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经济学”灭掉了什么?

“安倍经济学”灭掉了什么?
2023年08月16日 00:11 日本企业研究院

《安倍经济学灭掉了什么?》一书认为,安倍政治不仅破坏了日本的财政及金融政策的良性根基,还将日本官僚组织、中央银行的权威彻底毁灭,“日本国家系统的根基已经相当程度被毁坏”。

研究院专稿《朝日新闻》记者原真人将2012年安倍当选自民党总裁、内阁总理后公布的经济政策——“超级金融松绑政策”戏称为“安倍经济学”,一时间日本官方及右翼舆论将全部火力对准了原,网络上充满了对原的谩骂。官方及右翼舆论比谁都知道原真人“不怀好意”,因为“安倍经济学”该是模仿“里根经济学”起的名字,而“里根经济学”留给日本学界、媒体界的印象是:缺少一贯性,缺乏理论含量,令人怀疑的经济政策。用这类词来形容日本罕见的长期执政、未来也难以再度出现的“超级政治家”安倍晋三的经济政策,讽刺意味昭然若揭,对于官方及右翼媒体来说,是可忍孰不可忍?

没想到进入2013年以后,安倍自己用起了“安倍经济学”一词,而且在日本渐渐成为了经济复苏的希望。其实,很多时候,给民众以希望,要比实现某个政策目标更为重要。毕竟在安倍当政的8年时间里(2012年12月至2020年10月),日本的大部分舆论齐声为安倍经济学唱赞歌,便是安倍再度因为肚子疼而辞去首相,到了2022年8月被邪教受害者杀死在街头后,安倍经济学依旧在日本光芒万丈。

2023年7月30日,朝日新闻出版社出版了原真人的《安倍经济学灭掉了什么?----与日本知性13人之间的斗论》(354页,950日元)。这本书实际上是作者原真人在媒体上已发表作品的结集,所以站在日本的书店里,为买不买这本小册子,我犹豫良久,毕竟主要文章均在订阅的《朝日新闻》中读过,也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最终决定买下来,还是觉得有必要将这位嘲讽安倍经济政策的记者与左中右各派、金融、学术各界人士的激烈讨论重温一遍。买下后,在回国的飞机上读了一路,让东京至北京的近四小时航程变得意外地短。

《安倍经济学灭掉了什么?》共分5章:第1章“一切源自格鲁曼”,主要是和京都大学教授翁邦雄、日本银行(日本央行)原总裁白川方明的对谈。第2章“财政破绽,日银破绽也有可能否?”主要是和日本国会议员藤卷健史、日本银行原副总裁中曾宏、原政府税调会长石弘光的对谈。第3章“已经无需抱有增长幻想、无需经济大国的矜持”,主要是和京都大学名誉教授·右翼舆论的代表人物佐伯启思、法政大学教授·左翼舆论的重要人物山口二郎、地方经济学者藻谷浩介的对谈。第4章“精英的背叛损害国民的利益”,主要是和日本银行原理事门间一夫、原金融大臣柳泽伯夫、原内阁官房副长官石原信雄的对谈。第5章“商品琳琅满目时代中的后安倍经济学”,主要是和法政大学教授水野和夫、大阪大学名誉教授小野善康的对谈。

从对谈对象的选择上看,原真人比较侧重日本央行高管、内阁的金融领域负责人,兼顾了学界的重镇,同时让左右两翼的代表人物都能够出面,一起分析安倍经济学。日本媒体的特点是,只选取某个方面具有激烈观点的人出来,单方面为某种思潮或者政策说话,《朝日新闻》的记者则一向敢于和各界重镇人士辩论,可见其在包容性、追求理论分析的正确性上确实走在了日本媒体的最前沿。

到底该如何评判安倍经济学?笔者曾简单查阅了安倍执政8年的日本GDP变化。按IMF公布的数字,2012年日本GDP为6.27万亿美元,2020年则下滑到了5.04万亿美元。安倍经济学并没有因安倍的下台而戛然失效,至今依旧发挥着作用。2021年日本GDP下滑到了5.00万亿美元,2022年为4.23万亿美元。今年日本经济复苏得比较顺利,但最终能够拿到的GDP可能也只有4.40万亿美元。从这些数字上看,安倍将日本经济拉到了1994年(4.99万亿美元)的数量级上,出现了严重的倒退。

原真人在书中更强调了执行安倍经济学期间安倍对舆论的严格控制,将经济的衰退说成繁荣,留下了沉重的“负的遗产”。在原的眼里,安倍政治不仅破坏了日本的财政及金融政策,还将日本官僚组织、中央银行的权威彻底毁灭,“日本国家系统的根基已经相当程度被毁坏”(353页)。

原真人在本书的最后说,“总而言之,安倍经济学是对国家、政权现状做出改变的一个总称,政府债务严重膨胀,对未来毫无责任,其排除持批评态度的媒体,本应在记者会上行使的说明责任,以对民主主义的不诚实来应对,第二次安倍政权在整体上酿造出了一种强权空气,以上这些构成了安倍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如今安倍已经作古,岸田文雄内阁有过之无不及。以为安倍经济学早已经时过境迁,但更低层次的安倍经济学换个面孔,以“新资本主义”的方式笼罩着整个日本。在原真人看来,“强权、迎合大众的政权运营、将国民分成两个阵营的政治观、用统治言论的方式来对应媒体,这些让人感觉日本充满了战前的空气。财政恶化,国家背上了巨额债务,政府将日本银行当成了能够发行纸币的摇钱树,这点也与战前如出一辙。”(8页)。

从东京回到北京,走下飞机,听到广播里传来访台的麻生太郎叫嚣“立足于战,强化威慑”的言论时,对日本社会“新战前”氛围的感觉似乎又强了许多。

作者系日本企业(中国)研究院执行院长陈言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