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摊摊车“下班”后:停在垃圾堆旁,食材在车上过夜

地摊摊车“下班”后:停在垃圾堆旁,食材在车上过夜
2025年04月14日 17:59 新浪军事前线

来源:深圳微时光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深圳微时光 (ID:szdays),作者:白粥,题图来自:作者供图

在深圳,随处可见的地摊,已经成为深圳人生活中常见的一部分。

自2023年9月深圳修订实施《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明确“不再全面禁止路边摊”开始,摆摊人数成倍翻涨,尤其是下午6点到深夜2点的夜摊。

大部分摆食品地摊的人过的是日夜颠倒的生活——睡到中午,下午准备食材,晚上出去摆摊,深夜两三点散场,开着摊车回到住处睡觉。

在这期间,摊车,作为移动摊贩的主要交通工具,承担着门面、运输、烹饪等任务。

深夜“下班”之后的摊车,回到城中村也展现着各种各样的状态:有的干净如新,有的停放在垃圾堆旁,有的依然存放着食物过夜,有的餐具裸露......

我们随机选了三个城中村,观察了城中村的60辆餐车,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有的人从来不吃地摊上的东西。

一、“裸露”的摊车食材、餐具和煤气罐

城中村的摊车大致可以分成两种类型,一种目前仍在营业,60辆中大约有50辆;一种已经被闲置废弃,60辆中大约有10辆。

仍在营业的摊车一般在休摊回去之后,会被用防水布包起来,路过的人其实很难直接看出其中包装的是什么东西。

用防水布包起来的摊车也分成两种,半包和全包,其中以半包的为主,有近20辆。

半包的摊车会露出顶篷的招牌,只包装烹饪区和柜子;全包的则是将整辆摊车包装得严严实实,完全看不出来姓甚名谁。

他们扎堆停放在城中村大道的人行道上,一些是因为就近摆摊,收摊后就近停靠,而一些是因为村里没有停车位,所以只能停在大道边。

做小本生意,找一个免费的合适停车位,本是一件无可厚非的事情。但如何停放、摊车里放了什么,却透露出了很多令人在意的细节。

一辆卖烧烤的摊车架里,敞开地放着一摞摞未被包装严实的一次性餐盒和塑料袋。

城中村里,很难避免会出现老鼠、蟑螂以及各种飞动的虫子。人类无法控制他们的行踪,但食物存在过的香味会吸引它们靠近。

至于这些餐盒是废弃的,还是会在出摊时直接装上食物递给食客,我们不得而知。

除了一次性餐盒外,摊车上还有在袒露在外的铁质餐具、烹饪工具。

从倒扣的动作来看,这些工具应该是清理过放在此处晾干,但依然是无人看管的状态,卫生很难谈得上有保障。

更有甚者,一家烧烤摊直接将食材存放在摊车中过夜,其中有生肉、蔬菜等,分不清是冰柜还是一个普通柜子。而串串则裸露在空气中,那些可以循环使用的铁质串串随意塞在栏杆里。

虽说这些食材大多是密封保存,摊车却放在公众场合,未上锁,也无人看管,任何路过的人都可以打开这一个柜子,让人不敢细想。

住在城中村的小张,每天都会路过一个停放路边装满食物的摊车。

以前他偶尔还会购买地摊的食物,自那之后便决定再也不光顾地摊,“食材卫生我觉得没有保障吧,因为地摊不像门店有监管,他们连健康证都不用办理,全凭良心。”

另外,这些停放在公共空间的摊车,大部分做的是油炸、炒煎煮类食物,所以摊车上往往还会挂一到两个煤气罐。

煤气罐经过高温暴晒,或经历其他的不可控因素如儿童玩火、烟头丢弃、车辆碰撞,都容易出现危险。

从长远上来看,裸露的煤气罐会是很大的隐患。

二、废弃摊车失败的摆摊生意

从停放的餐车的外表来看,一般废弃的摊车,车上会布满灰尘,看起来很长时间未使用的模样。更常见的是,收款二维码会被遮挡住。

这些废弃的摊车没有被回收,也没有被清理,兴许是摊主还在犹豫是否从此金盆洗手,不再涉足摆摊事业。

只是,在他们犹豫的这段时间,这些闲置物件却在浪费着社会资源,霸占着原本便不宽松的街道和马路的公共空间。

一辆废弃的石磨豆花摊车,停在马路边,摊车上堆满了塑料袋、一次性餐盒等垃圾,被贴上了“牛皮癣”。

一辆地摊上最常见的长沙臭豆腐摊车,浑身布满发黑的油渍,停在人行道上,摊车中间的空隙塞着树叶、包装袋等垃圾。铁架子是生锈的,招牌上也被贴上了“小名片”。

这些摊车就这样成了一辆辆固定的广告垃圾车,不仅占用了道路,也严重影响市容。

在天眼遍布的深圳,这些摊车被偷走的概率不高,所以如果原摊主不清理,谁来释放这些被占用的空间?

