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丁萍
出品 | 妙投APP
作者 | 丁萍
头图 | 视觉中国
核心看点:
虽然政策不断加码,但在基本面没有实质性改善、估值又处于高位的情况下,A股依旧表现疲软。至于能否迎来牛市,关键还得看国内政策能否有效“托底”经济;
在宽松预期的背景下,债市依然有机会可寻,但表现会比2024年要曲折。毕竟,市场早已“抢跑”,债市未来的上涨空间可能已经所剩无几;
黄金的上涨潜力虽未见顶,但2025年恐怕无法复制2024年那种流畅的上涨行情,因为过去的利好因素可能逐步转化为潜在压力。
假如2024年年初,你拿着100万理财,选择不同的投资方向,年底你会发现自己的投资收益差别很大:
A股:如果你将100万全部投入股市,会承受较大的风险却获得略显温吞的收益。别看上证指数(000001)年内上涨了13%,但全市场超过一半的个股是下跌的,市场中位数回报更是接近-4%,赚钱效应并不高;
黄金:如果你把钱投向黄金ETF,年终可能收获30万元的丰厚回报。黄金在2024年几乎成了投资者的“避风港”,让你的资产稳步增值,表现抢眼;
债市:如果你选择债市,十年期国债ETF(511260)为你带来约9%的收益,更具弹性的30年期国债ETF(511130)则有22%的可观回报,简直是稳健投资者的福音。
总的来说,2024年在黄金etf配置的比重越高,收益越丰厚;股市的配置比重越大,投资性价比越低。
但到了2025年,我们的投资逻辑可能就得变了。
2025年有什么不一样?
相比2024年,2025年政策更加积极,市场环境也愈更加宽松。
2024年,中国的经济政策聚焦于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进入2025年,政策基调发生了变化。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2025年将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力图推动经济增长并稳定市场。
2024年12月,全国财政工作会议明确表示,2025年财政政策将继续“加大力度”,通过一系列措施刺激经济:
一是提高财政赤字率,预计2025年赤字率将提升至4%至4.5%,加大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
二是安排更大规模政府债券,为稳增长、调结构提供更多支撑;
三是大力优化支出结构、强化精准投放,更加注重惠民生、促消费、增后劲;
四是持续用力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促进财政平稳运行、可持续发展;
五是进一步增加对地方转移支付,增强地方财力,兜牢基层“三保”底线。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货币政策将转向适度宽松。这一表述时隔12年再度出现在高层文件中,意味着政策基调发生重大转变。
回顾过去30年,我国货币政策经历了“紧”到“松”的五个阶段:“从紧”“适度从紧”“稳健”“适度宽松”和“宽松”。其中,适度宽松的提法仅在2008年和2009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出现过,之后便进入了稳健的政策框架。
平安证券《2025年中国经济展望:破浪有时》指出,若降息推动国债利率下行20-50个基点,每年预计可节省1560至3900亿元的利息支出。若货币政策助力城投债务成本从2023年底的约5%降至3%以下,预计每年可节省约1.5万亿元的利息支出,相当于节约40%的成本。
与此同时,美联储也在调整货币政策。
2024年9月,美联储降息50个基点至4.75%~5.00%,正式开启了4年以来的首次降息。这一动作之后,2024年内累计降息三次,总幅度达到100个基点。而在最新的点阵图中,市场预计美联储2025年将至少降息2次。
然而,鲍威尔的“双面演出”也引发了不少猜疑:一边降息,一边保持鹰派立场。这背后有两个深层次的原因:首先,他需要防止资本外流;其次,他也在“警告”特朗普,警惕过度刺激推高通胀。
尽管如此,美联储还是不得不降息,这背后有一个不得不面对的现实——美国日益沉重的债务和利息负担,以及持续扩大的财政赤字,迫使美国财政部不断发行新债以填补财政漏洞。如果美联储停止降息甚至加息,可能会加剧财政压力,甚至引发美国财政崩溃的风险。
在全球范围内宽松预期不断升温的背景下,A股市场却自2024年10月8日以来经历了一场由“政策转向”的狂热到逐渐冷却的过程,甚至隐约有些消沉的气息。很多投资者也开始陷入沉思:未来的牛市,究竟会在哪里?9月底那波突如其来的反转,难道仅仅是一场昙花一现的反弹?
