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中专校友原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

我眼中的中专校友原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
2023年01月30日 13:46 小林看金融

转自:《井蛙之语》

去年11月初,有同事给我发来范一飞出事的聊天记录。我颇为惊讶,一个温尔儒雅的学者型官员怎么也出事了?心中希望是坊间的不实传言。然而,11月5号,中纪委官方网站证实了民间传闻:原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有严重的违法乱纪行为……。春节前,央视一频道曾在《新闻联播》后黄金时间播出的四集反腐倡廉专题片中也提到范一飞,说他是二十大后落马的首虎”,可见情况还比较严重。

我对范一飞落马的惋惜,是因为他曾经是我就读和工作的全国某重点中专(后隶属建设银行总行并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升格为大专)的校友。我是恢复高考后的首届新生,于1981年7月毕业(初中读3年),范一飞晚我两届,于1982年毕业(高中读2年)。按照国家当时毕业生分配政策,原则上毕业生大多分回原地。我来自镇江地区,毕业后因留校而分配在常州市。范一飞来自扬州地区泰兴县,毕业后本该分回扬州地区,可他却被分在建设银行常州市中心支行工作。

常州属苏南,扬州属苏北。因历史习俗沿袭,苏南人多半瞧不起苏北人,就像前些年城里人瞧不起乡下人一样。范一飞孤身一人在常州工作,工作之余的社交圈就受到限制。对好学上进的范一飞却是好事,下了班能安心在宿舍看书。范一飞当年的班主任是苏州财校财政专业毕业的年轻女教师,教财政学等课程。受班主任影响,他常回母校向老师借财政类书籍和杂志看。我曾在学校球场边遇见来借书的他,经班主任介绍,认识了个子高挑戴着眼镜而说话有些腼腆的范一飞

范一飞在常州大概工作了两三年,就与一位在扬州建行工作的常州籍毕业生(因在校读书期间追求女教师并与之谈恋爱,而被惩罚分到苏北)对调,离开常州回到扬州建行工作。那几年,颇有才气的范一飞开始在省级财会杂志上发表文章。其中有一篇为财政部财政研究所老所长亦是财政界学术泰斗过时且遭多方质疑的“财政包干理论”辩护。此文使得老先生深感宽慰,打电话给该杂志社编辑部,询问作者情况等。就这样,范一飞与老先生结识,还专程去北京看望泰斗。

范一飞情商颇高,不仅为老先生喜欢,而且还被老先生夫人喜欢。有老先生相助,范一飞被借调到财政研究所,为其整理资料。建设银行与财政部原本一家,改革开放后又从财政部分离出来,所以借调建行员工很方便。为能久留北京工作,范一飞报考老先生的硕士研究生。外语是全国统考课程,因分数不达线,他曾几次名落孙山。我中专同班同学亦报考财政研究所硕士研究生(现为财政研究所博导),成为范一飞的学兄。有些事,老同学相聚时说起,使我对范一飞就读硕士研究生以及经老先生推荐攻读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学位的事略知一二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范一飞已是建总行财会部总经理。有一次,学校有中层干部(曾经是范的老师)去总行办事,在公款招待盛行的年代,范一飞自掏腰包,请老师吃饭,以示对老师的敬重。此事难得,我对范一飞凭添几分好感。学校招收行内大专学员后,会不定期聘请总行部门老总来校作专业讲座。听范一飞讲座,至今我还依稀记得他讲到马克思关于资本名言“如果有百分之二十的利润,资本就会蠢蠢欲动;如果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资本就会冒险;如果有百分之一百的利润,资本就敢于冒绞首的风险;如果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资本就敢于践踏人间一切法律。”时铿锵有力的声音,颇有现场感染力。

新世纪之初,我南下广州,在建行省分行办公室工作。每逢年度工作会议,时任中山市分行行长的胡友联,常来房间找我聊天,有时说到范一飞。胡与范既是中专同班同学(胡是团支部书记),又是总行财会部同事(范是总经理胡是处长),两人交往多私交好。有一次,胡友联提及范一飞,说他成熟稳重不那么书生气了。这话在我听来,是说范一飞老练了官场上能应对自如。这些年,“书生气”内涵变化,略带贬义色彩。对此,我有体会,有同事、领导开玩笑说我“书生气”重,似有哀我不圆、怨我太直之意。前几天,还有朋友说我“书生气”,爱写针砭时弊的文章,自然不讨一些读者喜欢,阅读人数时而见少,我却不以为然。知识分子既是读书人,读书人没有书生气,何以安心

在省分行工作期间,范一飞也来广东指导工作。众人相拥,我不会上前招呼,以中专校友身份套近乎。查阅网上有关范一飞的文字资料,你会发现,他的所有简历履历,没有就读某中专的任何文字,只有攻读中国人民大学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硕士学位的介绍,连财政研究所的讯息也很少。这说明,范一飞忌讳谈参加工作的第一学历。就像场面上有身份的人,怕羞而不谈穿开裆裤的事,以为会掉身价

十多年前,范一飞携家人来广东过春节。夫荣妻贵。飞机上,夫人与财大气粗的广东籍老板因小事而争执,最后还拳脚相加。范一飞爱妻心切,事后非要“讨说法”。为讨说法,广州朋友费心费力。我闻知此事,心中不免有些替校友担忧:爱扯顺风旗,易引发权力任性

范一飞出事后,我的脑海里时而闪现他在那次讲座中阐述马克思关于资本名言的情景,由追逐利润的资本联想到逃出笼子不受约束的权力:一些信念薄弱的为官者,会忘记初心使命,并想方设法逃避党纪国法的约束;面对金钱美女等诱惑,手中的权力因满足私欲而任性,权力寻租的快感像利润驱动资本一样助推他们无顾忌。这些犯罪官员,既心存侥幸,自以为隐秘安全人不知神不觉,又担惊受怕想下不为例,但终因不能自制最后见了棺材落泪。我阅读了一些犯罪官员的忏悔书,发现他们尤其是与范一飞相近的平民子弟步入仕途后,大多在这种矛盾状态下逐渐走向犯罪深渊。树立“三平”意识,可从源头加以防范。

所谓“三平”意识,是指不同主体对“牢记平民身份,保持平常之心,奉行平安至上”原则主动实践的认知,得势不猖狂失势不自弃,做于民有利的正事,走于己安稳的正路,为自己和家人系牢安全带

平民为官,尤要自爱。普通百姓的孩子,靠勤奋与天资,在高考中过五关斩六将,进入名校,取得高学历后步入仕途。自小无为官父母的熏陶,入仕又难得高人指点,稍有不慎,就容易马失前蹄,或阴沟里翻船。所以愈发要自爱。唯有自爱,才能自重自律,面对各种诱惑而能守住自己的道德底线,控制住欲望的闸门,使人生能行稳致远

平常之心,切忌自狂。出身于社会底层的人入仕,开始因家庭背景社会关系弱而自卑,之后因成绩突出受到重用而自傲自狂。因为自傲自狂,不能以平常心对待名利得失、上司下属:巴结甚至贿赂上司,升了还想升;不能尊重同僚下属,与同僚下属争功夺利,隐患与风险俱增,一旦有事,自有落井下石者。不居功自傲,为官生涯方可长久

平安至上,务必自警。人生短暂,平安健康最重要。入仕有风险,为官须谨慎。中外古今,正史野史,无一不以充满血腥的文字披露官场权力争斗的残酷。任何时候,官职的升贬、进退,都无绝对的好或绝对的坏。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为官者的自省自警,就是要有如履薄冰的自危之心。人无近虑,必有远忧。为官自警,才不会逾越红线。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