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k.sinaimg.cn/n/sinakd20241125ac/737/w1024h513/20241125/59e8-4977a98f9629ac1d58e280845162b6ce.jpg/w700d1q75cms.jpg)
低空经济作为一种新兴的经济形态,正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它以民用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为主,在低空空域开展多种飞行活动,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低空经济涵盖了距离地面垂直高度1000米或 3000米以内的空域,具体高度视地区特性和实际需求而定。其主要产出形式包括低空运输飞行、低空作业飞行和低空休闲娱乐飞行等三大类。飞行活动的生产装备主要是各类航空器与作业装备,如油动-有人驾驶航空器、电动-无人驾驶航空器、无动力航空器以及热气球、飞艇等。2021年,全球民用无人机市场规模超过1600亿元。2023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已经超过5000亿元。低空经济具有产业链长、科技含量高、创新要素集中等特点。一方面,空中通勤、空中物流、空中旅游等众多新场景能够极大提高生产效率、生活品质和交通边界,重塑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另一方面,低空经济具有广阔前景、有望成为新的经济增长引擎。
发展历程全回顾
(一)国际发展之路
世界低空经济起步于农业服务,18世纪便开始早期应用探索。1920年后公务航空进入市场,二战推动技术进步,使得低空经济迅猛发展。1950年直升机进入低空经济市场,开始海上石油服务、山地救援等业务。截至2014年,全世界低空经济飞机保有量为34万余架。世界低空经济发达的国家如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巴西等,国土面积较大,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低空经济已成为它们国民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
美国以市场竞争型模式的通用航空产业基础抢占低空经济发展先机,拥有超过5000个通用航空机场,在册航空器数量稳定保持在20万架以上,飞行员数量突破80万人,对美国 GDP 的贡献率超过0.5%。美国先后发布了《先进空中交通(AAM)协调及领导法案》《先进空中交通基础设施现代化(AAIM)法案》等十几项法案政策。
日本基于“政府规划+企业参与+技术创新”模式,积极推进低空经济发展,明确产业扩张计划及商业化目标,依托产业龙头和研究机构,持续鼓励企业加大低空航空器的研发投入。
欧盟着力丰富低空经济应用场景,德国占据欧盟低空经济的领先位置,采用社会市场型模式,鼓励低空经济公司开发空中出租车、载人飞行器等低空产品。欧盟发布了《2022年管理计划:机动性与运输战略》《无人机战略2.0》等十几项战略指南。欧美20多个城市积极布局先进空中交通(AAM),推动低空创新和区域合作,针对各类低空无人机和飞行器的适航认证、生产标准、飞行管理等,推出系列政策指南,以更好地适应各类新形态的飞行器的运行和使用。
(二)国内发展历程
低空经济一词最早见于2010年4月17日出版的《安阳日报》,此后多次出现在地方官媒和各种论坛。2011年的相关文献先后对低空经济概念进行了定义,并将其作为一个广义上的经济形态概念,论述了其存在的理论与现实基础、产业构成等命题。
2020年6月,中央空管委办公室依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设立了低空经济研究机构“国家低空经济融合创新研究中心”,作为中央空管委办公室的经济研究智库单位和决策咨询机构。
2021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提出“发展交通运输平台经济、枢纽经济、通道经济、低空经济”,首次将低空经济写入国家规划。同年3月,国家空管委升格至中央空管委。
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低空经济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2024年1月1日起,《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正式施行,标志着中国无人机产业进入规范化发展的新阶段。
地方政府也纷纷投身低空经济发展赛道。如福建利用丰富的海岛旅游资源,支持开发低空旅游等新业态;四川和重庆等地推动低空飞行旅游与山地景点深度融合;上海依托 eVTOL 飞行器制造优势,着重攻关低空经济细分领域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现状与成就
(一)政策环境持续优化
2024年以来,中央和地方政府协同发力,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基础。中央层面,工信部、科技部、财政部、中国民用航空局等四部门联合印发《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明确以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为导向,为培育低空经济新增长极提供有力支撑。地方政府也积极响应,各地纷纷出台相关政策,积极拓展“低空经济+”发展场景。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已有29个省(区、市)将低空经济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将发展低空经济列入当地发展规划或工作任务。
