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养老两年考:“第三支柱国家队”轮廓渐成

国民养老两年考:“第三支柱国家队”轮廓渐成
2024年03月21日 11:50 喻观财经

|俞燕

|吴戈

出品|喻观财经

“好景当三月,春光上国浓。”每逢三月,花繁人密,全国的关注焦点都汇聚于当月召开的“两会”。

在“两会”的舆论场中,“养老”已成为持续多年的高频热词,今年同样如此,不仅频频出现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的提案中,也出现在一年一度的政府工作报告中。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要“积极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

如果对比近年来政府工作报告里关于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的措辞,会发现有一些变化:2021年提出“规范发展”,2022年是“继续规范”,2024年则是“积极发展”。

如是种种,折射出高层对我国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的扶持力度不断加码,亦同时透露出应对老龄化社会的紧迫感。

自1999年开始,我国正式进入老龄化社会,仅用了20余年已进阶到中度老龄化社会。作为判断老龄化社会进程的重要指标的“60岁及以上人口”,已从1999年的1.32 亿人增至2023年的2.97亿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从10.33%升至2023年的21.1%。

在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同时,是我国人口出生率的下降,2022年以来已连续两年出现人口自然增长率负增长。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不仅是国家战略,亦是社会和家庭需要共同应对的现实。

作为与养老产业具有天然耦合性的保险业,我国保险业亦在老龄化进程中不断探索如何应对老龄化的现实。

2022年4月,《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国办 “7号文”)正式发布,酝酿多年的个人养老金制度开始正式实施,为养老险公司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这一年,国民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诞生。(下称“国民养老”)。

在成立之初,原银保监会新闻发言人答记者问时,介绍了国民养老的特殊定位:“国民养老保险公司是专业性的养老保险经营机构,将积极参与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建设,监管部门鼓励该公司在业务经营、风险管控和管理机制制度方面大胆创新,积极参与养老金融试点。”

20年来,专业养老险公司作为新型保险市场主体,从势单力薄的新苗,一路成长为养老领域的一支重要力量。

如今站在新的历史节点,如何驭银发经济时代之风,做好养老金融这篇大文章,不同的养老保险公司,有各自的着墨运笔之道。

应运而生,使命在肩

自从2020年11月“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被首次列为国家战略以来,关于养老领域的政策便不断推出。

在政策引导之下,我国专业养老险公司诞生并发展壮大。不过,从养老保险公司的经营情况来看,一些主要以企业年金作为主要立足点,还有一些则主打保险资管业务,似乎未能充分体现专业养老险公司专营养老的题中之义。

在个人养老金制度渐行渐近之际,能否走出一条商业养老金融的创新发展之路?或许还要在机制上探索创新。

2020年12月,时任原银保监会首席风险官兼新闻发言人肖远企曾在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第十届社会保障论坛暨养老基金与资本市场研讨会上表示,商业养老金融要走新的发展路子,其中之一就是必须要有创新的机构,有必要在当前阶段建立专门的机构经营管理个人养老金融。

半年多之后(2021年8月18日),国民养老的名字出现在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官网,一则公告披露了其发起人和注册资本等信息。

该公告显示,国民养老共有17家发起人,涵盖11家银行,寿险公司、券商以及多家实力投资公司,股权结构多元。

高达111.5亿元的注册资本,让国民养老成为资本来源最广泛、资本实力最雄厚的养老险公司,亦被外界称作“第三支柱的国家队”。

2021年9月8日,国民养老拿到了筹建批条,仅用了半年时间便完成筹建,2022年3月22日注册成立。

原银保监会(现为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成立以来,除了因风险处置而专门设立的新保险主体,仅发放了两张人身险公司牌照,皆为养老险公司牌照,其中一张便是国民养老。

有业内人士指出,从这两张保险牌照可以看出,金融监管部门对于开拓第三支柱养老金融领域的支持和期待

“应运而生”,是很多媒体彼时对国民养老诞生的评论。不过从另一方面来说,也意味着其使命在肩。

如金融监管部门相关负责人在2020年12月研讨会上所言:

