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洗白」,死里逃生

瑞幸「洗白」,死里逃生
2022年08月10日 17:30 声道财经

文\熊猫的熊

这两年的资本市场上,可能很少有比瑞幸咖啡还神奇、还有戏剧性的企业了。

2020年财务造假事件爆发后,这家声称要“干掉星巴克”的本土咖啡品牌,遭遇致命一击。面对商业信誉的崩盘,管理层的宫斗换血,以及高额的赔偿,瑞幸一度处在垂死的边缘。

两年来,瑞幸一直处在艰难的重建历程中。但令很多看衰的人想不到的是,走过至暗时刻的瑞幸咖啡,似乎正在迎来逆风翻盘。

8月8日,瑞幸咖啡披露2022年第二季度财报:

财报显示,瑞幸咖啡二季度总净收入达到32.98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2.4%。其中,自营门店为23.31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2.4%。月均交易客户数同比增长68.6%,达到2070万。

各项指标都较为抢眼。其中二季度的净亏损为1.147亿元人民币。但如果扣除此前集体诉讼的2.768亿元支出,瑞幸已实现盈利。

瑞幸咖啡,这是彻底翻盘洗白的节奏?

01

2017年10月,瑞幸咖啡第一家门店在北京银河soho开业,“枭雄”陆正耀带着神州系的伙伴们,开启了一段“中国版星巴克”的创业征程。

民族品牌的噱头,让瑞幸成为了资本市场上的宠儿。在“2019年底超过星巴克成为中国最大的连锁咖啡品牌”的宏大目标下,瑞幸咖啡一路疾驰,拼命烧钱扩张,成立不到两年便登陆纳斯达克。

如此火箭般的上市速度,创造了中概股的历史。

但瑞幸咖啡作为“国货之光”的传奇进程,在2020年年初被浑水的做空报告打断。按照该份报告,瑞幸咖啡的商品售价、广告费用、其他产品的净收入都被夸大,规模严重注水。

随后不久,瑞幸终于承认财务造假,数额高达22亿元,这无疑给资本市场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弹。随之而来的是停牌退市,管理层夺权,监管处罚,投资者的集体诉讼索赔,瑞幸咖啡一度来到了垂死的边缘。

那时候不管是资本市场,还是民间消费者,大家几乎都在等着瑞幸咖啡倒下,等着它破产清算。

一方面,重大财务造假,对企业信誉、口碑的打击是毁灭性的,而瑞幸咖啡又顶着“中国版星巴克”的光环,代表了中概股在海外的形象。

另一方面,从业务模式来看,瑞幸咖啡尽管规模不断提升,门店数量不断增长,但激进的烧钱补贴策略下,业绩增长的持续性和盈利问题,一直备受质疑。

然而经历重创之后,瑞幸咖啡并没有就此死掉。

2021年年底,瑞幸正式超越星巴克,成为中国门店数最多的连锁咖啡品牌。二季度的数据显示,瑞幸门店数达7195家,并且实现了首次季度性的连续盈利。

从最快IPO到黯然退市,再到门店数超过星巴克,瑞幸咖啡的过山车之旅,堪称中概股历史上的一个奇迹。

只不过,当年立下豪言的掌舵人陆正耀已经出局了,他已无法亲自参与见证瑞幸咖啡的起死回生。但陆正耀的出局,何尝不是瑞幸咖啡翻盘的一个密码?

02

在分析二季度业绩的增长原因时,瑞幸咖啡联合创始人,现任董事长兼CEO郭谨一表示,源于持续推出爆款产品、门店持续高速扩张以及交易客户稳步提升。

这是从业绩增长的具体层面而言。如果上升到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瑞幸咖啡的逆袭,其实恰恰源于和陆正耀的“切割”。

在瑞幸咖啡的创业早期,其重要投资方大钲资本的董事长黎辉曾谈到,“我们优先选择了时间和效率”。

所以瑞幸咖啡早期的发展策略很简单,就是不停烧钱,疯狂开店,同时不计成本的进行营销轰炸和消费补贴。在跑马圈地的资本游戏下,产品创新、品牌建设等反而成了次要问题。

事实上,星巴克自从1999年在北京国贸开出第一家店以来,至今已经有二十多年历史,它的市场地位,远远不仅体现在门店规模,还有基于咖啡文化的消费忠诚。

瑞幸咖啡将星巴克长达二十多年的发展进程,浓缩到短短几年,这种规模上的激进,带来了一个显著问题——瑞幸咖啡的很多消费者,其实并没有多少品牌忠诚度,他们就是冲着折扣完后十几块甚至几块钱的廉价咖啡去的。

