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余所中德高校齐聚法大 庆祝德国大学中国项目办公室成立五周年

五十余所中德高校齐聚法大 庆祝德国大学中国项目办公室成立五周年
2024年09月24日 11:26 法大科技成果转化基地

9月20日下午,联合44所德国高校的中国政法大学“德国大学中国项目办公室”成立五周年庆祝活动在中国政法大学海淀校区举行。中国政法大学党委书记胡明、科隆大学校长、德国学术交流中心主席尤布拉托·穆科奇(Joybrato Mukherjee)、拜罗伊特大学校长史蒂芬·莱布勒(Stefan Leible)、耶拿大学前副校长索斯滕·海因泽尔(Thorsten Heinzel)、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欧亚非事务部副主任夏青、科隆大学国际处处长苏珊娜·普洛伊肖夫(Susanne Preuschoff)、巴伐利亚州大学联盟对华高教中心主任邓菲力(Philipp Dengel)、亚琛工业大学国际处副处长迪特·扬森(Dieter Janssen)等领导和嘉宾出席。来自国内近20家中方高校以及30余家德方高校和机构的嘉宾出席了庆祝活动。中国政法大学21个教学单位的领导及教师代表参加了此次庆祝活动。副校长时建中代表学校致欢迎辞。副校长卢春龙与苏珊娜·普洛伊肖夫一同担任开幕式主持人。

(胡明在开幕式上致辞)

开幕式上,胡明代表学校向德国大学中国项目办公室成立五周年表示热烈祝贺,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法大国际交流工作和项目办公室运行的各级领导、中德各高校、机构的同仁表示衷心的感谢。他在致辞中介绍了法大的办学成果及对德交流合作发展历程。他表示,学校对德合作积淀深厚、成果丰硕,德国大学项目办公室是中德高等教育合作的又一重要里程碑,在深化中德人文交流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并且为法大深化对德交流注入了无限活力与能量。期待未来中德双方能够进一步创新合作方式,共同构建更多合作网络,聚焦优势专业学科,开展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合作,在中德建立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背景下,积蓄能量、再创辉煌。

(尤布拉托·穆科奇在开幕式上致辞)

穆科奇祝贺德国大学中国项目办公室成立五周年。他说,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举措,科隆大学自2007年起在中国设立代表处。2024年也正值德国学术交流中心(DAAD)在北京设立代表处30周年。在过去的17年间,科隆大学与包括中国政法大学在内的多所中国高校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特别是联合多所德国高校在中国政法大学设立中国项目办公室这一创举以来,更是推动中德高校以崭新模式深化教育交流合作。未来希望通过该平台,两国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合作取得更大成就。

时建中在致辞中重点介绍了我校对德交流成果,回顾了项目办公室五年来在促进中德方人员交流、科研合作等方面开展的各项工作,希望项目办公室继续发展桥梁纽带作用,与法大和国内高校携手谱写中德文化交流与高等教育合作新篇章。

夏青向德国大学中国项目办公室成立五周年表示祝贺。她介绍了国家留学基金委近年来在出国留学及来华留学资助方面的整体情况,以及通过该平台开展的对德交流一直保持稳中有进的积极态势。她表示,中国政法大学作为中德合作的重要窗口和桥梁,多年来不断探索创新、打造旗舰项目,为推动中德高等教育务实合作做出了积极贡献,为培养具备国际视野的全球化人才提供了高质量平台。德国大学中国项目办公室在推进两国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和世代友好方面持续发挥着积极作用,希望未来中德两国教育界同仁能够紧密携手、探索新合作机遇、培育新合作动能。

