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海底捞云南菌菇工厂:一锅浓香好菌汤是如何产生的?

探访海底捞云南菌菇工厂:一锅浓香好菌汤是如何产生的?
2024年12月04日 17:32 红餐网

“刚从冷飕飕的大街进来,光是闻到这菌汤的香气就很抓人!”

“口感浓香,喝上两口整个人都暖暖的!”

“下雪天吃热菌汤真的挺搭。”

当全国多地下起了冬天的第一场雪,阵阵寒意反而成为了涮锅的绝佳伴侣。不少品尝到海底捞“浓浓浓菌汤锅”的食客都对这款冬季新品锅底赞不绝口,评价“锅”如其名,的确足够浓香,鲜美成了众多食客对新锅底的共同印象。

近日,记者走进海底捞云南工厂,共同见证来自大山的自然馈赠,探秘锅底浓香的美味源头。

慢火熬足60分钟的“浓浓浓菌汤锅”亮相海底捞1300多家门店

资深菇农严选、机械工序把关,食材好所以味更醇

好的锅底离不开源头好食材的层层把关。走进云南工厂的分拣车间,一排排分拣工人正在全神贯注地挑拣各式菌菇,他们既是分拣工,也正是土生土长的资深采菇人。作为原材料的第一道把关人,从小与菌为伴,丰富的经验让他们能一眼就能分辨出菌菇的种类与品质,并能从中快速筛出杂质异物,能被最懂菌菇的“本地采菇人”挑选认证,确保了原料源头品质。

菌菇作为餐桌上大家耳熟能祥的一道农产品,根据生产需求不同,都有着特定产品标准。如何判定菌菇好坏是促成一锅鲜美菌菇汤的第一道门槛。为此,海底捞设置了不同菌菇类型的专属标准,囊括产地、大小、成熟度等多个维度,在菇农经验上也建立了科学标准,进一步严格把控品质。

海底捞云南工厂菌菇分拣现场

为了确保菌菇的品质,从采摘到加工,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从云南楚雄南华县精选,每年端午节后农户上山采摘的头茬牛肝菌,菌子鲜嫩肥美,经过烘干后来到分拣工人面前,初筛工人快速去除泥脚、挑出杂菌、剔除杂质等异物,原料再经过工人二次选别后放入流水线,通过风力选别、磁力棒等13道工序筛选之后,最后经过金属探测仪确认是否仍然存在金属异物,才得到粗粉碎加工的0.5-1.5cm左右的菌菇颗粒。

接下来,这些菌菇颗粒将被统一运输至北京的蜀海央厨,在独立的粉碎车间进行物理超细粉碎,成微细菌粉(300-400目),再历经三段式熬煮,才最终运输到全国各地的门店,成为一份份热乎的浓浓浓菌汤。

区别于传统菌菇泡水熬煮的传统工艺,新的菌汤通过采取300目超细研磨工艺,类似抹茶粉、中药的成熟研磨工艺,将精选的新鲜菌菇充分研磨后再慢火熬煮。这样能够最大程度释放食材中蛋白和自身风味成份,从而充分释放出食材的原鲜味。

专属标准严格要求,倒逼供应商工厂全面改革升级

与供应商反复打磨、形成稳定的背靠背关系也是品质的关键之一。以今年海底捞的新晋供应商为例,从接洽算起,历经了长达1年3个月的磨合历程,期间通过反复测试整改,经历了层层筛查,才达成了正式合作。供应商总负责人马总回想起这段历程,还是不禁感叹其中的波折,“每次都把自己认为最得意的‘尖子货’都拿出来了,但总是反馈还差了那么一点。从初期盲测到中试环节,再到中途机构送检,以及最终产品确认再次送检,在1年多的产品测试中,光是样品就先后邮寄了13次,邮寄过十几种菌菇,需求量最大的一次,每种菌菇都送样了20多公斤,这是我与其他企业合作从未经历过的。”马总表示,“不过好在最后终于达成了合作,能为消费者奉上足够优质的云南菌菇。”

标准化的工厂同样是口味稳定的关键。海底捞对于工厂洁净程度、加工体系、设备管理等硬件标准也都有着严格规定,食安团队会依据准入审核表单,多次现场考察,审核各环节的细节标准,针对不合格项会提供人力、技术支持,帮助供应商完成整改,最终确保达到标准。马总谈到,“为了达到海底捞的生产加工标准,我们厂按照审查反馈,进行了3次系统性的整改,才最终达到了相关标准,过程虽然很不容易,都是一个细节、一个细节地优化调整,但这段整改经历,对于我们自身的品质,也是一次巨大的成长与飞跃。”

海底捞对于工厂的扶持整改,也很大程度上带动了云南菌菇产业的标准化升级,从过往粗放式的加工转变为更精细化的加工模式。马总分享到:“正式合作之后,光是工厂产量都翻了2倍,员工的工资也整体提升超过30%,也带动了不少菇农提升自己的采收标准,算是让行业卷起来了。”

“浓浓浓菌菇汤”免费试饮深受食客好评

正是不断创新探索,海底捞新锅底一推出就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热烈欢迎。11月10日正式上线后,截止12月3日,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海底捞1300多家门店,累计销量近140万份。海底捞执行董事、副总经理、产品委员会主任宋青表示:“浓浓浓菌汤上线以来,我们持续关注消费者意见和市场的反馈,不断精益求精满足顾客需求。未来,我们将持续探索,通过技术创新将山野美味端上消费者餐桌。”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