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死30%“食人菌”蔓延日本,游客如何应对?

致死30%“食人菌”蔓延日本,游客如何应对?
2024年06月28日 11:10 Double新鲜萃

来源:日本通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日本通 (ID:ribentong-517japan),作者:叮当,原文标题:《致死30%的“食人菌”蔓延日本,确诊近千例!日本是否能够应对此菌?旅日游客该作何准备?》,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近日,日本再次被一种名为“食人菌”的神秘细菌所笼罩,引发了全球的关注和担忧。

据说,这种细菌具有高达30%的致死率,一旦感染,重症发病时肌肉周围会坏死,从局部肿胀慢慢发展到全身,就像身体被慢慢吞噬,令人不寒而栗。

那么,“食人菌”究竟是何方神圣?回顾近十年日本的公共卫生事件,恐怖的“食人菌”能在日本引发恐慌吗?想要在日游玩的游客们需要做好什么准备?

一、“食人菌”的真身是什么?

所谓的“食人菌”,属于溶血性链球菌家族。溶血性链球菌分为很多种,其中A型溶血性链球菌(GAS)大多为化脓性链球菌,是引起许多疾病的主要病原体,如咽喉炎、猩红热、链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等。

这种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疾病,初期症状包括咽喉疼痛、发热及消化道不适等,随后可能迅速发展为多脏器衰竭,致死率高达30%。其重症表现包括肌肉周围坏死,因此被形象地称为“食人细菌”。

1. 日本的“食人菌”感染情况如何?

日本今年病例数大幅增加,增长率高达60%。研究发现,这主要由A群溶血性链球菌中的M1UK谱系菌株引起,该菌株毒素产生量大且易于传播。

日本国立感染症研究所18日发布数据,显示截至6月9日,今年日本链球菌中毒休克综合征(俗称“食人菌”感染症,STSS)病例数突破千例,达1019例,创历史新高。

此外,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的流行也加剧了“食人菌”感染症的传播。据数据显示,6月3日至9日这一周内,日本全国A群溶血性链球菌性咽炎病例数约为去年同期的三倍,显示其在全国范围内的流行态势。

2. “食人菌”的传染方式以及普遍症状是?

来源:日本国立感染症研究所数据

A组β溶血性链球菌可以引发许多种不同类型的感染,最常见的就是GAS咽喉炎,它有冬季和春夏季两个发病高峰。此次日本疫情发生在春夏季节,主要通过飞沫和接触感染者的皮肤伤口或被污染的物品进行人传人传播,尤其在密集接触下容易感染,急性期感染性最强。

主要发病人群是年纪较大,有基础性疾病,或者免疫缺陷,或者是有营养不良的老年人。这类人群有可能通过呼吸道飞沫,或者肢体接触、皮肤破损等感染,最主要的预防就是做好防护,注重安全距离、常洗手。

儿童作为免疫力较弱的群体,也要多注意防护,尤其是呼吸道的防护,出行时注意佩戴口罩。

根据NHK官网公布的情况,GAS咽喉炎症状虽然各不相同,但典型的症状是“草莓舌”,其中喉咙后部因发烧而肿胀成鲜红色,并出现草莓状肿块,还可能全身出现称为“红斑”的鲜红色皮疹。此外,它会导致心脏和肾脏的并发症,因此有必要接受适当的治疗。

抗生素(抗菌剂)对链球菌有效。治疗超过24小时后,细菌数量减少到不会传染给他人的程度,但即使症状消失,也要继续服药1周~10天,以防止并发症或复发。

来源:NHK官网

二、“食人菌感染症”掀起恐慌情绪?

