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十点人物志
10天共读一部经典好书,满足你的知识渴求。
「经典共读精华领读」栏目开启5年了,未来我们会在持续提炼人物传记精华内容的同时,新增心理、影视原著、社科、现代文学等多领域共读书目,为你带来更加新颖、沉浸式的阅读体验,激发你对人生的深度思考。
这一次我们读的是《安心老去:面对老龄化冲击的准备》,作者李佳是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中心副主任、高级研究员。作为老龄化问题研究专家,李佳将在本书中用深入浅出的方式,解读“人口老龄化”社会面临的问题,同时在养老金、延迟退休、就业等方面,为普通人提供解法。让我们共同阅读这本书,提早准备,安心养老。
欢迎大家每天坚持阅读,与我们积极互动。阅读,既是一种陪伴,也是为了更好的成长。
领读 | 紫竹凌
十点人物志出品
今天,我们继续阅读——《安心老去》。
昨天,我们读到了延迟退休的原因、好处,及如何避免“汉尼拔困局”的建议。
那么,当养老金入不敷出时,谁来为我们的养老买单呢?
下面,让我们开始今天的阅读吧!
养老需要多少钱
上一期,我们提到延迟退休的原因之一就是养老金压力越来越大。养老金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尤其在老龄化对社会的全方位冲击下,养老金面临的压力最为明显。
那么,谁能为我们的养老买单呢?答案是我们自己。
养老需要多少钱呢?作者指出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
首先,我们来看看在澳大利亚养老需要多少钱?
2021年3月,澳大利亚退休基金协会公布了一项关于养老金的数据调查。根据该调查显示,一对65岁的老龄夫妇,每年需要约62562澳元,也就是大概30万人民币才能过上舒服的退休生活。如果是单身,每年需要约44224澳元,折合人民币约21万元。
数据显示,澳大利亚人如果想在67岁实现舒适的退休生活,单身人士应该拥有约54.5万澳元的整体退休储蓄;如果是夫妇的话,双方应该拥有64万澳元,折合人民币分别需要263万元和309万元。
但是,大多数澳大利亚人的储蓄远远低于这个目标,因此他们十分担心自己的养老生活。
在接受调查的2100名澳大利亚人中,有44%的人担心没有足够的钱可以退休;39%的人担心自己将不得不延长工作年限,才能过上舒适的退休生活。
对此,澳大利亚退休基金协会提出的建议是,澳大利亚人要想安享晚年,需要在不同年龄段存够相应的储蓄,如60岁时应存够44.9万澳元,即216万人民币。
接着,我们看看在香港养老需要多少钱?
2020年9月,安联投资发布了新一年的“安联投资退休信心调查”。此前,这一调查已经连续进行了6年。
2019年调查显示,香港市民想要过理想的退休生活,需要439万港币的准备资金,即367万元人民币,而预期退休时能达到的准备资金约349万港币,折合人民币约291万元,二者相差90万港币,即约75万元人民币。
比较以往的调查情况,香港市民的资金准备意识有所增强,理想准备资金与预期准备资金之间的差额在逐步缩小。但2020年香港市民对退休前景的信心明显下降,表示没有信心实现理想退休生活的受访者比例比2019年的28%翻了近一番,达到了54%。
因此,有学者认为,假设一位1989年生的香港市民60岁退休,然后维持每月1万港币的生活水平,直至90岁去世,加上通货膨胀,其实需要约600万港币才足以支撑退休生活。
最后,我们来看看在美国养老需要多少钱呢?
2019年9月,美国劳工局发布了《消费者支出报告》,根据该报告,全美范围内,65岁以上老龄群体每年平均花费51624美元,其中,密西西比州的花费最低,为44758美元,夏威夷最高,达到99170美元。
报告还指出,在美国想过理想退休生活的准备资金平均约90万美元。如果是在东北地区和西部地区享受理想退休生活,至少需要100万美元。
三种来源
那么,对普通人而言,养老金都有哪些来源呢?作者指出主要有以下三种来源。
第一,公共养老金。养老金是我们天天挂在嘴边的一个词,实际上,养老金的全称是公共养老金,也称为退休金、退休费,是一种最主要的社会养老保险待遇。公共养老制度是与退休相伴而生的。在农耕时代,退休是官员的特权,那时候只有官员才能领到养老金。
而我们现在说的社保制度更多是来自西方,进入20世纪,公共养老制度开始在全世界各个国家生根发芽,逐步形成了我们今天所知道的公共养老金制度。
第二,职业养老金。职业养老金指的是公司为从业人员提供的养老金,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企业年金。它由从业人员志愿参加,公司通过专门成立或指定托管的机构进行管理和运营,目的是为个人养老提供一种补充。
可以说职业养老金的历史是最悠久的,它的出现甚至早于国家公共养老金,最初是由行会、工会等来主导,类似一种互助组织。它不仅为参加的人提供养老金,还提供工伤、大病等意外情况下的帮助。初期交钱的人比花钱的人多,也就是年轻人比老年人多时,这种模式进行得十分顺利。但随着参加的人越来越老,需要支出的钱也越来越多,就开始出现入不敷出、收不抵支的问题,也就成了行会和工会手上一块烫手的山芋。
最后主动接过这块烫手山芋的是当时的大公司,不光让职员出钱,公司也出钱。这么做的原因是为了更好地控制劳动力,不仅可以让员工安心地工作,还能减少职工的流失,达到一举两得的目的。
第三,个人储蓄,也就是我们的存款、理财、保险、信托等各种资产的总和。
保险和理财的选择
最后,我们来说说个人储蓄所包含的理财和保险的话题。
近年来,各大银行、保险、基金公司都在积极推出各类老龄金融产品,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就是保险和理财。那么,这些产品真的管用吗?
