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冠时间”进入“甲流时间”,奥司他韦再遭哄抢

从“新冠时间”进入“甲流时间”,奥司他韦再遭哄抢
2023年02月27日 20:37 Double新鲜萃

来源:健识局

去年年底抢购的布洛芬还没吃完,国内不少家长这两天又开始在抢奥司他韦。

2月21日,上海市青浦区某学校向家长群发布了“班级停课”的通知,原因为该学校多名学生出现了一致的不良症状:发烧、咳嗽咽痛、头疼乏力。这一症状与新冠相似,引发不少人担心。随后青浦区教育局表示,学生们患的是甲型流感。

根据中国国家流感中心公布的数据,2月5日-12日这一周,全国流感阳性率开始上升,H1N1和H3N2流感都有检出,而且是南北方同时开始流行。最近一周以来,北京、上海、天津、浙江等多地均出现因甲流而停课的情况。

2月24日,美国疾控中心披露最新数据,当季流感季估计已有至少2500万感染病例,死亡病例1.8万例。

全球一下从“新冠时间”进入了“甲流时间”。

2月25日-26日,“甲流”话题霸占各平台热搜,流感常用药“奥司他韦”出现热卖甚至紧缺的现象,北京、上海、成都等地的药品当天配送已经无法进行,只能快递发送。

奥司他韦生产企业再次被广泛关注。

当流感为新冠让路

从2005年的H5N1爆发,到2010年全球H1N1流感盛行,都有奥司他韦的身影。

2018年第一周,美国因流感引起的死亡便超过1000人;同期中国流感也在爆发,各地奥司他韦陆续断货。

流感多在秋冬季流行,奥司他韦的销售也与疾病流行同步:有媒体曾统计过,2019年12月,东阳光的奥司他韦颗粒在电商平台上的销售量是11月份的22倍。

这样一款季节性非常明显的药,只能依靠疫情来证明自己的重要性。

目前,国内奥司他韦市场接近90%被东阳光占据。东阳光家成立于20世纪末,从电子新材料、合金材料、化工产品等产品起家,原本和医药毫无瓜葛。但其创始人张中能对医药行业十分感兴趣。

东阳光曾为罗氏提供奥司他韦的原料药,在2006年的流感疫情中,罗氏将奥司他韦的专利授权给东阳光和上药。

2010年H1N1流感爆发之后,奥司他韦的需求稳步上升,东阳光依靠这一品种获得不少利润。2015年-2019年期间,奥司他韦的收入保持每年超过50%的市场增长率,2019年,奥司他韦为东阳光带来超60亿元的营收。

不过,三年新冠疫情彻底将奥司他韦打下神坛。2020年,东阳光奥司他韦销售额大幅下滑至20.68亿元;2021年销售额仅有5.55亿元,不及2019年的十分之一。东阳光的医药板块也迎来了历史首亏。

随后,东阳光果断将奥司他韦剥离出上市公司东阳光药的体系。2021年11月,东阳光发布公告表示,公司拟向广东东阳光药业有限公司及其全资子公司香港东阳光销售有限公司(下称广药、香港东阳光)转让公司所持东阳光药(01558,HK)的股份合计4.52亿股,约占东阳光药总股本的51.41%,交易价格为37.23亿元。

放弃偶然性

今天的A股上市公司东阳光已经没有了医药板块资产,主要精力放在电子新材料等优势产业,同时将会向新能源电池领域延申。

主要是因为奥司他韦已经开展了集采,盈利优势已经不明显了。

在集采前,东阳光的10粒装磷酸奥司他韦胶囊卖72元左右,12袋装的磷酸奥司他韦颗粒卖62元左右。集采后,东阳光的报价是30粒胶囊29.97元,每粒只要九毛九,是全国最低价。

即便如此,还有不少企业不肯放过奥司他韦市场。在药监局官网,以“奥司他韦”来搜索,显示已经获批的同类产品已有30款,双鹭药业、四川科伦、成都倍特、华海药业等均在其中。和这些生产、经营产业链完整的医药企业相比,东阳光的优势并不明显。

就在国内企业纷纷抢仿制药打破头时,曾经发明了奥司他韦的罗氏又前进了一步。2021年4月,罗氏研发的全新机制的抗流感新药玛巴洛沙韦片获国家药监局批准,可用于治疗12周岁以上的流感患者,包括存在流感并发症高风险的患者。同年,玛巴洛沙韦片进入国家医保目录。

创新流感药的出现必然会对上一代产品的销售产生冲击。与奥司他韦相比,玛巴洛沙韦只需要一次给药,安全性数据也很亮眼。与当年奥司他韦大红大紫一样,中国消费者接受新的抗流感药物,也许只是时间问题。

流感来袭时,奥司他韦的供不应求,固然能让企业冲一波业绩。但如果不搞研发,永远只是跟在别人后面走。

要知道,国内除了2003年仿制罗氏“达菲”的那一次大动作,此后20年来,中国企业再没在流感治疗药物上有新的大突破。

另外还有一些行业,仍在孜孜以求蹭机会:就在“甲流”、“奥司他韦”关键词登上热搜时,“核酸检测也能测出甲流病毒”的热度也在不断攀升。

撰稿 | 烟酰胺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