前文提到,“食人菌感染症”在全球都有流行。

“食人菌”感染症并非新疾病,事实上,早在1987年,美国就报告了首例病例,随后在欧洲和亚洲也相继出现了相关病例。而在日本,首个典型病例是在1992年被报告的,之后每年的确诊病例大约在一两百例。造成这种感染的主要病原体是A群溶血性链球菌。

1. 全球“食人菌感染症”现状

据科普中国的报道,2022年末至2023年初,英国、法国、爱尔兰、荷兰、瑞典等地报告特别是在10岁以下儿童中的STSS感染增加,同时STSS的M1UK株报告数量也有所增加。这些国家的STSS感染在2023年4月左右趋于平稳,但之后情况各异。

转引自知乎用户“拍帮助”关于“‘食人菌’入侵日本,目前确诊近1000例,致死率超过30%,还能去日本旅游吗?如何预防?”的回答

以上的数据,可以发现,这并不是针对日本一个国家。可以笼统地说,整个致病谱集体都上升了。

为何出现病例的增长还没有明确的结论。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李侗曾提到,一种看法是跟病原体周期性流行有关,类似支原体也有大年小年;还有认为新冠疫情之后人群活动增加导致,如旅游、聚集等,根据中疾控的数据,我国5月份监测到的猩红热数量也增加了。

或许,我们真正应该重视的是,过去两年全球各类传染病都呈现高发态势,这与“长新冠”的影响或许有关。

2. “食人菌”感染症致死率真的有这么高吗?

至于大家最关注的死亡率问题,根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对9557名感染者的调查,STSS死亡率为38%。从致死率的角度看,公众应该会对“食人菌”事件产生恐慌情绪。

但是,请注意!其中致死率指的是STSS的致死率!而走到STSS这一步,已经属于进展到中重度,需要进入ICU进行治疗的患者的死亡率是30%。

根据现有的数据显示,各种其他的感染性休克的死亡率也就在30%—50%,因此本次日本爆发的“食人菌”并没有广大媒体说得那么恐怖。

目前,根据NHK6月25日的数据,A组溶血性链球菌性咽炎的影响明显下降。

来源:NHK官网

就目前来看,日本国民还是该过什么日子就过什么日子,旅日和在日华侨也平安地生活着,甚至有些在日本生活的朋友自己都没有关注这件事。

比如这位在日本做废品回收生意的博主就表示,目前生活一切正常,没有受到病菌影响。

也有许多在日华人和日本IP表示生活未受到影响,甚至有些人都没有听说过这个病菌。

不过也有网友表示,自己确实感染了这种病菌,因此大家还是要保持注意,“新冠”时期的防护习惯依旧有用。

与日本因流感一年死亡1万人相比,“食人菌”感染情况并不恐怖,这可能也是日本社会并没有对“食人菌”问题产生过多恐惧的原因之一。

3. 回顾日本历史上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

近十年来,日本作为一个发达国家,已历经多起公共卫生事件的挑战,如H1N1流感、2014年O157大肠杆菌感染事件等。

2009年H1N1流感大流行

相信大家都对“猪流感”甲型H1N1不陌生,这是大家记忆中仅次于“非典”和“新冠”的一场疫情。这场疫情同样在日本掀起风暴。

这场大流感中,大阪是2009年日本遭受H1N1流感沉重打击的最大城市,感染H1N1流感的人数估计超过8293名。

在2009年日本对新型H1N1流感大暴发的反思中,日本已经于2012年制定,2013年实施《新型流感等对策特别措施法》,作为《传染病法》《检疫法》《疫苗接种法》,以及《新型流感对策行动计划》的有力补充。

2014年O157大肠杆菌感染事件

日本2014年爆发10年来最大规模的集体食物中毒案。当年7月底在日本静冈市举行的烟花大会上,有400多名游客在吃完冰镇小黄瓜后相继出现了腹痛和血便症状。截至8月10日,共有453人被检验出含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伴随肾功能衰竭等合并症的溶血性尿毒综合征(HUS)的重症患者为4人。

