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是否会让“官僚主义”变成“落后生产力”?

新技术是否会让“官僚主义”变成“落后生产力”?
2024年06月15日 23:09 圆方你怎么看啊--

“官僚主义”这个词,今天大家一听,应该是一个及其充满“负面”感的词汇。我们每个人所感知到的官僚主义,比如它使人非人化的考核倾向,比如文山会海的形式主义,比如它的不合理、压抑和僵化。相信很多人都有感知,也充斥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而且,“官僚主义”似乎也不分文化,不分土壤。

硅谷创业教父保罗·格雷厄姆(Paul Graham)2022年的时候在自己的推特上写下了一句话:我听说谷歌正在变成一个极其官僚主义的公司。之后谷歌也在首席执行官“劈柴哥”(Sundar Pichai)的带领下,开始了一轮轰轰烈烈的“去官僚化”的“简单冲刺”(Simplicity Sprint)运动。

而在中国,“官僚主义”大家也不陌生。早在建国初期的1951年,中共就开展三反运动(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到了60年代,毛泽东主席认为中国出现了一个“官僚主义者阶级”,十八大之后,中央立即推行反“四风”运动(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而在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就有三次笔墨明确提及形式主义与官僚主义问题。

但为什么,很长时间以来“官僚主义”这个事情,大家都这么不喜欢,为什么又不能彻底解决呢?

大家好,我是圆方,今天我们一起聊聊:

新技术是否会让“官僚主义”变成“落后生产力”?

从现代化的组织形式诞生开始,官僚主义就成为伴生物。什么的伴生物?科层制。

写过《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马克斯·韦伯( Max Weber,1864-1920)还写过一本知名度小一些的书《社会和经济组织的理论》,但是这本书所提出的“行政组织理论”,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韦伯在书中说,任何组织都必须以某种形式的权力作为基础,没有某种形式的权力,任何组织都不能达到自己的目标。人类社会存在三种为社会所接受的权力:

  • 传统权力(Traditional Authority):传统惯例或世袭得来;

  • 超凡权力(Charisma Authority):来源于别人的崇拜与追随;

  • 法定权力(Legal Authority):理性——法律规定的权力。

而其中,只有法定权力才能作为行政组织体系的基础,其最根本的特征在于它提供了慎重的公正。原因在于:

(1)管理的连续性使管理活动必须有秩序的进行。

(2)以“能”为本的择人方式提供了理性基础。

(3)领导者的权力并非无限,应受到约束。

为此,韦伯勾画出理想的官僚组织模式(Bureaucratic Ideal Type),具有下列特征:

1、组织中的人员应有固定和正式的职责并依法行使职权。组织是根据合法程序制定的,应有其明确目标,并靠着这一套完整的法规制度,组织与规范成员的行为,以期有效地追求与达到组织的目标。

2、组织的结构是一层层控制的体系。在组织内,按照地位的高低规定成员间命令与服从的关系。

3、人与工作的关系。成员间的关系只有对事的关系而无对人的关系。

4、成员的选用与保障。每一职位根据其资格限制(资历或学历),按自由契约原则,经公开考试合格予以使用,务求人尽其才。

5、专业分工与技术训练。对成员进行合理分工并明确每人的工作范围及权责,然后通过技术培训来提高工作效率。

6、成员的工资及升迁。按职位支付薪金,并建立奖惩与升迁制度,使成员安心工作,培养其事业心。

而这,就是“科层制”。

韦伯笔下的科层制,本质上就是一种官僚体系。而官僚主义就是从科层制中发展出来的一种负面结果。所以“官僚主义”既是一种合理化的社会结构,同时也是一种结构的弊病。

事实上,“官僚主义”很长时间都是一种“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在进入现代社会前,大部分国家是没有能力,构建“科层制”的,大多只能通过宗教或者“封建”的方式,来构建国家和组织权利。

国家如此,企业就更是这样,而没有科层制,组织是很难做大的。如果你创业过就知道,管理十个人,和管理一百个人,和管理一千个人的难度和挑战,是完全不一样的。而只要人数到了一定规模,处于一个人处理信息的负载要求,“委托管理”,就必然会出现,而为了划分好责权利,“科层制”也就出现了。

所以科层官是当代人类进入工业文明以来社会高度专业化、分工化和组织化的必然结果。

很长时间以来,“科层制”似乎都无法被替代,虽然在现代社会“科层制”,或者说“官僚主义”的弊病越来越多,诸如效率下降、响应速度低下、决策质量不高、部门协作不畅和与社会脱节等等等等……

但是,不用“科层制”,又怎么办呢?

实际上今天,伴随着新技术的出现,我们正站在一个“ 取代科层制”的节点下。网络技术、大数据技术、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等一系列突破性的信息技术,从而逐渐重构整个人类社会形态。

各个组织,从政府到企业,或许都会围绕着新的技术逻辑,重塑管理和协作的架构。

比如在过去,或许需要人资部去一对一面谈,去了解团队所有人的动态和心理变化,然后再去和领导汇报。而人资部本身,以及去考核的人本身,也会带有倾向性。

但是如果采取人工智能,人工助理去面谈,之后生成报告,就可以有效的避免“委托管理”的问题,也能有效避免信息被隔绝的可能。

又比如,在过去很多时候很多组织,内部想协调点事,比外部还要难的多。但是在现在一些办公软件的加持下(比如飞书),在“OKR”对齐和“异步协同会议”,“组织知识沉淀”的帮助下。优化的好的情况下,很多内部的流程,可以不需要“人”的确认。以任务,以目标为导向,而不是以管理,层级为导向,可能会成为越来越多组织的选择。

所以,“官僚主义”这个曾经的“新质生产力”,今天,或许在新技术的“加持下”会慢慢变成一个“落后生产力”的代表。而背后的逻辑则是,适应“新质生产力”的组织,终究会战胜不适应“新质生产力”的组织……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