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雄混战的咖啡赛道上,Tims中国未来还要找到更强势的差异化竞争特点。
大多数人或许都认同,兼具功能性、成瘾性与社交属性的现制咖啡,是餐饮乃至整个大消费行业最好的细分赛道之一。
最近几年,中国现制咖啡市场的战事确实尤为激烈。今年9月,完成美股上市的Tims中国终于成为继瑞幸后,第二个获得上市公司身份的玩家,引发了不少舆论关注。
然而,Tims中国上市后的股价表现令很多人失望,特别是在同行瑞幸咖啡股价表现的衬托之下,更加明显。
那么,Tims中国未来市场发展前景究竟如何?公司成立以来的发展战略又有何值得借鉴的得失之处?
01.
含着金钥匙出生的Tims中国
Tim Hortons品牌,1964年创始于加拿大,比中国人熟知的星巴克还要早7年,而且在加拿大市场有彻底干翻星巴克的光辉历史。
很多人说,加拿大人都是以一杯Tim Hortons开启新的一天。
差不多从2018年开始,中国现磨咖啡市场渗透率迎来爆发迹象,资本市场也对此作出了强烈反应,很多零售咖啡品牌开始陆续获得资本青睐。
面对这一历史大机遇,Tim Hortons母公司RBI和笛卡尔资本于2018年合资成立Tims中国,开始进军中国市场,并于2019年2月在上海开出了第一家咖啡店。
说起这两位股东的来头,可都不简单。
公开资料显示,笛卡尔资本集团成立于2006年,管理着50亿美元以上的资金。在运作Tims中国前,笛卡尔资本还于2012年拿下了汉堡王在华的特许经销权。
而Tim Hortons母公司RBI更是全球知名餐饮集团,最新市值超过200亿美金。
可见,从运营团队到供应链,股东们都给Tims中国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不过,相比星巴克等一众餐饮外资品牌先行者,Tim Hortons终归是中国市场后来的抢滩者。
Tims中国所要面对的,不仅仅有星巴克等外资巨头的强力压制,还有以瑞幸为代表的中国本土连锁咖啡品牌的步步紧逼,甚至麦肯等传统快餐巨头们也都在跨界发力,争夺咖啡市场份额。
02.
唯有开店解忧?
Tims中国的管理层,是如何看待自身面临的竞争格局呢?
根据Tims中国在自身上市文件中的描述,中国的连锁咖啡布局中,有五个主要竞争维度:饮料、食品、数字化、性价比、便捷。
对此,Tims中国认为其在咖啡饮料品质、食品等方面都具备竞争优势,在数字化和性价比维度上也可以和瑞幸咖啡平起平坐,唯独在便捷性上还不足。
因此,公司管理层采取了保持高速拓店的模式,并将此作为品牌的核心战略。
公司原计划在入华后的10年内开设1500家店,到了2021年8月,管理层便大手一挥改成了到2026年底开出2750家。
为了实现快速布店的战略,Tims中国首先要解决的,是“子弹”问题。
2020—2022年初,Tims中国先后完成四轮大额融资,投资人包括腾讯投资、红杉中国、钟鼎资本等顶级机构。
同时,为了尽快实现上市造血,公司甚至选择了「SPAC+PIPE」组合上市模式,即间接的“借壳上市”,并在上市前最后一轮融资中,主动调低股权对价即对应市场估值也下降近3亿美元,将入场估值下调至14亿美元。
然而,在群雄混战的咖啡赛道,要想赢得“规模战”似乎并非易事。
受目前中国主力咖啡消费人群分布影响,根据平安证券研报的信息,Tims中国与一众主流咖啡品牌的选址高度相关,都主要位于商圈及写字楼。以上海、杭州为例,多数Tims中国门店附近500m内,就有2家甚至更多的星巴克或瑞幸门店。
其实,在一二线城市中,入华已有二十余年的星巴克,已经完成了大部分商业区黄金点位的布局。今年9月,星巴克发布战略愿景表示,公司计划到2025年,以平均每9小时开出一家新店的速度,新增开出3000家门店,覆盖中国300个城市。
可见,Tims中国未来要面对的下沉市场的布局挑战或将更大,一方面自身品牌知晓度相对更弱,另一方面下沉市场还有蜜雪冰城等一众“地头蛇”。
不过,更可怕的对手还是瑞幸——这个中国餐饮行业的新物种,在短短几年内完成了覆盖一二线城市到下沉市场的8000余家门店布局,成为中国连锁咖啡门店数的执牛耳者。