接下来,我们试图从几个关键角度,对A股的中期投资做一番逻辑推演式的展望。
A股的牛还能来吗?
在我们试图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需要弄清楚一个关键点:政策在投资中的真正意义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一直是市场讨论的焦点,各种声音交织碰撞。
传统的价值投资者通常认为,股市的上涨应该归因于基本面和每股收益(EPS)的改善,而宏观政策,基本上不在他们的研究范畴。相反,另一派投资者则认为,股市的涨跌本质上受政策驱动。毕竟,如果回顾A股过去30年的历史,估值驱动而非EPS驱动似乎能更好地解释大多数股价波动的背后原因。
从2-3年的维度来看,我们并不认为政策和基本面是完全割裂的,反倒认为它们本就是一个紧密相连的叙事框架。政策市中的估值驱动,最终还得通过一个足够吸引人的EPS故事来展开。举个例子,无论是2014/2015年的创业板热潮,还是2020/2021年的“双碳”主题,背后都离不开一个结构性的EPS增长,它们和政策叙事紧密相连,相辅相成。
尤其是在中国强宏观调控的大背景下,我们对股市的看法并不悲观。底层的逻辑很简单:我们是否相信,近期的政策能够有效托底经济,从而为股市带来支撑?
既然我们看好未来经济基本面的改善将驱动股市上涨,为什么10月以来的A股市场走势如此波折?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引入波浪理论的视角,提供一个新的思考角度。
传统的艾略特波浪理论可不仅仅是看着K线图数浪,更重要的是,它通过将价格波动与基本面因素相结合,帮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市场的起伏。
在波浪理论框架下,1浪通常是在熊市的尾声突然爆发的。尽管其幅度足够大,但由于市场在经历了漫长的熊市后已经变得异常悲观和绝望,这一波上涨往往会被投资者定义为“反弹”。
紧接着,2浪的调整往往很急促且陡直。因为市场普遍认为,过去的急促上涨仅是“反弹”,并非真正的反转,因此这波下跌被看作是“熊市的延续”。
当2浪的调整结束且未创新低时,市场开始企稳并逐渐回升。在这一阶段,敏锐的投资者已开始察觉基本面正在改善,并逐步进场。此时,股市上涨的动力逐渐由基本面支撑,投资者信心恢复。因此,3浪通常是五浪上涨中持续时间最长、幅度最大的阶段。
现在的情况也颇为相似。
在过去两年半的熊市中,很多投资者并不认为9月底的上涨是市场的反转,而仅仅视其为一次“反弹”。尤其在基本面尚未改善、估值处于相对高位时,市场的上涨势头戛然而止,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类似的情形,不妨回顾一下2005年A股在998点后的走势。在接近一年的时间里,A股经历了三轮宽幅震荡,直到基本面好转时才结束,并迎来了市场的第三波上涨。
那么,当前的基本面是否真的会迎来转机呢?
我们认为,这个概率是很大的,这一转折点或许会出现在明年第二季度到第三季度之间。我们之所以作出这样的判断,是因为一些前瞻性指标已经开始出现改善趋势,如M1增速、发电量和物流业景气指数等。届时,基本面和技术面的共振可能会激发市场情绪的回升,A股即迎来第三波上涨(3浪)。
而从股债“跷跷板”的角度来看,债市的吸引力会大打折扣。
毕竟,股市和债市之间往往存在一种“跷跷板效应”——股市表现强劲时,资金会纷纷涌入股市,而债市则面临资金流出的局面;而当股市低迷时,投资者通常会转向债市,寻求更稳定的回报。简单来说,股市和债市就像两个在拉锯的阵营,谁强,谁就吸引更多的资金。
所以说,一旦国内基本面回暖,债市的“性价比”就得重新审视了。
债市性价比降低了?
