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驾驶对汽车零部件提出新要求,对独立后市场影响深远

智能驾驶对汽车零部件提出新要求,对独立后市场影响深远
2024年06月24日 10:45 汽配圈官微

智能驾驶发展到“兴奋期”,对汽车零部件提出新要求,对独立后市场影响深远

预计到2025年中国L2级自动驾驶功能渗透率将达到50%,届时整体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000亿元。智能驾驶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汽车行业的技术进步,那么,它对汽车后市场又有什么影响?

作者|虹 月

图片|网 络

6月20-22日,2024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在天津开幕,这场主题为“智行天下能动未来”的博览会聚焦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制造等前沿领域,来自49个国家,超过550家企业和机构参展。聚焦智能网联汽车,其作为汽车智能驾驶发展的新阶段,在国内政策的大力扶持以及汽车行业的高速发展之下,2023年中国L2级自动驾驶功能渗透率已经达到了40%,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50%,届时整体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000亿元。

智能驾驶对汽车零部件提出新要求

智能驾驶分为5个阶段:辅助驾驶、部分自动驾驶、有条件自动驾驶、高度自动驾驶、完全自动驾驶,分别对应1级-5级。从我国情况来讲,6月初,工信部等四部门确定了9个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的联合体。业界认为,本次首批试点联合体的确定标志着汽车智能化步入政策规范期,智能化落地预期催化或开启智能化主题性行情,智能驾驶发展到“兴奋期”。那么,它对汽车后市场又有什么影响?

业界判断,随高阶自动驾驶、机器人等智能化技术+政策持续兑现/推进,行业属性延伸/参与结构更多元化,汽车板块,尤其汽车零部件有望受益于智能化多重变革。麦肯锡机构此前对全球汽车产业做预测,2035年之后,全球电动车的渗透率会非常高,而北欧已经实现了超90%的渗透率。自动驾驶浪潮下,会出现如车路交互系统、激光雷达等新的汽车零部件产品,车上旧有的零部件也要因智能化而做适应性改变。保证智能驾驶安全高效的关键是汽车系统及零部件新产品的技术创新和原有系统零部件的重新定义的迭代创新。具体来看,智能驾驶技术的发展对汽车零部件提出的新要求,包括:

传感器技术:智能驾驶需要大量的传感器来感知车辆周围的环境,包括雷达、摄像头、激光雷达等。因此,汽车零部件需要集成这些传感器,并确保它们的高性能和可靠性。

电子控制单元(ECU):智能驾驶需要高度复杂的电子控制系统来处理传感器数据并做出决策。汽车零部件需要与这些ECU进行集成,以确保各个部件之间的协调和协同工作。

通信与连接性:智能驾驶需要车辆与其他车辆、基础设施以及云端进行实时通信。因此,汽车零部件需要具备良好的通信与连接性能,以确保信息的可靠传输和处理。

高精度定位和地图数据:智能驾驶需要高精度的定位系统和地图数据,以实现精准的导航和定位。汽车零部件需要与这些定位系统进行集成,并确保其精准性和可靠性。

车内人机交互技术:智能驾驶需要更先进的车内人机交互技术,包括语音识别、手势控制、人脸识别等。汽车零部件需要集成这些技术,并确保其在车辆环境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总的来说,智能驾驶对汽车零部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更先进的传感器技术、电子控制单元、通信与连接性、定位与地图数据以及车内人机交互技术。汽车零部件制造商需要不断创新和升级其产品,以满足智能驾驶技术的需求。

智能驾驶带来零部件细分市场扩张

L2级自动驾驶套装普及已进入快车道,驱动汽车产品发生革命性转变。从国内零部件的一些细分市场来看,首先,线控技术研发有了新突破,逐渐走上弯道超车之路。据测算,随着新能源汽车发展,预计2025年国内智能底盘市场规模有望达到500亿元以上,到2026年,国内线控底盘市场规模有望突破千亿元规模。在细分领域,线控转向、线控制动与线控悬挂2026年的市场规模预计分别为184.7亿元、239.7亿元、532.7亿元。其次,车灯已经从单纯的照明进化为集安全照明、智能助驾、娱乐交互、功能体验于一体的智能化产品——智能车灯。随着产品附加值提升,智能车灯市场空间有望实现扩张,叠加新能源汽车的高速发展,智能车灯前景广阔,2027年全球汽车智能车灯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13亿美元。

另外,激光雷达成为当下及今后量产车上智能驾驶占据优势的配置。目前,国内激光雷达企业在超高分辨率和超远探测距离上实现了突破,并有望将价格下探至千元。2023年,中国激光雷达企业产品已拥有全球市场份额的73%。有数据表明,2023年国内乘用车激光雷达市场规模达到28.29亿元,2027年将有望增至282.30亿元。全球汽车激光雷达的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2年的3.32亿美元增长到2028年的46.5亿美元。从竞争格局看,目前全球智能驾驶领域的参与主体包括三类:第一类是出行企业,包括Waymo、Cruise、百度、美团等,中外企业均在积极布局,已有相关产品在测试道路尝试应用;第二类是芯片厂商,英伟达凭借自身GPU芯片技术优势,现阶段占据较为突出的领先地位,国内华为、地平线、黑芝麻、芯驰科技等企业正奋起直追。第三类是整车企业,尤其是特斯拉、蔚来、小鹏、理想等新势力,均通过全栈自研方式,直接从L3及以上级别全面发力。总体来说,出行公司、芯片厂商、整车企业等各类主体加速涌入,目前尚无一方建立绝对优势。

智能驾驶对独立汽车后市场影响深远

智能驾驶技术的发展对汽车后市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下是从几个方面阐述的具体影响:

•维修与服务模式的变化:智能驾驶技术的应用使得汽车变得更加复杂,对维修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汽车维修服务模式需要升级,维修人员需要接受新的技术培训,以便能够处理与软件和人工智能相关的故障。•配件市场的变革:智能驾驶系统中的传感器、摄像头等配件需求增加,这些配件的市场规模随之扩大。同时,由于技术的快速迭代,这些配件的更新换代速度也会加快。•增值服务的兴起:智能驾驶技术的集成使得车辆能够提供更多的数据和服务,比如实时路况分析、自动驾驶功能升级等,这些都可以转化为后市场的增值服务。•延长汽车使用寿命:智能驾驶技术有助于提高车辆的使用效率和安全性,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从而延长汽车的有效生命周期,这对二手车市场尤其重要。•保险产品的创新:智能驾驶技术的应用改变了车辆的风险模型,保险行业需要开发新的产品来适应这一变化,如基于使用数据的保险定价。•反垄断与市场竞争:智能驾驶技术的发展要求配件和维修接口的开放,这有助于打破车企的垄断,促进市场竞争和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和流动:智能汽车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发生变化,需要更多掌握智能化技术的专业人才,这也促进了人才的培养和合理流动。•消费者权益保护:智能汽车的信息披露和监管加强,有助于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更好地保护消费者权益。•汽车文化的转变:智能驾驶技术的普及促进了汽车文化的转变,从单纯的驾驶乐趣转向了技术体验和文化享受。

总之,智能驾驶技术的发展不仅推动了汽车行业的技术进步,也深刻地重塑了汽车后市场的产业结构和服务模式,为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作为独立汽车后市场的一员,密切关注市场变化,顺势而为,才能追上这由智能化主导的汽车行业的未来!

END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