建立专门的机构经营管理个人养老金融,可以培育和引导公众长期投资和养老投资的意识和文化,以便在较短时间之内能够聚集较大规模的商业养老资金,有利于在短期之内能够开发和推出标准化的养老金融产品,给予市场一个示范和带动效应

对于一家公司而言,在成立之初确立什么样的公司定位、规划什么样的发展战略,实施什么样的市场策略,决定了其未来的发展之路。

国民养老在开立之初,便勾勒出一幅清晰的公司画像:坚持专业专注的战略方向,坚持安全普惠的发展定位,坚持简单易懂的产品设计理念,坚持长期审慎的投资策略,坚持创新、可持续的经营模式。

概括来说,国民养老给出的公司标签是八个字:“专业专注,普惠为民”。

国民养老作为一家持牌的金融机构,在养老金融领域很大的优势就是专业、专注,只有发挥特色做养老属性强的业务,才可能在市场上有差异化的生存机会

有业内人士提出,养老第三支柱在制度上既有准公共产品属性,又有鲜明的商业化、市场化特色,在发展上应始终坚持人民性,在注重遵从养老金融运行的基本逻辑和规则基础上,努力在更大范围保障社会公平、实现社会责任。

这或许正是国民养老被冠以“国民”之名的深刻内涵:在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时代重任之下,国民养老的诞生,既是国家战略的落地之举,又是养老普惠金融的实施之策

谋定后动,蓄势待发

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国民养老作为养老金融市场的新苗,在2022年三月的春光里萌新。

在这个充满变革的时代,养老金融几乎是监管政策支持力度最大、关注最热切的领域之一。比如,20大报告提出要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则提出要做好养老金融等五篇大文章。

在国务院发布《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后,原银保监会又发布了《关于开展养老保险公司商业养老金业务试点的通知》,积极为商业保险公司开拓新的发展空间。

可以说,与20年前相比,如今的保险公司发展养老金融可谓天时地利人和。

开张不久的国民养老,便成为首批“个人养老金”和“商业养老金”双试点的养老保险机构。

按照监管要求和公司定位,国民养老将重点发展养老年金保险、专属商业养老保险,以及商业养老计划等创新型养老金融业务,着力于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养老保障需求

成立几个月后,国民养老连续推出了两款产品,名字取得很动人——“国民美好生活养老年金险”和“国民共同富裕专属商业养老保险”。

“美好生活”很快第一批入池个人养老金。2023年1月9日,国民养老首笔商业养老金业务“国民国泰民安”商业养老金亦落地

对于为什么取这样“伟光正”的名字,国民养老曾对外解释:这主要是为了传递国民养老的产品和服务理念,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旨在解决普通老百姓养老保障不足的问题。在保证发展可持续的同时,应坚持普惠为民,让利于民,为老百姓提供“看得明白、搞得懂、好操作”的普惠型养老金融产品。

在当下的现实中,落实普惠养老金融,亦需合力。与其他养老险公司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国民养老的股权结构非常多元,涵盖银、证、保、资多个行业。

国民养老相关负责人在2023年外滩大会上曾表示,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养老金融机构应该站在更务实、更全局的角度,思考协同共建开放共赢的智慧养老生态

在此理念之下,国民养老成立以来便积极拓展“朋友圈”。

截至目前,国民养老已与24家银行和1家券商建立了代销业务合作关系,业务范围覆盖个人养老金、商业养老金、专属险、传统险等领域,陆续在16家银行实现了个人养老金销售。

在建立自营网络平台的基础上,国民养老还与蚂蚁、腾讯、京东等多家互联网平台合作开展线上销售。

此外,与头部证券公司和基金公司等在公募REITs方面建立了合作关系。与股东合力寻找国内优质资产,在养老保障、康养服务等方面综合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

两年夯基,积厚成势

20年前,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还不久,民众对于养老保障的意识尚未被唤醒,首批专业养老险公司开始“拓荒”。如今20年过去了,无论是高层决策者还是普通民众,皆已深感养老的迫切性。