2024年,债市弥漫着一股“牛市”的气息。
2024年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一度跌至1.66%,创下22年以来的新低;30年期国债收益率也跌破了2%的重要关口,甚至在11月25日,我国30年期国债收益率首次被日本的30年期国债收益率反超。
随着收益率的下滑,债券价格水涨船高,十年期国债ETF和30年期国债ETF在2024年内分别收涨8.52%和21%。
到底是什么让债市如此“牛”呢?这背后的逻辑其实比较简单——“资产荒”和经济基本面疲软,成了推动这一切的关键因素。
首先,2024年楼市和股市(特别是9月前)低迷,投资者纷纷涌向债券市场。低利率环境与资产荒促使债券成为机构的首选,需求上升推动债券价格上涨;
其次,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不仅反映市场资金供需,更是市场对这个国家未来经济基本面和宏观政策预期的一个“风向标”。2024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压力依然存在,市场普遍认为这会促使更多的宽松货币政策出台,从而推高债市的需求。
特别是2024年12月起,央行明确表示“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市场预期2025年降息40-50个基点,点燃多头情绪,推动10年期国债收益率突破1.7%。
不仅如此,近期机构的“抢筹”行为也助推了债市的上涨。一方面,机构普遍预计2025年央行将降息或降准,债券的吸引力因此大增。为了抢占先机,机构选择提前布局,趁着低收益率的环境买入,以期在未来收益率进一步下行时获得资本增值;
另一方面,机构,尤其是基金和银行,往往需要为年初的业绩打好基础。债市的稳定性和可预见的收益增长,使得债券成为他们开年“抢滩登陆”的首选。
展望2025年,在宽松预期的背景下,债市依然有机会可寻,但表现不会像2024年那般顺风顺水。除了可能会受股债“跷跷板”的影响,还存在两大问题:
一是当前的国债收益率已经在很大程度上“透支”了市场对2025年降息的预期。市场普遍预计,央行降息的空间在40-50个基点,而在2024年12月,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已从2%降至1.66%(截至2024年12月31日17:00),下行了34个基点,几乎消耗了降息的预期空间。因此,即使央行按照市场预期降息,债市也不会有太大的上涨空间;
二是债券利率与资金成本出现倒挂,会让“借短买长”的策略失效。通常情况下,机构通过借入低成本的短期资金,再将其投向长期债券,以赚取利差。但随着债券收益率的急剧下降,许多债券的收益率已经低于融资成本(例如,保险的实际融资成本通常在2%以上),使得这一策略变得越来越不划算。
整体来说,低利率时代似乎已经不可避免,长债收益率的中枢仍可能继续下行,但这种下行空间已经非常有限,毕竟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不能无限降低,最低可能会触及1.5%左右。
当然这也不意味着债市全无机会,只能说更适合采取波段操作。未来,债市更可能进入震荡调整期,甚至出现更多的波动,主要是受政策调控的影响。
如果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或逆回购等手段向市场注入资金,增加流动性,这类操作通常会对债市形成利好,推动债券价格上涨。反之,如果央行卖出特别国债,增加债券的市场供给压力,就可能导致债券价格下跌。例如,12月中旬有传闻称,中国财政计划于2025年发行3万亿元特别国债,市场预期这一举措将大幅增加债券市场的供应,债市立即出现回调。
当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时,市场往往开始猜测两件事:一是经济前景可能不太乐观;二是央行或许准备松动货币政策。换句话说,低收益率意味着国内的无风险资产回报减少,投资者们自然开始四处寻找新的机会,而黄金,或许会被盯上。
黄金上涨的确定性是存在的,但与2024年初那种“一路高歌”的流畅行情相比,未来的走势可能会更为波动。
黄金仍是“保险箱”?
