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民航局联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推进国际航空枢纽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加强国际航空枢纽功能体系建设,加快推进“3+7+N”国际航空枢纽功能体系建设。
昆明也属于“7”座城市之一,《指导意见》对功能的描述为“区位门户复合型国际航空枢纽”。
其实昆明在国家的航空枢纽建设中一直是有一席之地的。早在2008年,民航局就出台《关于加强国家公共航空运输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定位昆明为“八大区域枢纽机场”之一。
2017年2月,民航“十三五”规划又明确提出打造10个国际航空枢纽,昆明也从此在定位上加上了“国际”二字。这次的《指导意见》对昆明的定位和要求不仅有国际,还强调“复合型”,这意味着昆明在航空方面不仅仅是枢纽,还要具备更多产业属性。
航空产业的国际经验
关于航空产业,国际上很多城市都有成功先例。
说起航空,迪拜必定是榜上有名的。在2023-2024财年,位于迪拜的阿联酋航空净利润创下新纪录,达172亿迪拉姆(约合340亿元人民币),相当于一天挣一个亿,排名全球第二,仅次于土耳其航空。在全球航空业还没有完全走出疫情阴影的时代,这个水平实在难得。
迪拜在航空上的成功,不仅在于其高端奢华的形象、高品质的服务,更重要的是相关产业的次第展开。
迪拜在空港商业的布局,最早在机场建成的时候就已开始,当时迪拜设置了海湾地区第一个免税商店,以此来吸引国际人群。现在,迪拜国际机场免税店拥有三万五千多平方米的购物空间,全天候24小时营业,超90%的旅客都会到机场免税店去逛逛。
迪拜依托航空发展的另一类产业是基于其独特的优势:中东连接着亚欧非三大洲,是洲际航线适合的经停地。据统计,接近20亿人口生活在距离中东地区4个小时的飞行距离内,有40亿人生活在距离海湾地区7个小时的飞行距离内。
于是转机消费应运而生,目前迪拜主要瞄准当下前沿的医疗与培训两大领域。
2002年,在距迪拜国际机场5千米处,打造了迪拜健康城,发展转机医疗。不仅与国际顶尖的医疗团队合作,还搭建多样化的国际交流平台。为了实现国际化,迪拜健康城引入包括中医、印度尤那尼医学等外国经典疗法,还提供超50种语言的医疗服务,确实体贴周到。
2003年,迪拜打造知识村,核心是国际高等教育资源的引入。迪拜引进了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英国米德赛克斯大学等高等院校,并且要求这些学校进入迪拜后,专业、课程、学位和认证方式等必须跟本校保持一致。
知识村还扩展了语言、IT技术、商务管理等多个领域的专业化职业技能培养,并利用航空枢纽的便捷,打造行业交流平台,深入带动迪拜知识产业发展。
除了服务业,依托航空枢纽展开的还有制造业。
新加坡航空的成功,带动了樟宜机场的繁荣,出现了配套的航空维修产业。普惠、罗罗、庞巴迪、空客、贝尔、古德里奇等国际著名公司纷纷在新加坡设立维修厂,并还在不断扩大规模、扩展维修深度。
有了航空运输维修作突破口,新加坡逐步发展到少量设备与零部件生产。一些世界著名的航空运输产品供应商开始关注新加坡,并把新加坡作为部分产品制造与维修的基地,逐步增大投资。
在这个强劲的势头下,新加坡结合其最擅长的工业园模式,引导企业转移到实里达机场的航空园。
官方发布数据显示,实里达航空园年产值已达80亿新元,并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新科公司、福克公司、ATR等航企在此设有机库,提供维修服务,拥有罗罗公司除英国本土以外最现代化的海外工厂,也是普惠公司除美国本土外唯一的发动机风叶生产地,逐渐成为全球重要的航空发动机制造中心。
昆明的航空产业想象力
说完成功经验,接下来我们回到当下。虽然昆明在航空枢纽中一直处于第二梯队中,但在相关文件中的位置却一直在变化,这种变化一定程度上意味着航空资源的优化和倾斜。
2008年的《若干意见》中,昆明排在第一位;2017年的民航“十三五”规划中,成都跑到了昆明前面,昆明成了第二位;2021年底的民航“十四五”规划中,昆明再往后到了第四位,前三位是成都、重庆、深圳;这次的《指导意见》昆明依旧是第四位,西南区域内成都、重庆两座城市均在昆明前面。位次的变动在提醒昆明,西南航空领域的竞争还是很激烈的。
今年4月,海航航空集团的母公司方大集团与重庆市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配套制定了“12341”计划,包括打造1个国际总部和客货2个主力基地航空公司,引进3个临空产业项目,补齐壮大4个航空强关联产业,新建1家综合物流服务企业。目前,方大航空国际总部已于5月底揭牌,并于6月18日正式入驻渝北区。
无独有偶,2018年中国商飞上飞院(成都)机头设计中心成立,接着,在2019年,当国产大飞机C919还在研发中时,中国商飞就在成都成立了国内唯一一家分公司。此后,商飞多个项目和机构落子成都,尤其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先进的大飞机示范产业园。
目前,中国商飞下属的成都航空、中国商飞四川分公司和中国商飞客服公司客户服务团队已入驻园区,产业园已形成支撑50架国产商用飞机运营、保障的能力。这实际上是大飞机第二总装线的布局。
成渝在航空产业上发展得如火如荼,昆明呢?
