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行党建“冰火两重天”:警示教育馆热火朝天,官微却“静悄悄”?

交行党建“冰火两重天”:警示教育馆热火朝天,官微却“静悄悄”?
2025年03月24日 10:41 行长高参

现象:一边高调建馆,一边官微“躺平”

2025年,交通银行在党建领域动作频频:筹建“从严治党警示教育馆”,誓言推进党纪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还多次在工作会议中强调“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但吊诡的是,其官方党建公众号“交银党建”却仿佛按下了暂停键——2024年仅发布一篇文章,2025年至今更是零更新。  

这个号称“服务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平台,专栏设置齐全,目标宏大,却活成了“僵尸号”。一边是热火朝天的线下警示教育,一边是线上阵地的“静默无声”,交行的党建似乎陷入了一种“分裂感”。  

---

矛盾:口号与行动的“温差”从何而来?

1. 线下“用力过猛”,线上“敷衍了事”?

   交行的党建并非没有成果:四川省分行通过科技金融专班助力近4万家科技企业,广东省分行以“四个强化”推动业务与党建融合,总行更是在“五篇大文章”中屡屡强调党建引领。但这些鲜活案例,却未在“交银党建”官微中见踪影。  

   问题来了:若党建成果丰硕,为何宣传阵地“藏着掖着”?若警示教育馆是“内化于心”,官微的荒废是否暴露了“外化于行”的敷衍?

2. 形式主义阴影下的“两张皮”  

   中央多次强调党建要“真抓实干”,但交行的实践却让人嗅到一丝“重仪式、轻实效”的气息。警示教育馆的筹建固然重要,但若配套的宣传、互动、反馈机制缺失,很容易沦为“面子工程”。反观其官微简介中的“理论学习”“典型案例”等专栏,更像是一纸空谈。  

   更讽刺的是,交行在其他领域的新媒体运营(如“交银微银行”)却风生水起,互动量甚至因SVG图文创新而飙升。党建宣传的“冷”与业务营销的“热”,是否暴露了潜意识里的功利倾向?  

反思:党建不是“打卡”,而是“扎根”

1. 新媒体时代,党建需要“破圈” 

   年轻人活跃在社交媒体,基层党员也需要更接地气的学习方式。若官微长期“停更”,如何传递政策、凝聚共识?交行在数字金融中能推出“信用就医”等创新,为何党建宣传却停留在“上世纪画风”?  

2. 警惕“运动式党建”的陷阱 

   筹建展馆、开会学习固然必要,但若缺乏持续性的跟进和反馈,很容易陷入“一阵风”模式。党建的核心应是融入日常业务、解决实际问题,而非追求“场馆气派”或“会议数量”。

3. 透明化与参与感才是生命力**  

   公众和员工不仅想看到交行的“党建成绩单”,更想了解背后的故事:警示教育馆如何设计?党纪学习如何触动员工?基层党员如何发挥作用?这些内容若仅停留在内部闭环,党建的“公信力”难免打折。  

呼吁:别让党建沦为“冰火游戏”

交行作为国有大行,党建本应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灵魂”。但若线下线上“冷热不均”、口号行动“表里不一”,不仅削弱了党建的实效性,更可能损害公众对国有大型金融机构的信任。  

建议三步走:  

重启官微:用短视频、案例故事、互动问答等鲜活形式,让党建“活起来”;  

- 扎根业务:将党建成果与普惠金融、绿色信贷等业务突破结合宣传,避免“自说自话”;  

- 接受监督:公开党建成效指标,让群众看到“从严治党”如何转化为服务实体的真动作。  

行长高参观点:

党建不是“展馆里的标本”,而是“生长中的根系”。交行若真想写好“五篇大文章”,或许该先补上“新媒体党建”这一课——毕竟,连自己的官微都“管不好”,又如何让公众相信交行能“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完)  

0条评论|0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