退一万步讲,即使Tims中国在2026年真的实现了2750家门店的战略目标,届时与星巴克、瑞幸的门店数差距依然很大。
此外,更值得关注的还是消费端的承载力。
很多人认为,当下中国咖啡市场的主要矛盾,明显是咖啡消费者不够用了。很多还算成功的连锁咖啡品牌,其实在产品上都在持续的“奶茶化”,从而维持了出杯量的增长。
不过,Tims中国CEO卢永臣认为:“咖啡这个行业是供给驱动消费的,供给越多,消费者群体才会越多,消费习惯才得以养成,因为咖啡本身是个健康的成瘾性饮料,用户只会越喝越多,关键问题还是消费习惯要养成,所以目前资本、供给、品牌增多,都是能快速加快市场教育的过程。”
同时,他认为“咖啡产业是个规模经济,只有规模达到一定优势,才能有品牌影响力,才能将采购、物流、房租等各项成本的优势体现出来。”
关于这一点,似乎与2020年下半年的海底捞CEO张勇“英雄所见略同”。
根据Tims中国财报显示,2020年、2021年、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及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三个月,公司自营门店同店销售额增长分别为7.4%、15.7%、0.7%及7.5%。
因此,关于未来公司的开店质量,我们还需要更多的时间来观察。
不过,面对增收却不增利的情况,“尽快实现盈利”是管理层需要面对的紧迫的现实问题。
最后,不得不说,疯狂开店,从而证明自己处于快速扩张期,是连锁餐饮公司获得或者维持高估值的必要手段。
因此,一句话:冲冲冲!
03.
战略最忌讳的就是我全要?
在上市申请文件和诸多的PR文件中,Tims中国一直强调,主打「咖啡+暖食」是其不同于其他竞品公司的有力竞争点。
的确,Tim Hortons最初名为“提姆霍顿甜甜圈”(Tim Horton Donuts),历史上确实有食品基因。
但在实际的产品和运营实践中,Tims中国似乎又存在诸多“矛盾和纠结”。
一方面,门店提供暖食是需要有匹配的后厨条件,对门店的规模大小、人力培训等有严格要求,才能确保现制口味和食品安全。
但Tims中国“模仿”竞品公司推出的“Tims Go”门店和“Tims Express”门店,显然是达不到这些要求的。而且这些小店提供的都是外卖和自提服务,也自然谈不上提供公司所宣传的“要给客户温暖空间体验”的品牌定位。
另一方面,抛开社交平台上消费者关于Tims中国暖食产品的评价,存在两极分化严重的情况,现在光是咖啡赛道选手入局“简餐”的就已经非常多了。
甚至可以说,至少在上海的咖啡圈,“咖啡+简餐”早已是一个潮流。比如星巴克和瑞幸在2022年加大了在烘焙品、甜品端的供给,推出“火腿可颂”“贝果”等。
而且,很多咖啡同行们推出的「咖啡+简餐」定价也很实惠,比如在Manner门店中,点一杯美式和一份素食藜麦南瓜沙拉,总共只需要40元。
因此,Tims中国主打的「咖啡+暖食」的差异化竞争点,是否真的有力,值得商榷。
其实,Tims中国这几年的战略动作非常多,除了丰富的各类店型打造,还进军零售化产品,官宣与中石化易捷旗下易捷咖啡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联名开发即饮咖啡(RTD),并在全国易捷便利店内销售。
近期,Tims中国还在上海开出了两家Tims“Coffee & Beer”门店,探索所谓的“日咖夜酒”模式。
小 结
开咖啡店,目前已经被验证的商业模式,要么像星巴克一样“卖空间”,要么像瑞幸一样“卖产品”。
前者依赖文化构建,这方面短期内很难有连锁品牌可以与星巴克相提并论;后者在瑞幸的衬托下,也很难再有其他现制咖啡品牌可以宣传自己的产品非常有“性价比”。
未来,Tims中国的竞争压力或许会越来越大,因为除了来自外部的竞争压力,品牌总部收取的特许权使用费在持续上涨的过程中,销售中外卖占比的提升也导致配送费压力持续增加。
对于很多现制咖啡品牌玩家而言,没有规模优势的同时,如果还失去了差异化,那就真的危险了,Tims中国或许还要找到更强势的差异化竞争特点。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