(二)技术与创投热度
我国在低空经济的部分技术领域处于全球第一梯队,尤其是民用无人机产业发展迅猛,占据全球70%的市场份额。据中国民航局发布的数据,截至2023年底,我国已有超过126万架无人机,同比增长约32%。无人机在农业、物流、航拍等领域的应用已经日益成熟,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低空创投领域热度高,近五年来,全国低空经济产业企业共获得728次创投融资,公开融资金额的事件占比达到35.58%。其中,金额在1亿元至10亿元区间次数最多,融资金额在1亿元以上的事件共92次,占比12.64%。北京市商业航天和低空经济产业投资基金于2024年6月下旬设立,出资额100亿元,由顺禧基金与达晨财智共同管理。
(三)产业链初具雏形
我国低空经济产业链上下游环节基本完备。产业链上游主要为原材料与核心零部件相关领域;产业链中游主要包括载荷、低空产品、地面系统等相关产品制造及系统服务和保障;产业链下游主要为各类场景应用,包括飞行审批、空域管控及其它各类应用场景。
目前我国低空经济产业链短期内以供给为导向,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未来将向需求导向发展。例如,在无人机领域,整机制造商通过整合上游零部件与分系统资源,实现了无人机的整体设计与制造,推动了整个产业链的协同发展。同时,随着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等新型航空器的研发和应用,低空经济的产业链将进一步完善,为行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四)各地特色布局
各地加紧卡位布局,形成地区特色模式。湖南省于2020年成为全国首个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拓展省份,并围绕产业发展、市场培育等方面推出多项政策。如强化空域管理体制,制定了一系列规范和标准,为低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空域保障。
广东省以产业集群和生态优势为特色,形成了以深圳、广州、珠海等城市为核心的低空经济发展格局。深圳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在无人机、eVTOL 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珠海高新区低空经济产业聚集已初具规模,成立了低空经济产业联盟,并率先搭建并上线了全国首套全空间智能化体系服务平台暨低空服务运营指挥中心。
涵盖领域广探索
低空经济作为一种综合性经济形态,由低空制造产业、低空飞行产业、低空保障产业和综合服务产业构成,广泛涉及物流、农业、文旅、应急等多个领域,为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活力。
(一)物流领域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低空经济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前景日益广阔。2024年,我国低空物流市场规模已达数百亿元。以无人机物流为例,其具有灵活、高效、成本低廉等优势,能够实现快速配送、精准投递等服务。目前,各种类型、各种规模的无人机层出不穷,已经能够承担不同的物流运输任务。无人机的续航能力、飞行稳定性、载荷能力等方面也在不断提高,为低空物流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此外,航空货运作为低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将在物流领域发挥重要作用。随着全球贸易的不断发展,航空货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通过提高航空货运的效率和降低成本,将进一步推动航空货运在物流领域的应用,促进低空经济的繁荣。
(二)农业领域
四部门联合发文开启低空经济元年,农业低空领域前景广阔。在农业领域,可以利用低空无人机等技术进行农田灌溉、植保喷洒等作业,同时还可以应用于森林防火、环境监测等资源监测场景。
(三)文旅领域
低空经济为文旅行业带来“新视野”。作为低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低空和文旅一直在融合中不断发展。低空经济推动文化旅游消费场景推陈出新,也加速带动旅游服务业的转型升级。
(四)应急领域
低空经济在应急领域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紧急救援中,低空飞行器可以快速到达事故现场,运送救援人员和物资。例如,在自然灾害发生时,无人机可以进行灾情监测,为救援决策提供准确信息。此外,在消防救援中,无人机可以进行火灾侦查、灭火等工作,提高救援效率。在医疗救护中,低空飞行器可以快速转运病人,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治疗时间。总之,低空经济涵盖领域广泛,在物流、农业、文旅、应急等多个领域都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逐步完善,低空经济将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前景分析
