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围剿李云迪,过分吗

全民围剿李云迪,过分吗
2021年10月22日 13:09 声道财经

文/熊猫的熊

李云迪,又一个银幕上的优质偶像塌房了。

比起黄海波、王全安等前辈,李云迪嫖娼被抓的冲击力要更强一些。

优雅的钢琴王子,却管不住下半身,对沉浸在爱豆人设中的粉丝而言,这是一件多么大跌眼镜的事情呐。

在微博上,李云迪曾经的认证为,“国际钢琴家、重庆政协常委、全国青联常委、香港青联副主席”。

多重头衔加身,不仅来自娱乐圈,荣誉也无法用流量简单获得。现在,只剩下“国际钢琴家”。

基于明星嫖娼的负面效应,机构、商业资源纷纷划清界限。连他的恩师,也被深夜拉出来回应了一波。据说很生气、很痛心。

正所谓鼓破众人捶。尽管只是“行政拘留”,罪过远不及吴亦凡,但李云迪要翻身,几乎没有太大的可能性了。

在讨论中,我看到一种鸣不平的声音。大意是,在舆论围剿之下,李云迪所承受的代价,远远超越了过错程度本身。

嫖娼的违法行为,对着法条很容易量化,但社会化的道德惩戒,如何判断尺度呢?这是最大的问题。

在我看来,对李云迪的围剿用力过猛,这种判断更多反映了对舆论场的隔膜。至少在那些以德艺双馨为标准的网友看来,它是一个伪问题。

其实国内的明星们,不论腕大腕小,始终是存在着致命局限的,并不是源于他们的学历低等因素,而是源于娱乐工业的生产模式本身。

说得直白点,至始至终,娱乐工业的价值,在当下并没有得到一个正面的道德认可。甚至可以说,它的合法性是不够饱满的。

在一些严肃的节日中,那些娱乐圈明星们,如果还在发着吃喝玩乐的内容,那一定是会被鞭挞的。

再如在互联网上,经常可以看到网友对明星收入、影响力不敌科学家、英雄的不忿。

类似的对比,不值得一驳。但它反映了某种真实的心态——娱乐是一种正当需求吗?制造娱乐,是一种正向产业吗?

如果对于此问题,存在着一些怀疑甚至否定的答案,那么为大众进行娱乐意义上的精神按摩的明星,他们的形象崩塌,只会变成踩踏。

不妨看看微博热搜的演变吧。满屏的娱乐内容,已经成为了过去时。

所以,娱乐明星需要积极做慈善,需要在一些大是大非问题上及时表态,需要娱乐圈之外的社会头衔来给自己加持。

相对于流量明星,李云迪靠钢琴起家,毕竟算得上是有一技傍身。但进了娱乐圈,就多少要沾上娱乐资本的“原罪”。

于是便形成了一个悖论。

明星们为了符合社会价值期许,冲淡娱乐化的色彩,必须得不断包装自己,德艺双馨。然而越是如此,形象崩盘的冲击力越大。

对大众而言,踩踏塌房的明星,是基于被欺骗的愤怒,又不全如此。

而动辄几个“爽”的高收益,让明星们承受着正当性的追问。就连李佳琦、薇娅等带货网红,都要时不时被网友呼吁查税。

娱乐圈不是垄断行业,脱颖而出的,哪怕是流量明星,都经过了残酷的筛选,收益和风险是市场运转的结果。

不过很显然,因为娱乐工业缺少足够正当性,收益和风险的不对称,明星们赚钱太多而社会责任贡献太少,早已成了大众的普遍认知。

前两天,劣迹艺人宋冬野在网上喊冤,明明处罚期满,却还被举报而演出叫停。

宋冬野觉得委屈,却没有意识到风向变了,大众对娱乐明星的不宽容,正在走向零容忍。

因此,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正在发生的事实——娱乐工业正在被置于一种更苛刻的社会道德框架体系之中,收益和风险机制正在重构。

对明星而言,这意味着新的偶像禁欲时代的到来。他们必须管住自己,不犯任何错误,而不仅仅是学会包装人设。

不要问我这是好是坏。我只想提醒一点,越来越喜欢看明星道德形象崩盘的故事,这不是一件好事。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