对于昆明,航空枢纽带来的最直观利好是文旅。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深入推进,让航线网络越来越发达,航班频次越来越高,也越有可能让外国人“说来就来”,可以源源不断将世界各地的人送来。
除了文旅,昆明在航空上开始聚焦低空经济。
其实,昆明2012年即被列入开放低空空域试点城市,是全国26个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之一,昆明高新区马金铺航空飞行营地入选了全国15个航空飞行营地示范名单。
2024年云南省《政府工作报告》表示,闯出新型工业化新路,布局发展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形成新质生产力。
《云南省无人机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提出,形成集“产、学、研、用、测、数、智”七位一体的无人机产业体系,构建辐射南亚东南亚地区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新格局。
除了政策,在研究、实操上昆明也在积极探索。
2020年昆明首次使用无人机进行COP15宣传;2022年西山区应用植保无人机开展玉米草地贪夜蛾统防统治;2023年以来,呈贡区积极探索低空服务产业,运用无人机监测、航拍、信息传输、测绘等功能,推进无人机集群化应用;昆明城投自2022年起尝试转型发展,探索布局低空经济产业项目。
2023年初,昆明开始建设低空经济产业园,已有亿航智能、旭日蓝天、讯蚁科技等多家企业入驻,获批无人机物流试点航线8条、巡检试点航线2条。
昆明首次使用无人机进行COP15宣传
低空经济在昆明的应用场景可以有很多想象。
今年4月,昆明与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签订合作协议,后者将为昆明编制低空经济发展规划,旨在构建昆明现代航空业产业体系,推动昆明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
昆明的低空经济产业体系建设刚刚起步,但未来很可期。
全市邮政行业每年8亿多寄递业务量,近7千万同城快递业务量,无人机物流有很大市场;旅游方面,昆明很早就在海埂公园等景点推出了直升机低空游,如今打造滇池旅游黄金岸线,按“完善旅游交通组织,丰富旅游产品供给”要求,想象空间巨大;
还有经常名列全国前十的交通拥堵程度,今年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数仅为40.79%,很难不让人畅想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
当然,云南在低空经济领域和头部省份还有一定的差距。比如深圳,消费级无人机占全球70%的市场份额,工业级无人机占全球50%的市场份额,2023年低空经济产值超900亿元;安徽省低空经济规模已经突破400亿元。
当然,这些差距并不是绝对的鸿沟,毕竟这块蛋糕还很大、很新鲜。中国民航局发布数据显示,到2025年,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1.5万亿元,到2035年有望达3.5万亿元。
昆明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今年7月底,市政府在《昆明市促进低空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中提出,要力争通过三年时间,全市低空经济规模达到300亿元。
昆明是座有追求的城市,低空经济只是航空产业的开始,昆明还要着力引进一批龙头企业,加大对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物流运输、航空金融等产业的扶持力度,逐步切入航空制造业,向核心部件研制及子系统集成技术延伸拓展……依托航空枢纽的相关产业未来将次第展开。
(来源:拥抱印度洋)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