(一)市场需求与政策支持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对低空飞行器的需求日益增长。在农林领域,植保无人机等低空飞行器能够高效地进行农药喷洒、种子播种、作物监测等作业,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例如,我国农业领域无人机社会保有量超过20万架,“飞牛”在农村的广泛应用,使得过去靠人工一整天才能完成的农事,现在几十分钟就能干完,不仅省时省力,还能降本增效和减少农业污染。
在安防领域,无人机可以进行巡逻、监控、侦查等任务,为公共安全提供有力保障。比如在森林防火中,无人机可以快速发现火源,及时传递信息,为灭火行动争取宝贵时间;在边防巡检中,无人机可以高效地监测边境动态,防止非法入侵。
政策方面,国家高度重视低空经济的发展。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低空经济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2024年1月1日起,《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正式施行。此外,工信部、科技部、财政部、中国民用航空局等四部门联合印发《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为培育低空经济新增长极提供有力支撑。各地政府也积极响应,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将发展低空经济列入当地发展规划或工作任务。
(二)空域管理与社会支持
创新空域管理模式是低空经济发展的关键。目前,我国正积极探索从管制为主转向服务为主的空域管理模式,管理对象和主体也在发生转变。
地方政府应抓住机遇,协同成立低空管理部门,并加大各个方面的建设投入,尽快建立军民地三方空管体系。湖南作为全国第一个全域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拓展省份,在军队特别是空军、民航的大力支持和协调下,创造了十二项全国第一,全省域实现了低空空域协同运行管理,飞行计划由过去的几天以上变为提前两个小时,最快11分钟报批。
建设新型空域管理系统对于低空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以《北斗网格位置码》为基础打造的低空立体交通红绿灯系统,或许是目前解决低空空域管理的最佳方案之一。该体系已经在浙江、安徽、上海等地开展试点建设。
全社会共同努力支持低空经济发展。企业积极布局低空经济领域,如超图软件立足在空间智能领域以及民航业务的优势,大力布局低空经济领域,建立低空经济数据交易专区,打造低空空域数字孪生平台等多应用系统。
各地也纷纷出台政策支持低空经济发展,如深圳、山东、上海一区、黑龙江等地相继出台政策措施,明确对低空经济企业资助条件及标准、支持低空经济科技创新、支持低空基础设施建设、支持低空飞行应用场景拓展等内容。相关部委拟设立低空经济专管司局,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规划,明晰权责,制定标准,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国家空管委原副局长杜强强调地方政府在空域管理方面应有责任、可有责任、必有成效,要处理好和军民航的关系、经济效益与综合效益的关系、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工信部将从加强顶层谋划、加强多场景应用牵引、推动信息技术与装备发展融合创新、完善产业法规标准体系等四个方面着力推动低空产业发展。
低空经济的广阔前景
低空经济作为新兴产业,未来前景极为广阔。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持续支持,各类低空航空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并将在更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从市场规模来看,据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已经达到5059.5亿元,同比增速高达33.8%。2030年有望达2万亿元;据《客运 eVTOL 应用与市场白皮书电子版》,至2030年,中国 eVTOL 市场规模有望达千亿级别。如此巨大的市场潜力,吸引了众多企业纷纷布局低空经济领域。在应用领域方面,低空经济将不仅仅局限于现有的物流、农业、文旅、应急等领域,还将不断拓展新的应用场景。例如,在城市交通领域,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有望成为未来城市空中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缓解地面交通压力;在能源领域,低空飞行器可以用于风力发电场的巡检和维护,提高能源生产效率;在环保领域,无人机可以进行大气污染监测和水质监测,为环境保护提供有力支持。
政策持续推动低空经济发展
政策的持续推动将为低空经济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国家层面:不断出台政策支持低空经济发展。
![](http://k.sinaimg.cn/n/sinakd20241125ac/309/w1727h982/20241125/bbe5-dde1ceee11db0db2767087425bfe4b50.jpg/w700d1q75cms.jpg)
![](http://n.sinaimg.cn/finance/pc/cj/kandian/img/article_pic05.png)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