每一辆废弃摊车,都是一场失败的创业实验。摊主的失意离场,可能是成本太高,也可能是摆摊的位置不对,也可能是味道不好。

失败固有各种原因,但成功也有共同的特质,毕竟细节见人品,比如那些看起来非常干净卫生的摊车,摊主本人大概率也是一个讲卫生的人。

为了避免出安全问题,一些摊主从不把食材和餐具留在餐车上过夜。每天晚上摆完摊,即使时间已经很晚,他们仍坚持顾好食材的新鲜和卫生。

一对卖陕西凉皮凉面的老夫妻,一大早便开始很认真地分工清洗摊车,将摊车的每一个角落都淘洗干净,直到出摊前,再将食材包装严实地放进摊车里。

一位卖甘蔗的大叔,同样每天下午5点出摊到晚上12点,但他休摊回去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和老伴用工具狠狠地将榨汁机的糖浆刷下来,并密封存好,不让蟑螂和老鼠有靠近的机会。

“榨甘蔗汁糖度很高,如果糖渍不及时清理,便会变硬,很难刷下来。很多同行懒得清理,榨汁机里面会有很厚的污垢,特别吸引蟑螂和老鼠。”

他摆摊五年,榨汁机仍然干净如新、一尘不染,从来未曾被投诉过甘蔗汁异味、或者喝完身体不舒服的问题。

他也因此积累了很多回头客,每天靠卖甘蔗汁就能赚600元,在深圳养活自己和老伴。

他自认这一行零门槛,想要长久地做好,靠的便是自己的良心。他见过很多同行的榨汁机,一眼便能看穿他们到底能做多久的生意,什么时候就会倒闭。

“消费者不是傻子,哪些是真正干净卫生的摊子,他们有目共睹。”

三、短视频时代地摊“增收”模式多

从城中村的摊车分布情况来看,现在出现了一种初具模型的摆摊模式——集中生产,分开销售。

三辆一模一样的“肉夹馍”摊车停在同一个门口,猜测是一家人做着同一种生意,食材统一采购,一到晚上,分别去到不同的地方摆摊。

同样使用这种模式的还有烧烤摊,在同一个地方停着同一种类型的摊车超过2辆的情况也比较常见。

可以推测出集中生产的模式可以让他们批量采购,降低成本,也可能是这两种类别地摊利润比较高,亲戚朋友互相招揽,由一传多,形成一定规模。

这也可以从夜市或者路边地摊上,同类别的小吃摊比比皆是的情况中得到验证——几乎是清一色的烧烤、臭豆腐、肉夹馍、炒粉、柠檬茶......很少看到新的类别。

这几类移动地摊呈开枝散叶式壮大,遍布在全市各地的另一个原因是相对低廉的创业成本。

其中最耗钱的交通工具摊车,在二手平台上的费用是300元~1000元以上不等,因为目前地摊创业失败的人多,转让的便宜二手摊车的数量也更多。

一辆摊车的费用,大概相当于大部分固定摊位一个月的月租。

移动摊贩无需支付每月300~1500元不等的固定租金,每天的销售额减去食材耗材成本,便是实实在在的利润。

而且,现在的移动摊贩也发展出了多种“增收”模式。

他们不再仅仅是一个占地1平方米的小生意,而更像移动的大排档。餐车上装载的不仅仅是食材和工具,还有桌子板凳,供顾客使用,增强路人的消费意愿。

短视频传播也给摆摊提供了更多的“造星”的可能性,这也是很多年轻人成为摊主的原因,企图通过摆摊收割短视频的流量。

曾经在深圳卖饭团的“鹿十元”通过拍摄早起做饭团、卖饭团的视频,成功转型为几十万粉丝的“早餐博主”,不仅有粉丝慕名跨区而来只为买一个饭团,更有大大小小的广告找上门,获得了比摆摊更丰厚的营收。

诚然,地摊给失业人员、低收入人员、家庭主妇、老漂等群体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可能性,让他们可以靠手艺赚钱。

有人说,地摊的行业标签是我们都在用力地活着。但是,消费地摊的人,何尝不是需要以此降低生活成本的群体。

那些无法提供干净卫生食材的地摊,是否也在阻碍其他人用力地活着呢?

0条评论|0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