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经济性政策如何影响中国经济

非经济性政策如何影响中国经济
2023年12月19日 14:26 圆方你怎么看啊--

要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环保等政策协调配合,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强化政策统筹,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加强经济宣传和舆论引导,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

——202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本文是圆的第681篇原创

前几天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有一个新的提法,叫做“非经济性政策”。

等了三四天,也没有见有人系统的分析“非经济性政策”这个“名词”。要知道中国这个级别的会议上,所用的词,大多都是有“深意”的,在力求准确的前提下,尽可能的把该说的和不该说的都要涵盖进去。

同时,很多词语的作用,往往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比如俄乌战争一开打,咱们外交部门的表态是:

中方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秉持客观公正立场,积极劝和促谈,按照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身立场,始终坚定站在和平一边,站在对话一边,站在历史正确一边。

今天看,依然是恰当的。

所以“非经济性政策”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而非经济性政策是如何影响中国经济的?

大家好,我是圆方,今天我们一起聊聊:

非经济性政策如何影响中国经济

维特根斯坦曾经说过“语言是哲学的界限”。他认为:

语言是人类思考和交流的工具,但同时也是限制我们理解世界的障碍。

所以,对于一个词语的“理解”很多时候决定了我们怎么理解这个世界。所以,如果一个词,就是简简单单的听过,而没有思考过这个词背后所代表的真实意味,那么大概率是很难对“现实世界”有所洞察的。

书归正传,那“非经济性政策”具体是什么意思呢?

有人会认为,非经济性政策是保障那些不以盈利为目的,但又涉及国计民生、国家稳定和安全的“国之大者”的行业得以推进和运行的政策。

也有人认为,非经济性政策是指政府在某些特定领域或问题上采取的措施,这些措施不是直接针对经济领域的,而是涉及社会、文化、教育、科技、环境等非经济领域的政策。

这两种理解对么?圆方认为,这样理解大概可能也许是不对的。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这一段的是这么说的:要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环保等政策协调配合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强化政策统筹,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加强经济宣传和舆论引导,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

按个人理解,前面这些列出来的诸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就业政策、产业政策、区域政策、科技政策、环保政策……这一系列政策都应该属于“经济性政策”。

因为这些,都直接作用于经济,与此同时,这些都和一个东西分不开,那就是“钱”,财政、货币自不用说,而不管是促就业,培产业,强区域,搞科技,查环保,哪一个都离不开钱,没有钱,这里面哪个都搞不成。

那么“非经济性政策”,大概要符合两点:

第一,并不用怎么大笔花钱。

第二,并不直接作用于经济。

但是这些政策又直接影响着大家的预期和投资信心,简单说就是“影响心态”的政策。

影响的是什么心态?就是那个比黄金还宝贵的“信心”。

从这一年的情况来看,大家现在的信心怎么样?从今年以来金融数据就能看出一二。

自年初以来,M2、M1余额增速一路走低,目前两项数据增速均为年内最低值。数据显示,11月,M2同比增长10%,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3个和2.4个百分点;M1同比增长1.3%,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6个和3.3个百分点。至此,M2-M1剪刀差也进一步扩大至8.7个百分点。

M2-M1保持较宽剪刀差,主要是国内定期存款量占比仍维持高位,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决策方面整体仍偏谨慎造成的。如果再去看这些数字背后的情况,就更加清晰。

数据显示,11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09万亿元,同比少增1368亿元,如果再考虑到,政府债券净融资1.15万亿元,同比多4992亿元。就大概知道少增的主要是哪方面了。

简单来说,作为市场的主体,许多企业没有选择“乐观的预期”,而是选择用脚投票,去做“保守的投资”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个略显尴尬的情况?

按照国安部发文《国家安全机关坚决筑牢经济安全屏障》中所说:

一些别有用心者无视这一基本逻辑,选择性忽视三年疫情及局部地缘冲突带来的全球性经济创伤和不利影响,忽略西方持续对华“脱钩断链”、遏制打压形成的强大阻力,以“贼喊捉贼”的方式,恶意编造我“安全替代发展”“排挤外资”“打压民企”等虚假叙事,重弹“中国威胁”的陈年老调,故意制造、挑动和放大安全和发展之间所谓不可调和的矛盾,其真实目的是扰乱市场预期和秩序,阻断我国经济向好势头。

那么?问题来了:

为什么这些“子虚乌有”的负面判断会被广泛传播?

为什么这些“莫须有”的说辞会被人轻易信以为真?

为什么从人民群众到企业都相信了这套叙事逻辑?

