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在串串房里发烂发臭

95后在串串房里发烂发臭
2024年06月28日 13:36 Double新鲜萃

  来源:ONE文艺生活

  6月底,是租房季。

  毕业生们开始涌入大城市,摩拳擦掌,斗志昂扬。

  年轻的他们还不知道,上班第一剑,先斩租房人。

  前有黑心中介圈钱跑路,后有缺德邻居噪音骚扰。

  只有半夜还在亮着的灯清楚。

  蜗居在串串房里的95后们,早就破了大防。

  串串房,也就是最近网上大家都在讨论的“甲醛超标房”。

  它在房地产市场并不新鲜。

  房产公司以低价收购老破小,再用劣质材料对房子装修之后作为精品房对外高价租售。

  因这样的房子甲醛等有害物质含量极高,也被很多人称为“白血病套房”。

  近两年越来越多关于“串串房”危害健康的新闻出现,毫无疑问,出租屋成了甲醛超标的重灾区。

  有网友总结了“串串房”的几个特点:

  1。价格便宜

  串串房的定价基本上会比周围平均房价要低一点。

  尤其是刚装修好的,房产公司急于出手让资金流转,往往都会优惠处理。

  用中介的话就是:只要您喜欢,价钱一切都好谈。

  2。入住体验差

  甲醛虽然无色无味,但具有强刺激性。

  如果人住进去之后:嗓子疼、辣眼睛、大脑缺氧,很有可能是甲醛中毒后的身体反应。

  而刺鼻的“装修味”,是其他可挥发性有机物,同样是危害较大的气体。

  3。整体外观好

  新装修,网红ins风,崭新的家具是串串房的标配。

  照片看着挺像回事,等你去现场仔细一瞅就会发现,墙灰是没抹平的,衣柜是密度板拼的,家电全是杂牌的。

  当你能明显感觉整个装修团队都在摸鱼,那它绝对是串串房无遗。

  很多人拿这些标准和自己租的房子对比,发现全部踩坑。

  在每一个快速分辨串串房的帖子下面都会有一堆人“在线问诊”。

  “实习生第一次租房,麻烦帮我看看我的房子是吗,家人。”

  一时间只要是看起来比较新的房子,全都被贴上了串串房的标签。

  “拼色窗帘太典型了”

  “灰色地砖也很可疑”

  “高耗能电器懂的都懂”

  “床垫不让拆包装,还不快跑等啥呢?”

  “租房焦虑”席卷了每一个租房人的心理。

  有人嘲笑这届年轻人听风就是雨。

  “谁家新房装修完没有味道,房子有问题你租的时候没发现吗?”

  也有人连夜下单甲醛试剂盒,愁得整宿睡不着觉。

  都说抛开剂量谈毒性是耍流氓,但要真等自己住进了串串房,没人心里不心慌。

  怕看体检报告的年轻人,如今更害怕甲醛超标。

  在电影《让子弹飞》里,县长儿子吃了一碗粉,被人说成了两碗,为证清白开膛破肚区分。

  在现实生活中,租房子的人拿着超标甲醛检测剂去维权,房东说这结果我不认,你为了证明房子是甲醛房,还得自己掏腰包找机构。

  谁提出谁举证,谁质疑谁解决。

  CMA每个检测点位价格在300-500块钱,2个点位起测,CMA甲醛检测一次大概就要花600-1000块钱。

  维权需要精力和时间,检测要检测费,诉讼要诉讼费。

  房东美美隐身,中介已读不回,只有租房人受伤的世界成功达成了。

  即便你拿着甲醛报告去给别人看,也有可能要不回来应退的中介费和押金。

  房产中心不认,自己找个“专业团队”再出个“正常报告”,房东押金在手有钱有势,明摆着我就跟你耗到底。

  耗不起的人只能安慰自己破财免灾,心里偷偷诅咒奸商这辈子赚不到钱。

  即使遇到良心的房东愿意退租,或者租客通过法律维护了自己的权益。

  无家可归的打工人转头又会陷入重新寻找新房源的循环里。

  朋友@不爱笑 和房东反映屋子里甲醛超标,对方慢慢回复一句:上个租户住了两年都没事,你多开窗通风,不行就转租。然后再也没了下文。

  除非你花大量的时间在房产市场上海淘,不然中介公司的装修风格全是一母同胞,简直避无可避。

  你下一个租的房子,很有可能就是别人淘汰的串串。

  发现甲醛超标之后,还继续在串串房里住的人不在少数。

  朋友@卅卅知道自己家里甲醛超标,她最先想到的不是退租,而是如何把甲醛“除干净”。

  问,就是真的穷。

  “来北京5年,第一次住向阳的房间,它虽然只有13平,但房租才2300,户型板正,能被太阳晒醒。”

  绿萝+活性炭大法、洋葱白醋柚子皮齐上阵,家里就像是酒店后厨,这些方法,只能起到一些心理作用罢了。

  赛博除醛,只为心安。

  “租来租去还是串串房,不如把现在住的搞好,我看也没有特别超标。”

  别人的梦中情房:三层带电梯,独栋有花园。

  北漂的梦中情房:向阳有阳台,隔音无隔断。

  离地铁近是锦上添花,周围有个大商超是中等豪华。

  不求小区还有电梯,只求邻居装修时间符合法律。

  天下苦房屋租赁市场乱象久矣。

  即使是大的正规中介公司,也随时存在爆雷的风险。

  蛋壳破产后的维权事件,让很多人明白:有一处能遮风避雨的屋檐和房间,也是一种奢侈的存在。

  有人说;新房有毒,那我租个房龄比我还大的总可以了吧。

  上个月刚搬进老破小的我,每天都在亲身经历凌晨一点和蟑螂共眠。

  墙皮是发霉的,下水道是反味儿的,邻居早上7点准时打孩子骂老公,楼下老头睡眠不好,投诉到物业让我10点以后不许再开空调。

  即使这样我还要骄傲的说:逛遍整个东四环,这间房子性价比最高。

  以前我还会安慰自己,买不起但咱租得起。

  现在又开始害怕,住在租来的房子里会命不久矣。

  打工半生,自己生死未卜,先给房东交够了养老保险。

  我想到赵本山老师在小品里,曾经这样劝别人看开点:

  人生在世屈指算,一共三万六千天。

  家有房屋千万所,睡觉就需三尺宽。

  总结起来四句话:说人好比盆中鲜花,生活就是一团乱麻。

  房屋修的再好那是个临时住所,这个小匣才是你永久的家。

  我们蜗居在十几平米的房子,等待着一眼就能望到头的未来。

  但,我们还是要看开点。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和房东、二房东、黑中介的撕X和狗血。

  这些都打不垮一个异乡人想要在陌生城市里站稳脚跟的决心。

  他们会在加班完回到出租屋里,看着车水马龙的窗外安慰自己:

  没关系,人在哪里,家就在哪里。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