自从2022年11月正式开闸以来,我国的个人养老金制度已进入第二个年头,政策效果初步显现。

与个人养老金制度同年诞生的国民养老,成立亦满两年,如今已走出北京,在浙江、山东、四川三地获批设立省级分公司。

成立两年来,国民养老借助金融科技,探索网络销售的新路径和新模式,为消费者提供低费率、低门槛、易操作的商业养老保险产品。

国民养老相关负责人在采访中表示,养老金融的受众面比较大,尤其是对于养老保障不足人群和接触养老金融服务较少人群来说,数字化渠道应该是最好的触达和服务实现方式。因此,提升服务能力,运用金融科技可以实现服务的可及性、易得性的问题

作为数字时代成立的新公司,国民养老从一开始就高度重视数据标准建设,着眼长远规划数据基础、系统基础框架、统一信息平台,这样可以避免在业务扩张之后再走信息系统建设的弯路

两年来,国民养老对内打造数字化直销能力的建设,对外则与腾讯、支付宝、蚂蚁、京东等互联网平台达成深度合作,进一步提升渠道的便利性和产品可得性,不断构建自己的新质生产力。

2023年初,国民养老上线了智慧数字服务官“国小宝”“民小贝”。2024年初,国民养老APP正式上线。国民养老还成为首家入驻电子社保卡个人养老金专区的保险公司。

2024年3月,国民养老“赵钱孙李”养老规划平台焕新亮相,旨在打造“人人可用、人人适用”的百姓的养老规划。

据了解,该养老规划平台的独特之处在于,其按照“终生财务安全”的基本模型,可以连接第一、二、三支柱账户的数据,从而根据每个客户自身财务安排特点为其规划养老服务方案,真正帮助老百姓了解自己的收入支出情况变化趋势和可能存在的养老资金缺口,从而制定科学的养老计划。

在时代的机遇之下,国民养老开业首年便实现盈利,2023年净利润位列非上市人身险公司第九位。截至2023年第四季,其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927.69%,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932.34%。连续四个季度风险综合评级为A,属于新设保险公司风险评级的最高级别。

从其产品表现来看,有关数据显示,2023年国民养老的“共同富裕”专业商业养老保险产品稳健账户结算利率为4.15%,进取账户结算利率4.25%,连续两年位列同类产品结算收益榜首。

个人养老金的长久发展绝非朝夕之功。养老产业需要耐心资本,亦需保险公司的股东和管理者,着眼于长远,秉持长期主义。对于国民养老来说,同样如此。

如果说成立的头两年国民养老主要致力于打基础,练内功,接下来其发展重点将落在如何探索出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国民养老相关负责人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保持发展可持续是商业养老金融发展的核心特征。养老金融机构要可持续地为广大老百姓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自身必须做到发展可持续、保持良好信誉和质量。既要严守风险合规底线,在经济周期波动和不确定环境下保持发展初心和战略定力,又要加强产品和服务创新,持续改进内部经营管理、严格控制成本费用,保持优良经营绩效,切实履行好社会责任。

2021年,原银保监会发布的《关于规范和促进养老保险机构发展的通知》提出,推动养老保险公司和养老金管理公司走专业化发展道路,推动其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养老金融发展模式,提升长期服务能力。

3月11日,全国人大代表、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党委书记、局长李云泽在两会“部长通道”接受采访时表示,金融业要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好五篇大文章,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在服务民生保障方面,要加快补齐第三支柱养老短板,进一步丰富养老金融产品供给。

做好五篇大文章,是时代的新命题,亦是国民养老的发展使命。如果说百亿元注册资本给予了国民养老持续稳健发展的底气,把握时代机遇和政策空间,持续丰富产品、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做好资产负债的合理匹配,坚持长期审慎的投资策略,则是其长期发展之道。

近期发布的《麦肯锡中国养老金调研报告》指出,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保险机构在满足客户多样化养老需求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尤其是可以横跨保险、健康、养老、资管等经营资质的大保险机构,在助力居民积累养老财富、发挥长期资金优势以及构建康养产业链方面拥有难以替代的独特价值与优势。

作为挂牌养老险公司,坐拥横跨多个金融领域的股东背景,这些独特价值与优势,这亦是国民养老笃行长期主义之路、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的底气。

国民养老这支“第三支柱的国家队”,正在被越来越多的金融消费者看到。

图片:网络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