除了有人在“恶意唱空”以外,这或许就跟本文说的“非经济性政策如何影响中国经济”有关。

想找解决问题,不能把问题停留在提出问题,而是要拆解问题,分析问题,找到关键要素,这样才有可能解决问题。

那么想要解决“非经济性政策影响中国经济”这个问题,我们不说一些“大词”和“宏观叙事”,或许从一个一个小切口拆解,看看哪些非经济性政策影响了大家的信心和预期,可能能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

我们一个一个拆解来看:

1.“安全替代发展”

说中国“安全替代发展”,很多是从产业政策说的,个从产业端来看,想来这两年从“安可”做到“信创”,赚到不少的小伙伴,大概比较懂一些。

(解释一下:“安可是安全可靠的简称,信创是信息技术创新的简称,前期叫安可,现在都叫信创,目的是从基础硬件、基础软件、应用软件到信息安全各个方面,通过自主研发和推广自主化、国产化的技术标准,从信息安全角度出发,达到自主可控,解决核心技术“卡脖子”的问题,不受制于外国技术。至于为什么名字从“安可”变成了“信创”,中间的点大家自己品一品……)

不过如果说这就叫做“安全替代发展”,就有些偏颇,因为不管是哪个国家,都会有些产业政策安全政策。美国从芯片法案到一系列政策,都有这些体现,包括印度,不也是要求必须“国产化率”多少多少……

而个人认识到的的“安全替代发展”,其实很多时候体现的是在各级部门,在我们每个人,“风险偏好”层面。一些政策和一些问题的处理结果,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

前几天有写过一篇从大学校园的封闭,看“安全”是如何变成“按权”的里面大家争论最多的,就是大学的“安全”和“开放”之间的矛盾。

许多家长在文后留言:“大学必须封闭,不能让孩子被社会的“不良风气”影响,不能让孩子被社会的“闲杂人等”骚扰”,因为孩子不能出任何问题!”。这种心态,其实才是“安全和发展”矛盾的体现。

说一个亲身经历的小事,前一段受邀参加泰国的“中国华商大会”,那一段缅北诈骗比较受关注,去泰国也是重点关注区域。

所以,在出境的时候,被海关的同志大概盘问了十几分钟:是哪里的,做什么的,为什么去,去干什么,对接人是谁,行程怎么样”,其中一些还要提供证明材料。

虽然个人特别理解这是海关的同志为了我的“安全”着想,害怕我出任何一点点的问题。不过同时,当时看着漫漫长的队伍,在一遍一遍被问询的过程中,多少是有些“焦躁”的。

同样的事情还发生在学校,就拿前两天被热议的“孩子课间十分钟不让去走廊”来说。很多中小学都存在“课间保持安静,不追逐打闹”的规定“不串楼”“不在走廊奔跑”是普遍规定;一还有一些学校设置课间安全管理制度,设置课间活动监督者,可能是值日学生,也可能是当值的巡查教师,如果有学生违反课间秩序,会给学生所在班级进行减分甚至取消评优等。

为什么会这样?主要还是出于“安全”考虑,“由于抓校园安全,学生在校园内出现安全的事故教师要负责任,所以很多老师由于怕负这个责任,就要求学生下课的时候不能进操场,这个要求显然是不合理的。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的要求是对学生安全负责,学校老师说(因为)我对你的安全要负责,所以如果你出了教室、出了走廊,到操场上去了,我就没有办法对你的安全负责。”

(参见当下社会的根本问题,到底是什么?

所以,如何把握好“安全的度”,如何让一些本不该为“安全负责”的人不背负那么大的压力,如何让每个人成为自己“安全”的第一责任人,或许才能解决“安全替代发展”的问题。

2.“排挤外资”

应该说,近年来,中国开放的大门是越来越开的。

近年来,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旨在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并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如推出数十条务实举措来增强外商投资信心。

包括商务部等部门也在进一步放宽外资准入,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利用外资水平。此外,中国还在制造业和服务业领域进一步扩大开放,特别是在汽车制造业和服务业领域。

与此同时,中国还积极推动国际合作,包括在“一带一路”倡议中推进了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合作项目,表明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也为外资提供了合作机会。

但是,但是,但是,为什么这些年很多地方感受,来中国的外国人越来越少了呢?

其中,当然有部分媒体妖魔化中国的原因,同时也要看到,其中很大一点原因,就在于“不方便”。

这个不方便主要体现在“缺少配套”和“数字鸿沟”上。

先说缺少配套

疫情三年的阻隔,让绝大多数“配套于”全世界游客来华的业务的公司,几乎消失了了大半。

不管是国外的做来华游的旅行社,还是中国外国外的旅游宣传。因为前些年无法达成成交,所以声量几乎没有。

这个恢复,或许是需要一个较长周期的时间(预计2024会有好转)。所以现在能来华的,大多是政府招商邀请的团队,和过去熟悉中国的朋友。

与此同时,很多地区的配套设施。因为三年没怎么接待过“外国人”,或者系统跑不通,或者便利性很差。比如我们习惯的扫码小程序这些,对于一个没有“微信”和“支付宝”的“歪果仁”,他们如何适应今天中国特色的“数字化”生活呢?这些都需要时间去改善和优化。

再看数字鸿沟

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中外在主流app的使用上是有鸿沟的。前些天,某地法院不就强调“只要你在国内使用翻墙软件,不管你的目的是什么…都属于非法行为”

好的,我们换位思考🤔

如果你是一个中国人,今天去外国不管是旅游还是工作,你想要正常使用微信,微博,抖音,小红书,B站都无法打开,想要在线会议和远程办公都无法实施,你是否会考虑去这个国家。

特别是如果你采取一些特殊办法登陆的话,可能还会“违法犯罪”甚至“被没收所有非法收入”,那你会去么?

