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咬伤女童筹款又起风波,如此“热搜”真不是鼓励网暴?

被咬伤女童筹款又起风波,如此“热搜”真不是鼓励网暴?
2023年10月27日 17:04 声道财经

文/吴生

四川成都崇州市2岁女童被烈性犬咬伤事件持续引发关注,但走向变得有些奇怪。先是受害女童被无端造谣是“先动手打狗”、“狗系女童家自养”,待澄清后其父母又陷入了众筹医疗费的舆论漩涡当中。#超千名网友向被狗咬伤女童申请退款#这一话题登上微博热搜第一位,阅读超过4.4亿。

事情的经过是,女童家属在某互联网平台发起筹款,总额为200万元。仅5小时18分钟,就有8.7万名爱心网友捐款200余万元。10月23日,女童从ICU转出,继续进行后续治疗,目前生命体征平稳,已花费6万元。有网友质疑众筹金额过高,与实际所需医疗费用差距太大,一些网友发起了退款。截至10月23日晚,已有1300余名爱心网友申请退款,金额接近5万元。

据最新消息,经与发起人沟通,轻松筹将对未使用的所有善款全额原路退回,全部善款将在1-7个工作日原路退还至爱心支持者的支付账户。

从目前信息来看,网友们当然有权决定是否捐款和退款。但把“超千名网友向被狗咬伤女童申请退款”放入热搜,是不合适的。细细咂摸一下,这个热搜暗含的意思是,女童一家是有问题的、是千夫所指的。更直白点说,这个热搜在号召网友对女童一家进行网暴。

此事在发酵过程中,存在信息传播的时间差问题。筹款的女童家属和广大捐款的网友们(包括申请退款的网友),两者之间的“交流”是通过新闻媒体的报道间接发生的。在这种互动中,总有一方提供的信息在某个时刻是占据主导的,这就很容易导致有利于其中一方的信息片面地引导舆论,导致对另一方的负面评价密集出现。而且,有一个很容易被忽视但实际上在推波助澜的“无形之手”:微博平台。

仅以退款一事为例,微博上至少有3个与之相关的热搜:“超千名网友向被狗咬伤女童申请退款”“被狗咬伤女童200万捐款争议”与“被狗咬伤女童200万捐款已退款近5万”,三个热搜的阅读量加起来6亿,影响不可谓不大。这三个热搜都精准“拿捏”了网友们敏感的关注焦点,尤其第一个热搜更为“劲爆”和具有倾向性,人们容易被其忽悠,先入为主地占到女童家属的对立面,此前热心捐款的网友也容易认同自己被骗,跟进作出申请退款的举动。

微博平台既对信息的真实和准确性缺乏辨别或佐证,也缺乏传统媒体对信息的平衡能力。在此情况下,贸然将两个对女童家属不利的信息挂上热搜,且赤裸裸地在标题里展示明确态度和道德判断,很难再让舆论保持冷静、客观、理性的立场。

可以观察到,事情发酵至今,舆论讨论申请退款还只是第一步,现在已经开始造成舆论场的撕裂和社会信任危机。与之伴随的,是微博上已经出现针对女童一家的网络谣言与网络暴力,一些网友在热搜下用相当恶毒的语言诅咒女童一家人。对于此种情况,微博平台作为操弄舆论的“老司机”,应该是早有预判、心知肚明。

但这显然是走不通的。一个事件之所以成为社会新闻、受到广泛强烈关注,往往是因为事关公共利益,与每一个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比如此次事件就涉及城市中的宠物管理与众筹管理两大议题。随着人们对公共生活的参与热情进一步提升,加之互联网与媒介技术赋予的“人人都是麦克风”条件,网络和社交平台上必然是各种声音、观点层出不穷。正常的社会,需要不同的声音,但平台人为制造话题、挑起矛盾式的热搜,不属于言论自由的范畴,而是已经在监管的边缘疯狂试探。

《网络安全法》和《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对于平台规范网络治理秩序的主体治理责任,都有明确规定。比如后者提到,网络服务提供者基于蹭炒热度、推广引流等目的,对于所发现的网络暴力信息不依法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经监管部门责令采取改正措施而拒不改正,致使违法信息大量传播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将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换句话说,平台蹭热点、炒热度并非没有法律约束,对平台流量的治理也是网络治理、社会治理的一部分。平台应该摒弃“唯流量论”价值观,通过规范的管理运营机制克服流量冲动,将社会责任扛在肩上,以公共利益为重,秉持良善价值观,还热搜给真实的民心民意,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

科学合理设置热搜,并不是对平台的过高要求,而是共建网络法治社会的应有之义,也是平台应当做好的本分。长远来看,以优化热搜为抓手,推动平台流量治理,进而促使平台探索追求更理想的商业发展模式,对平台本身也有益无害的。为了一时的流量和利益而丢了根本与人心,与始终与法治和社会发展大势同频进步,该如何取舍,这道题对平台来说并不难回答。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