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在今年的预测文章《2025,世界会更好么?》有伙伴留言问圆方:
想请教下,未来3-5年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和渗透率达到发达国家历史的水平时,相关的娱乐性产业,如汽车文化,赛车等产业会有机会吗,有机会的话可能会是怎么样的画面,例如大部分人消费明星生产,还是类似抖音的模式,既生产又消费。
这位伙伴的问题提的其实很好。
一个好问题一般是:
“趋势上正确,寻求一个事实的答案”。
相对比,一个差问题一般是:
“趋势上错误,寻求一个情绪的答案”
例如:日本氢能源汽车如果弯道超车,中国新能源这些年努力是不是就白费了……
02
1985年彼得・德鲁克出版了他的经典著作,《创新与企业家精神》,在这本书中,德鲁克指出了组织可以利用的七个创新来源,包括意外事件、不协调、流程需求、行业结构变化、人口结构变化、观念变化和新知识。
上面这为伙伴提到的,其实就是一个“观念变化”所带来的“创新机会”。那这样一个创新机会应该如何抓住呢?
在书中,德鲁克提到两个观点,分别是:
“杯子是半满的”和“时机问题”
“杯子是半满的”是说:从数学的角度来看,“杯子是半满的”与“杯子是半空的”毫无差异。但这两种陈述方式所表达的意义完全不同,产生的影响也完全不同。如果普遍感知从将杯子看成“半满的”转变为看成“半空的”,那么就会有很多创新机会。
“时机问题”是说:基于感知的创新存在一个关键问题:时机。时机十分重要。在利用感知变化时,创造性模仿不起作用。创新者必须首创。然而,时机尚未成熟就利用感知变化,没有比这更危险的了。许多现象看起来是感知变化,其实只是一时的狂热而已。它们往往一两年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最后,在这个一个章节,德鲁克总结:
任何领域中成功的创新者大都离他们创新的领域很近。唯一使他们与众不同的是他们对机会的警觉性!
03
回到这位小伙伴的问题:
未来3-5年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和渗透率达到发达国家历史的水平时,相关的娱乐性产业,如汽车文化,赛车等产业会有机会吗?
其实这个问题,还是有一些BUG。我们看看统计数据吗,我估计这位伙伴说的“渗透率”应该指的是“每千人汽车保有量”。
2023 年,美国每千人汽车保有量约 834 辆。而 2023 年中国汽车千人保有量约为 237 辆左右(2024年是244)美国人均汽车保有量是中国的 3.5 倍左右。
同期,整体欧盟平均水平在 571 辆 / 千人左右。中国的人均汽车保有量仅为欧洲的 40% 左右。日本每千人汽车保有量为 659 辆;中国 2023 年汽车千人保有量约为日本的三分之一左右;韩国每千人汽车保有量为 501 辆12。中国 2023 年汽车千人保有量约为韩国的一半左右。
从这个“差距”相比大家就能明白为什么政府2024就开始鼓励“汽车消费”,因为确实潜在的市场增量空间是很大的。如果这个差距在未来3-5年要追上的话,意味着中国的汽车保有量要从3.5亿上升到7亿量左右。
2024年中国汽车销量大概是3100万辆,如果要在五年内赶超世界发达国家水平,那么意味着在2030年之前,我们应该会见证中国单年汽车销量超过7000万辆的记录。这个记录能达成么?难度还是不小的……
不过这位小伙伴说的机会存在么?其实是存在的。
因为中国很大!
根据公安部去年7月8日发布的公告,全国96个城市汽车保有量超过100万辆,同比增加8个城市,43个城市超过200万辆,26个城市超过300万辆。其中,成都、北京、重庆汽车保有量超过600万辆,上海、苏州、郑州汽车保有量超过500万辆。
即便全国的汽车保有量很难再3-5年全面赶上发达国家水平,但是这26个超300万辆的城市,大概率这种文化趋势已经形成了。
04
实际上,这些年,这些机会已经出现很多了。
比如自媒体,这些年大家都知道,自媒体中,恰饭恰的最开心的就是汽车自媒体了。根据统计,中国头部汽车自媒体顶流账号年入过亿。2024 年 1 至 7 月抖音平台商业软广合作费用前十的汽车博主中,收入最低的也有 895 万元。
至于提到的“汽车文化”,多元化的文化体验已经有了很多落地的项目。比如更多以汽车为主题的博物馆、展览馆、主题公园等,展示汽车的发展历史、经典车型、未来趋势等。就在去年10 月 24 日,比亚迪投资的“迪空间”正式开业,整体建筑共四层,建筑面积约 1.5 万平方米。是比亚迪打造的首个新能源汽车科普馆,通过能量环剧场、动力简史、钱学森之信、能源危机、能量花园、新能源崛起等展项,呈现人类交通工具的能源发展演变过程以及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崛起之路。
赛车,自然也有很大机会。其中圆方个人最看好的是“无人驾驶”赛车,在封闭路段,把各个头部品牌的“智驾”团队拉出来,搞一个“无人驾驶”比赛,一定关注度很高。或者找个越野路线,搞一个无图“智驾”无人越野赛,一定也能验证谁的技术更牛。
其实再这样一个确定性的趋势下,机会是无限多的。但是,正如德鲁克所说:
任何领域中成功的创新者大都离他们创新的领域很近。唯一使他们与众不同的是他们对机会的警觉性!
你对于“机会的警觉性”够么?
祝好!
圆方
2025年1月4日
PS:如果有小伙伴向圆方提问的,都可以在《2025,世界会更好么?》这篇文章下面留言。如果有好的问题,圆方都会开单章具体来解答。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