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铁去世,微博热搜又来带节奏了

李铁去世,微博热搜又来带节奏了
2021年11月19日 21:04 声道财经

文\三娘在此

今天的微博热搜上,有一则令人遗憾的消息:“李铁去世了。”

曾经扮演《三国演义》中刘阿斗的李铁,是国家一级演员、湖北省政协委员、湖北省重点编导、著名话剧表演艺术家,湖北省艺术职业学院教授。李铁因胃出血于2021年11月18日下午三点在武汉病逝,享年53岁。

但相信如果并非对演艺圈有所了解,绝大多数网友在看到这则热搜时,第一反应都是:李铁去世了?!

毕竟,另一位李铁——国足领军人物,中国男子足球队主教练,他更为公众所熟知,也更处于争议和流量的焦点。

网友的评论证明了微博热搜这种“标题党”的力量:在这条热搜新闻下面点赞量最高的一则评论是:我还以为是那个李铁。

网友的误会,其实也是在情理之中,毕竟身为国足主帅的李铁近期一直是舆论的焦点,些许风吹草动都能引发大量关注和解读。

可是,网友有误会,对于熟谙热搜套路、通透流量逻辑的微博,显然不是误会那么简单,大概率是有意为之。

众所周知,微博热搜向来处于舆论的风暴口,什么能上、什么不能上,与事件本身人物的知名度有很大的关系,当然也与微博的商业化有很大的关系。

据介绍,新浪微博热搜词的热度计算公式为:(搜索热度+讨论热度+传播热度)×互动率。每一分钟,热搜算法都会对所有热度词条依据上述公式进行以此计算,选取前50名进行展示,也就是“热搜榜”。我们并不是说演员李铁的知名度不够,但显然,作为专业表演艺术家,他更多的成就并不是在大众认知的圈层,而是专业的探索上。

就他的去世这件事本身来说,上热搜显然并非对于他个人的尊重。相反,却更像是对他去世的消费。而对于被网友误会“原地去世”的国足教练李铁来说,看到这样一则热搜,估计也是如鲠在喉,却又被消费的无话可说。

此外,2018年微博热搜被有关部门要求整改后,微博曾公开表示,调整的核心是引入了编辑人工干预的模式,引入编辑对违反有关法律法规的内容、社会负能量的信息、过度娱乐化的信息进行人工干预。

此外,根据微博的说法,微博已经单独设立内容编辑中心,整体负责热搜、热门话题,包括热门微博等曝光量较大的产品,对于全部上榜热词进行人工审核判断,“而不是像算法推荐平台一样单纯迎合网民娱乐猎奇的诉求。”

然而,尽管外界对于演艺圈失去这样一位表演艺术家倍感惋惜,但显然在微博看来,能不能借这位李铁艺术家的去世,来收割一次李铁教练流量的小高潮,是更有“价值”的事情:人们都在关注国足主帅李铁一言一行的当口,突然出现一则消息说李铁去世了,相信是个人都会有点击进去的欲望。

而这一次次点击,就是微博的流量生意来源。

对以广告为主要商业模式的微博来说,流量的重要性无需赘述。而在当下,作为“古早”社交平台的微博也面临着增长的瓶颈:在上线12年后,5.7亿的月活在中国移动互联网环境中已接近天花板,需要向上进一步推高阈值,寻找新的增长点;而这就意味着,如何让存量用户更活跃、更有欲望点击,成为了微博接下来的核心KPI。

这样的“谐音”擦边球热搜,显然就是这一KPI的落地。有机构统计,仅仅是从2020年6月到21年6月,一年时间,微博热搜上出现名人去世新闻的是319次,平均下来,几乎每天都会有一则热搜属于这个话题。

当然,名人的去世一些时候也确实会引发关注。但放在热搜榜这样一个商业娱乐化色彩极浓的地方是否合适却有待追问。此前南都就曾经报道过,在现行热搜机制下仍然可以“花钱买热搜”,营销机构通过多个账号在同一时段发布相同或相似的内容,就可在短期内获得大量热度,使词条冲上热搜榜。

在传统媒体时代,对于去世新闻的报道,往往都会设有专门的“逝者”板块,以视区分和表达尊重。

我们当然也知道,在“人人都能发言”的时代,媒体专业主义正在逐渐被边缘化的现实。但令人叹息的是,相比之下,作为平台公司的微博,其基本的商业伦理甚至还不如以“标题党”为特点的娱乐圈自媒体。大家简单搜索就可以发现,即使是自媒体在转载这则新闻时,标题也会明确指出“李铁老师意外去世,与国足教练同名同姓。”

生死之外,都是小事。但相信无论是演员李铁、教练李铁乃至所有逝者,都不会愿意看到这样的严肃消息,出现在热搜这样的地方。

可在个人生死问题上,微博热搜却极为熟练地玩起了这种“谐音梗”,无疑再一次下探了公共表达平台的底线:不仅缺乏对于生命的基本尊重和敬畏,还把它作为流量生意的杠杆。

作为国内不多的公共话题广场,我们珍视微博这样的众声喧哗热闹之地。但随时随地发现新鲜事的微博,或许真该反思反思到底什么是“新鲜事”了。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