在随后近三个小时的交流会环节,与会专家、学者就当今国际形势下青年科研人员培养的挑战与机遇、法学教育国际化(以德国和中国为例)两项主题进行深入探讨和广泛交流。

就“当今国际形势下青年科研人员培养的挑战与机遇”议题,卢春龙和索斯滕·海因泽尔分别发表了精彩的演讲。中国政法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李居迁担任该议题主持人。卢春龙在演讲中阐述了青年科研人才发展的几个重要方面,分享了学校在实施人才支持计划、开展教师培训和培养工作、加强科研资助力度、推动成果转换、搭建国际化平台等方面的举措,他表示,当今时代高校青年科研人才培养面临着挑战和机遇,高校应继续完善青年科研人员管理评价机制,不断激发创新与发展活力,共同推进青年科研人员健康成长。海因泽尔在演讲中提到,青年科研人员培养面临诸多挑战,如资源竞争加剧、国际合作受阻等,但同时也孕育着新机遇,如数字化转型、跨学科合作兴起,他表示,促进青年科研人员培养应创新培养模式,加强国际交流,以人为本,助力青年科研人才破局成长。

就“法学教育国际化(以德国和中国为例)”议题,时建中和史蒂芬·莱布勒分别分享了中德两国在法学教育国际化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引发了与会者的广泛共鸣。比较法学研究院副院长谢立斌担任该议题主持人。时建中在演讲中详细介绍并阐述了中国政法大学实施法学教育国际化的“五大工程”,分享了法大国际合作交流概括、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成果、教师国际背景数据等,他表示,高校在法学教育国际化发展中需要注重多样性,特别是引进国际背景教师队伍、积极拓宽合作伙伴等方面,希望项目办公室继续发挥的积极作用,助力我校法学教育对外开放。史蒂芬·莱布勒做了题为“德国法学教育国际化”的主题演讲,介绍了德国法学学位设置、法律资格考试要求,阐述了德国法学教育国际化的具体举措,他表示,法学教育国际化必须跟上世界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是法学研究的重要方面,呼吁中德大学能够在培养国际化法学人才加强实际举措 、更进一步。

讨论及问答环节,由苏珊娜·普洛伊肖夫和邓菲力担任主持人。与会人员就德国高校英文课程开设情况、青年学者赴德研究机会及激励措施、中德大学国际化建设中的瓶颈等内容进行了深入交流,并展开热烈讨论。

交流会结束后,与会嘉宾还参观了校史展、图书馆等校园设施,进一步加深了对法大建设成果的了解。

此次活动不仅是对“德国大学中国项目办公室”成立五周年的纪念,更是中德双方在教育领域合作与交流的一次重要展示。未来,双方将继续携手前行,共同推动教育国际化进程,为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贡献力量。

出席庆祝活动的还有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山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武汉大学、深圳大学、青岛大学等国内高校的相关部门领导及专家学者;以及德国学术交流中心(DAAD)北京办事处、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中国)、慕尼黑大学、亚琛工业大学、吉森大学、波恩大学、马尔堡大学、明斯特大学、慕尼黑工业大学、海德堡大学、比勒菲尔德应用科技大学、北威州大学联盟、于利希研究中心、汉斯赛德尔基金会等德国大学、高校、研究机构及基金会的领导及代表。

作为系列活动之一,“中德法律框架学术合作研讨会”于9月23日在海淀校区举行。中德近50位学者就知识产权保护、出口管制、数据安全等方面的议题进行深入研讨。副校长卢春龙出席活动并致辞。

内容来源|中国政法大学新闻网

【延伸阅读】

根据中德政府签署的《中德合作行动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政府关于建立中德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的联合声明》、《中德法律交流与合作协议》等一系列政府间教育、文化与科技领域的协议精神,经多方积极磋商并经学校审议通过,决定在中国政法大学成立德国大学中国项目办公室。德国大学中国项目办公室于2019年9月在法大正式设立,旨在促进中德两国间的教育与文化交流,助力中德人文交流对话机制。目前,项目办公室合作伙伴覆盖44所德国大学及高校,包括2个大学联盟(包含36所大学)及2所大学。以上合作单位包括:中国-北威州联盟(包括科隆大学等6所大学及高校)、巴伐利亚州大学联盟/对华高教中心(包括慕尼黑大学等36所大学及高校)、亚琛工业大学、耶拿大学。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