2024年,除了债市一路飙升,黄金也不甘示弱,在市场质疑中不断创新高。COMEX黄金从年初的2067.6美元/盎司一路攀升至年末的2638.8美元/盎司,累计上涨了28%。
黄金的价格走势,受商品属性、金属属性和货币属性三大因素的影响。特别是黄金的货币属性,让它与其他有色区别开来,使其在全球经济体系中扮演着“另类货币”的角色。尤其在经济不确定时期,黄金的价格往往直接受到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左右。
历史数据显示,黄金与美债实际收益率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当美联储降息、导致美债收益率下降时,黄金价格通常会迎来上涨;反之,加息导致美债收益率上升时,黄金价格则会承压下行。
货币属性也是黄金价格长期走势的决定性因素,商品属性和金融属性则更多影响黄金的短期波动。2024年的这一波强劲行情,正是这三大属性的合力作用——既有美联储降息预期的推动,也有地缘冲突加剧激发避险需求,成为金价上涨的催化剂。同时,全球央行持续增持黄金储备,为金价提供了较大的支撑。
那么,2025年黄金是否会还有上行的动力?我们是持有比较积极态度的。
有三个主要因素可能推动黄金价格继续上行:
首先,美联储2025年继续宽松货币政策几乎已成定局。市场普遍预期,美联储将在2025年降息,至少降息50个基点。高盛的预测表明,如果降息幅度达到125个基点,金价有可能上涨7%;但若仅降息25个基点,金价涨幅则可能受到一定抑制。预计到2025年底,黄金价格有望升至2890美元/盎司;
其次,美元贬值或许能为金价提供支撑。特朗普上台后,可能会推动美元贬值以刺激美国制造业增长和出口,利好黄金;
第三,高赤字率推动“去美元化”。2024年11月,美国财政赤字飙升至6242亿美元,同比激增64%。在特朗普政府大幅增加关税,以及美国在充分就业下,预计到2035年美国赤字率将达到9.7%。
这种财政赤字的暴增,无疑为美国未来的财政健康敲响了警钟,也让全球投资者对美国债务负担的担忧日益加剧,各国央行纷纷加大黄金购买力度,显然是对美国债务可持续性以及美元信用体系的深刻担忧。东吴证券预计,未来几年各国央行的黄金购买量将维持在800-1200吨/年的水平。
例如我国央行的黄金储备潜力就比较巨大。目前,黄金在中国央行外汇储备中的占比相较于发达经济体仍然偏低。特别是在人民币贬值时,央行可能加大黄金储备,以增强外汇储备的抗压能力并稳定市场信心。
若人民币贬值,国内金价的表现会更加亮眼。国内金价与国际金价往往存在偏离,这主要受汇率影响,其内在逻辑并不复杂:当人民币贬值时,资本“出逃”的意愿增强,但受制于外汇管制,资金就转向黄金以对冲人民币贬值带来的风险。
从节奏上看,黄金行情在2025年下半年会相对好一些。上半年,随着特朗普政府逐步推进高关税和驱逐移民等政策,高通胀风险将进一步加剧,这可能会打压美联储的降息预期,从而使黄金的上涨幅度略显保守。
整体来说,虽然黄金在2025年的上涨趋势大体明确,但与2024年的“畅行无阻”行情相比,2025年的金价上涨可能会更为温和,甚至可能出现震荡整理阶段。尤其是在一些关键因素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例如地缘政治风险的缓解、鹰派财政出现,或是虚拟货币崛起对黄金价值存储功能的挑战,都可能对金价形成不小的压力。
写在最后
与2024年相比,2025年可能会迎来一个更加宽松的环境,但A股是否能迎来牛市,还要取决于国内政策能否有效托底经济。我们可以通过跟踪M1、发电量和物流业景气指数等这些前瞻性指标,来判断国内基本面是否会出现转机。
在宽松预期下,债市仍然有机会,但它的表现会比2024年要曲折,因为市场早已“抢跑”,债市未来上涨空间恐怕有限。更关键的是,一旦经济开始复苏,债市可能会面临“过山车式”跌幅,资金流动可能会像跷跷板一样,快速向股市倾斜,推动股市迎来更大的上行空间。
所以债市更适合做波段操作,黄金同样适合低吸而非追涨,因为过去的那些利好因素在后期可能会变成“绊脚石”,给黄金的上涨带来短暂的压力。
与债市不同的是,债市“天花板”相对有限,而黄金的上行潜力则未见顶,特别是在美元信用疲软的背景下,再加上特朗普可能推动关税大幅提升,这将引发通胀和预算赤字扩大,进一步推动黄金作为避险资产的需求。
最后,风险偏好决定投资决策:不同的风险偏好会决定你在股市、债市和黄金之间的选择。股市适合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者,尤其是追求资本增值的人;而债市和黄金(包括实物和ETF)则较为稳健,适合风险偏好较低、注重稳定收益的投资者。
参考资料:
平安证券《2025年中国经济展望:破浪有时》;
紫金天风期货《明年的交易主线是什么?》;
东吴证券《2025年黄金板块年度策略》。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照,文内信息或所表达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请读者谨慎作出投资决策。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