瑞幸咖啡早期一个月烧掉一两亿元,换来的是一群高度价格敏感型的消费者。一旦瑞幸在盈利的压力下,减少补贴,提高价格,他们可能就告别这个品牌了。

沿袭互联网那一套跑马圈地打法的瑞幸,其业务模式在此前不被很多人看好,这正是重要原因。

瑞幸的财务造假,也与此息息相关。毕竟只有源源不断的业绩增长,才能掩盖盈利难以跑通的困境,让瑞幸咖啡在资本市场能够持续收获投资人信赖。

在财务造假风波后,瑞幸全面“慢”了下来,大量精力放在善后上。而在郭谨一掌舵初期,瑞幸基本没有再开展任何新业务,开店速度也慢了很多,直到近期业绩好转才重新加码运营扩店。

与此同时,瑞幸咖啡在营销、运营和产品创新上,有明显的力度升级。郭谨一曾提到过一个数据:瑞幸2021年共推出了113款全新现制饮品,相当于每个月都有9款新品上市。

其中让很多消费者津津乐道的“生椰拿铁”,正是瑞幸和土味风的椰树集团联手出品,它一度创下了单月超1000万杯的销售记录,而联手椰树的话题营销,更是成功出圈。

瑞幸咖啡同样在不断扩张,但其实经历财务造假风波之后,可以隐约的发现,瑞幸咖啡的扩张已经慢慢从资本驱动,变成产品、营销驱动。换言之,它真正开始认真做产品了。

有网友说,“这么好的公司,当初为啥要做假账”。但其实如果瑞幸还是资本的宠儿,现在的它也许离星巴克更遥远。债务重整、企业重建之后,不被投资人相信的瑞幸,反而才有了停止烧钱、认真做产品的动力。

所以,很难说之前的财务造假风波是福是祸。危机危机,所谓危中有机,大抵如此。

03

业绩逆风上扬,尤其是让外界看到了盈利的可能,这为瑞幸咖啡的翻盘之路打下了良好基础。

但如果瑞幸咖啡还对资本市场抱有幻想,对再度上市抱有期待,那么,“去陆正耀化”就只是洗白的一部分,更难的还在于企业信誉的重建,要让人相信它同造假基因彻底切割了。

当然相较于洋品牌星巴克,在中国市场上,瑞幸咖啡有着无可比拟的主场优势。

当年登陆纳斯达克时,瑞幸在纽约时代广场上打了一块巨大的广告牌,上面写道:中国咖啡和美国咖啡的差距在哪?差在自信。

瑞幸咖啡一开始就披着“中国咖啡”的战衣出征。民族品牌的身份,让国人对瑞幸咖啡有着天然的好感,希望它能够打破星巴克为代表的外资品牌对国内咖啡市场的主导。

这种朴素的好感,为瑞幸咖啡带来了极高的犯错宽容度。财务造假风波爆发后,不少网友甚至表示,这不是丑闻,而是割美国投资人的韭菜,是撸华尔街资本的羊毛。

瑞幸咖啡能死里逃生,民族品牌属性在口碑上的兜底,无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互联网终究是有记忆的。

瑞幸可以在管理团队甚至发展战略上,和过去的自己切割,但那个造假的历史污点,却会在很长一段时间阴魂不散。

更重要的是,瑞幸身上,还陪绑着整个中概股的海外声誉。

作为中概股的代表,瑞幸咖啡在创下上市记录时,是中企的骄傲,是国货之光的代表;在财务造假之后,也将整个中概股拉下了水,让国际资本市场对中企信任整体打折。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瑞幸方面表示,“填坑的日子过的太苦了,以至于我们都十分珍惜当下来之不易的口碑”。

经历过山车式的重建之后,瑞幸离它当年定下的超越星巴克的目标有进了一步,但更多的中概股企业,却还在为瑞幸的造假埋单,为中概股的口碑整体折损而“填坑”。

从这个角度看,瑞幸洗白,并不容易。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