首先,我们来说保险。保险,顾名思义,主要的功能是保障风险。按保障对象的不同,保险可分为财产险与人身险两大类。财产险以财物为对象,如车险、家庭财产险等;人身险以人为对象,如寿险、意外险、健康险、重疾险和年金险等,我们在这里所说的主要是人身险。
人身险主要应对哪些风险呢?概括而言可以分两大类:一是去世得太早,二是去世得太晚。
去世得太早,主要指因意外或疾病造成的早于正常寿命去世的风险,此类风险往往带来高昂的医疗费用。我们日常接触的健康险、重疾险,主要就是用于应对此类风险。而寿险、意外险,主要是去世后留给家人的。
个人购买此类保险时需要注意的是,这些险种一般是事先约定意外或疾病的种类,以及一旦发生后给予补偿型或给付型的赔偿。如果发生的意外或生病种类不在约定范围内,就得不到赔偿。而赔偿金额的多少,往往就要看是补偿型还是给付型。
所以,在购买此类保险时,一定要看清各项条款,不要盲目追求所谓的“百万赔偿”。
另外,对年轻人来说,与那些动辄几十年、年付保费万余元的重疾险相比,短期或年度型意外或疾病保险更为实用,每年只需几千、几百甚至几十元,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抵御风险。
去世得太晚,主要指因寿命太长而造成的养老金不足的风险。说实话,这是一种“幸福的风险”。年金险、教育险等险种,就是用于应对此类风险的。其主要目的是理财,是追求高于银行定期存款的收益。
个人购买此类保险时需要注意的是,现在此类保险往往将浮动利息与固定利息相混合,结果就是“看上去很美”“听上去很好”,执行效果却是总体收益不高,利息甚至低于银行大额存款。
因此,大家在挑选此类保险时,要多看固定领取的金额,少看分红利率,别被所谓的“美好”遮住了双眼。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个人在购买保险类老龄金融产品时,最好能够区分不同目的,不要将抵御意外和疾病风险与追求资金收益相混淆。因为,这两种产品的功能和定位完全不同,毕竟,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接下来,我们说说理财。理财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面对长寿这个“幸福的风险”。
与保险相比,理财产品更加丰富,包括定期存款,购买国债、基金、黄金或股票,收藏,参加投资等。
定期存款,是我们最熟悉的理财方式,其突出特点是安全和收益固定,不足是利息偏低。现在很多年轻人对定期存款不屑一顾,认为利息太低,还有人说外国人基本不存定期。
实际上,这是因为国外银行定期存款长期执行低利率,现在甚至是零利率、负利率,已经基本没有了理财功能。而中国的银行定期存款现在虽然利率低,但比国外仍然要高不少。
特别是现在很多银行推行的大额存款,年利息基本在4%左右,这为风险为零的定期存款增加了更强的吸引力。
此外,购买基金是近年来非常流行的理财方式,其突出特点是风险较低和收益较高,具体包括信托基金、投资基金、股票基金、货币基金等。个人购买此金融产品时,关键是要充分考虑基金的正规性和风险性。为了避免上当受骗,一定要到银行官网上验证其是否真实存在。
一般来说,银行官网正在售的理财产品,正规性还是有一定保障的。然后要认真阅读基金说明书,搞清楚其是否保本、是否有最低收益保障, 充分了解其风险后再决定是否购买。
另外,购买股票、期货,收藏或者是参加投资面临的是更高的风险与收益,需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不建议轻易入手。
当然,无论是保险还是理财,对个人来说,如果是为了给自己老龄期做经济保障,最重要的就是尽快、尽早的开始行动,为养老金做好充足准备。
结语
今天,我们读到了养老需要多少钱,以及养老金的三种来源。
那么,你知道女性生育的观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吗?让我们期待明天的共读吧。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