身在中国,我们大概率会觉得这就是一个极小概率事件,但是但是,如果你去一个陌生国家。你会不会被这些“问题”吓住呢?

今天我们每一个人花在虚拟世界,花在网上的时间越来越多。如果数字化鸿沟不解决(或者有便利化措施),那么现实的隔绝也很难被打破。

3.打压民企

最近关于“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以及鼓励民营企业信心的政策不停的在出:

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发布……

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宣布设立民营经济发展局……

11月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强化金融支持举措 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通知》提出支持民营经济的25条具体举措……

可以说,过去很长时间没有出台的政策,过去很长时间没有落地的方案,短短几个月中,跟不要钱一样的往外甩。(感觉就好像是打掼蛋,上家刚出个对二,你上来就是同花顺炸了一样。)

不过不管是从资本市场还是日常经营,大家似乎都反应平平,并没有真的“为之所动”,这又是为什么呢?

那是因为虽然政策出了很多,但是实际落地的效果,以及最真实体感的改进却不尽如人意。这是为什么呢?

举一个今年登上热搜的事件来说说吧:

9月8日,山东临沂郯城县女子“亮证”威胁理发店老板事件

在服务过程中,店主出于专业和好意,建议女子“不要把头发拉直,可能有损发质”,而女子直接拿出手机,亮出证件对徐先生说“你做不做,做不做,这不能做吗?你随便,我今天要做。”

还威胁徐先生说:“我不给你废话,我给你看了我的证了。等一会儿我换身衣服(制服)回来(检查),我今天一定来,我再给你看一遍(拿出手机亮证件)。我回去换衣服(制服),我一定会叫上我们大队的人来(检查)。”

令徐先生更没有想到的是,第二天郯城县税务局工作人员就到他理发店查税了,而且是轮番变着法查。

虽然事情闹大了之后,该女子上门道歉了。但是最后这个“有权任性”的女子受到了什么惩戒了呢?官方通报是“给予记大过处分,并在2023年禁止她参加任何评奖评优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规定,寻衅滋事罪的定罪标准有一条是: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三百九十七条规定:滥用职权罪定罪标准有一条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超越职权,违法决定、处理其无权决定、处理的事项,或者违反规定处理公务,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这个重大损失起点是,直接经济损失20万元以上)

说实话,对于老百姓来说,最大的恐吓不是来自于黑社会的恐吓,因为相信有党和政府会给大家撑腰,那恐吓来自于政府工作人员,如何办?而这个事情,最终全网数亿的关注,给当地营商环境带来的损失,远不止几千万……

而处理结果,不能算“罚酒三杯”吧,也最多算是“息事宁人。”

正所谓,法不可知则威不可测。如果任何一个“公务人员”就有权利伤害任何一个“企业公司”而几乎不用付出什么代价

那么所有的经营者都会陷入到一个不安全,不放心,惶惶不可终日的氛围。

而这,只是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影响企业投资信心的一点点🤏问题。更多的更严重影响信心的,诸如政府及平台公司的欠款,新官不理旧账的无奈,甚至反复强制更换门头的荒唐……

其实,就是这些和每一个企业,切身相关的事情“小事情”,再慢慢的消磨着信心。

你要说这些算“打压民企”吧,应该也算不上,但是这些事情的确很难在国企央企身上出现……

这种“不被伤害权”的差异,或许就是“非经济性政策”的一种体现。

所以,什么是非经济性政策?

这些政策又是如何影响中国经济,如何影响到我们每一个人的?

或许大家读完这篇文章,会有了一些不同角度的理解。其实这些政策,这些事情的处理方式,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对于未来的预期。

“预期管理”为什么这么重要?

因为大部分投资,投的都不是现在,而是投的未来。如果大家对于未来没有憧憬,没有对于当代“中国梦”的渴望,那么无论是促进投资还是消费,都是事倍功半。

真心的希望,未来能够在认识到这些问题的根结后,真正把这些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强化政策统筹,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加强经济宣传和舆论引导,也真正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

PS:本文将近6000字,出差在外码字不易,希望所有的小伙伴点赞,在看,分享三连支持一波,让这篇文章被更多人看见。

毕竟,我们怎么样,中国就怎么样!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