在1996年,日本曾遭遇史上最大的大肠杆菌感染事件,12人死亡万人中毒。由于此事件集中发生于学校,日本重新审视学校供餐卫生状况。

文部省专门制定并细化了《学校给食卫生管理标准》。

从原材料开始,各类菜要分开存放、清洗;所有操作有防溅水设施,避免交叉污染;各操作间有固定的工作服,进入工作间前要负压消毒。

原料要从多家企业进口;取消营养午餐中的生冷食物,所有食品必须高温加工,在75摄氏度以上高温烹调1分钟以上;从食物煮熟到学生就餐时间不得超过两小时;每顿午餐都要留样,并在零下20摄氏度保存两周(一周后才会感染大肠杆菌)

学校必须每三个月检查一次学校食堂的卫生条件;地方卫生部门每年检查两到三次学校食堂和配餐中学;教育部门也会定期检查。

2023年日本集体中毒事件

据日本广播协会(NHK)报道,日本石川县政府今天(6日)确认,今年8月石川县津幡町“大瀑布观光流水面”餐厅共导致来自日本18个都府县的共892人食物中毒,其中年龄最小的刚满周岁,最大的已有80多岁。892人中有22人一度入院接受治疗。

石川县中央保健所调查发现,该店制作流水面(日本的一种面类料理)所用的泉水中检测到了弯曲杆菌。

原来,在7月中旬,当地曾下过大暴雨。按日本法律规定,大雨过后,必须对泉水水质进行检查,确认没有卫生安全问题,才可将该泉水用于“流水素面”。

店方因为赶着7月底,如期推出“流水素面”项活动吸引游客,没检查水质就直接用了。

根据以上案例,我们可以得知,关于流感日本已经拥有充分的经验应对。

其他公共卫生事件多数源自商家食物处理不当,这可能与日本生食的传统有关。

尽管日本的刺身、鲜嫩的生牛肉以及口感独特的生鸡蛋等美食对旅日或即将踏上日本之旅的游客们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使人不禁想要一尝为快。但鉴于当前“食人菌”等潜在食品安全风险的存在,我们建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选择享用熟食,以确保饮食的安全与健康。

三、去日本需要恐慌吗?

据日本国家旅游局于6月19日公布的访日游客人数来看,2024年3月,单月数据首次突破300万人,截至5月,已连续3个月达到300万人水平。而汇率的贬值也成为旅日游客人均消费单价增长的原因之一,就目前来看,访日游客消费成为日本经济的支柱之一。

来源:JNTO官网

日本目前旅游火爆,中国旅客数居旅日游客数第二,5月当月达到了54万人。但是也有些计划旅游的中国网友对“食人菌”表示担忧。

虽然前文提到,这个“食人菌”并非我们理解上的“致死率30%”,重症高发人群包括长期服用糖尿病并发症药物、止痛药、激素类药物和抗癌药的人,大病后刚出院的人、接受手术的人、皮肤有伤口的人。但为了自己身体健康着想,我们也需要做一些前提准备:

关注日本官方发布的公共卫生信息比如NHK官网的传染病信息、朝日新闻等。

咨询旅行社或专业人士了解当地卫生状况,提前做好相关准备,尤其是准备好相关药物,因为普通人感染溶血性链球菌无须担心,青霉素和头孢等抗生素是有效的。

(1)勤洗手,或者使用含酒精的手消毒剂。儿童要注意呼吸道防护,如戴口罩等。

(2)任何皮肤损伤,包括小伤口、刮伤和虫咬,都应及时清洗、消毒并覆盖敷料。有水痘、皮癣等其他皮肤破损的人群,不要碰水,一旦伤口出现红肿化脓应当及时处理。

(3)尽量避免与患有链球菌感染的人密切接触,尤其是在咳嗽和打喷嚏时。感染者自动保持距离。

(4)如果出现发热、寒战、皮肤红肿疼痛等感染症状,应立即就医,尤其是高危人群。

“食人菌”事件虽然令人担忧,但日本作为发达国家,在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方面有经验,因此不用过于恐慌。去日本的中国公民应关注当地公共卫生信息和大使馆发布的信息,确保自己的旅行安全。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