算,总亏损额将超过1700亿元。

难得的是,身处内外挑战的夹击,龙湖没有自乱方寸,反而保持了一贯未雨绸缪的作风:

在被金元砸晕前,先把根脉扎到地底下,发展那些回报周期长,但能持续带来现金流的业务,譬如商业投资、长租公寓、物业管理、智慧营造等。

过去很多年里,这些非开发业务的红利尚未达到高峰,因此外界对于龙湖超前的布局和尝试,一度估值较低。

但在今天,这一防守型的打法,却成了龙湖应对变局的秘密“王牌”。

龙湖重庆金沙天街

从年报中可看出,2022年,龙湖集团由运营及服务业务组成的经营性收入达到236亿元(不含税),同比增长25%,再创历史新高。5年复合增长35%,经营性利润占比达27%,利润结构更加优化。集团整体毛利率21.2%,毛利额530亿元。

其中,由商业投资和长租公寓组成的运营业务,已成为龙湖盈利重要的推手,分别实现租金收入94.3亿元、24.4亿元,对应同比增幅为16%、9%,综合毛利率达到75.6%。

在商业投资的具体成果上,2022年全年龙湖如期开业15座商场,其中包含3座轻资产项目,整体开业率及出租率均在95%以上。截至去年年底,龙湖集团已开业76个商场,覆盖17个重点城市,总运营面积722万方。

埋头穿越浪潮起落,将“长期主义”四个字,渗透进对自身业务的深度创新中,这是刻在龙湖骨子里的忧患意识和风控思维。

对其而言,企业要想做强做大,断不能盲目举铁、练块头,还得需要一点轻巧的智慧,和对内功的打磨。

龙湖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陈序平,在业绩会上有着类似表述:

“就像要增肌,但体重不能增加。这就需要管理层更加自律、更加提高经营水平,这是一条难而正确的路,我们会坚定前行。”

所谓的“自律”,可以被拆解成许多个方面。而在龙湖朴素的生意逻辑中,最广为流传的,还属其财务上“不随大流”的坚持。

“自律”与“自由”

在像掘土机一样鼓噪的房地产行业,“寅吃卯粮”从不是桩新鲜事儿。尤其当市场发展陷入动荡期,许多集团都倾向于拿出债务化的解决方案,在丛林游戏中生存下来。

前些年的雷声滚滚,敲醒了那些尚未“断炊”的幸运儿。这其中,龙湖固然不是账面上最风光的,但生命线却绵延持久,一大原因便是高度的财务自律。

年报数据显示,龙湖集团严控负债额的同时持续优化负债结构,坚持控制短债比及外债占比,并于2022底提前偿还2023年到期的全部境外债务,外币债务掉期比例至98%,基本完全规避掉汇率风险。

与此同时,龙湖集团平均借贷成本进一步下降至4.1%,平均账期为6.67年,一年以内到期的短债占比约9.9%,现金短债比3.52,连续七年满足“三道红线”绿档要求。

投资方面,龙湖也没有复刻同行早前疯狂囤地、抬升溢价水平的行为,而是谨慎观望,进一步加强高能级城市的土储,在保证后续业务发展的同时尽可能规避市场调整带来的不确定性。

截至2022年末,在百强房企拿地力度放缓的前提下,龙湖集团土储合计高达5795万平方米,权益面积为3975万平方米,成为为数不多在去年继续积极获取地块的房企。

截至2022年末,龙湖集团土储合计高达5795万平方米

随着当前行业的复苏态势明朗,土地秩序回到正轨,龙湖有机会获取价格更划算的土地,毛利率也会维持在合理水平,这有助于为集团提供更厚实的 “家底”,增加有效现金流。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端稳财务的天平,无疑是龙湖得以立足乃至发展壮大的“器”。

这种思路指引,并非出于暂时的“过冬”需求。放在更大的时间维度上来看,严格而审慎的财务策略,早已成为龙湖从管理层到员工的共识。

作为一家头部房企,放弃激进、豪赌的风格,难免会错失高杠杆快速扩张的机会。但与此同时,选择做可持续的生意,也给团队吃下了定心丸,使其赢得战略上的回旋空间和主动性。

这正是诸如“三道红线”等监管令颁布后,龙湖能杀出重围的诀窍所在。它所做的,不过是在外部风向调转前,抢先一步卸下多余的负重,以便缩短从沙漠到绿洲的耗时。

听上去没有多复杂,背后的定调却离不开透彻的观察力,和耐得住时间磋磨的底气。

毕竟,只有家里有粮草,腰杆能挺直,企业迈出的每一步,才更有分量,才更有选择上的“”自由”。

“未来企业”

在部分行业观点看来,控制负债总额,意味着资产规模的缩水。龙湖的业绩数据一出,却让人清楚看到,“增肌”和“控重”并不矛盾。二者互为补充,共同撑起了关于地产未来的思考。

告别了早期开发的狂热,当前,曾经作为中国经济发展“主引擎”的房地产行业,已进入存量时代的拐点。企业要提升续航能力,必须得走出舒适圈,将护城河挖宽。

数年如一日的探索,使得龙湖当前已围绕开发、运营、服务三大板块,形成多航道业务协同发展的局面。在业绩会上,这一优化后的矩阵被陈序平称为“1+2+2”。

企业管理之道,如同下棋,既要解决局部策略,也需在闭环中去做统筹规划。

为了促进各个业务板块间的高效协同,龙湖去年首次提出了“一个龙湖”生态体系,旨在驱动多元化、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建设,不断丰富场景业态。

当然,运营和服务业务的拓展并不是盲目的。在地里插秧的间隙,龙湖也不忘抬起头,观测环境土壤和气候变化,做出主动、适应性的调整。

商业运营方面,龙湖以“轻重并举”的发展模式,与更广大的合作伙伴共享资产管理价值,提升红利。基于此,其在华南的首次商业轻资产尝试,预计今年开业的龙湖国厦汕头星悦荟项目,正备受市场期待。

而在产品力的精耕细作上,龙湖近期接连推出了全新高定系列住宅产品“御湖境”和“云河颂”。从景观营造、装修工艺到交付体验,这两个系列的产品都彰显出不凡的水准。如日本建筑师隈研吾所说,建筑原本就是“人的居所与冥想的空间”。凭借对高端住房市场动态的敏锐捕捉,龙湖立稳了引领风潮的舵盘,也获得了市场的积极反馈:今年1月底,市场尚未回暖时,泉州御湖境项目首开便实现了12亿元的热销成绩。

泉州,龙湖·御湖境实景图

其实,无论用匠心雕刻成的理想之家,为互联网大厂、车站、图书馆、展览馆等商写公建项目提供的物业服务,还是供无数城市青年人才安身的龙湖冠寓,都是为了扛起企业应有的社会责任,基于不同客群的个性化需求,为其打造最适用的产品,提供最有温度的服务。

可以说,“一个龙湖”生态系统的构建,不是光靠砸钱就能办到的。庞大而科学的体系架构、时间的积淀、前瞻性的战略布局,缺一不可。

基于此,龙湖才能在数轮自我迭代中,保持盘面活跃,有足够实力应对席卷而至的变革和考验。

这是“未来企业”理应具备的长相,也是后周期时代,房地产和其他行业重塑竞争力的制胜密钥。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