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时代的年广久,没有年广久的时代

只有时代的年广久,没有年广久的时代
2023年01月13日 15:41 冰川思享号

在今天,依然会有许多我们并不喜欢的人、或者我们的价值观不认同的人,但他们在为我们和我们的时代探路。

冰川思想库研究员丨陈季冰

大约三个月前,经过淮海路上一家老字号食品店时,面对柜台上堆得像小山似的瓜子、花生和各式零食,以及营业员阿姨扑面而来的笑脸和殷勤招呼,我的心头突然泛起一股强烈的不合时宜的恐惧感。

那一刻,我回忆起了40多年前,自己孩童时代逢年过节才有配给的那每户一斤半斤一小包的瓜子,我真的担心这样的日子会再来。

2023年1月11日,“傻子瓜子”创始人年广九去世的消息传来,又一次把我拉回到那个年代。

01

实话说,直到昨天为止,我也从没有尝过一粒“傻子瓜子”,所以无从知道它的品质和口味究竟如何。

主要是上海很少有卖。至于原因嘛,我猜想,“傻子瓜子”走红的那阵子,它那点产量应该是供不应求的。芜湖距离上海还是有些距离的,所以它可能没有能力和动力向上海市场供货。

没过几年,到上世纪80年代后期,那个令人心悸的短缺时代过去了,口味 钻的上海人也就不会在乎琳琅满目的市场上有没有一种叫“傻子瓜子”的品牌了,它也就更没有机会抢占上海市场了。

▲80年代的“傻子瓜子”包装袋(图/网络)

不过,对于我这一代人来说,从“小岗村”“南街村”到“华西村”,从“年广久”“鲁冠球”到“牟其中”,从“傻子瓜子”“万向节”……这一连串地名、人名和商品名却是远比马云、马化腾更加如雷贯耳。

说得更确切一点,对我们这一代人来说,他们远不止是几个媒体上熠熠生辉的明星,他们镌刻在我们的记忆中,与我们的生命经历融为一体。更重要的是,他们深刻地塑造了我们的世界观。

其中的年广九,就是那个在过去被我们视若宝贝的春节副食品票变得一钱不值,让我们随时都能磕上瓜子的人。

02

关于年广九的故事,过去了那么多年,我现在记得比较清楚的有两件事。

最富传奇色彩的是上世纪80年代初,一度惊动了邓小平的那场关于“傻子瓜子”有没有“剥削”的争论。

那时刚改革开放,年广九雇了一帮人炒瓜子、卖瓜子,生意做得越来越大,他的雇员也越来越多,有了上百个。之所以称“傻子瓜子”,据说是因为他在卖瓜子给顾客的时候,总会在结完账顾客付完钱后,再抓一把塞给他们。

这在任何时代其实不过就是一种最寻常的营销术,但在那个年代,去国营商店买东西就像是去接受政治教育一样,年广九的这种做法被人当做是无法理解的“傻子”举动……

▲纪录片《40年40人》中年广久先生讲述“有奖瓜子”的销售策略(图/网络)

其实我现在认为,并不是年广九的“傻子瓜子”品质有多好,他多么经营有方,而是在那样堪称史无前例的“极度短缺”中,无论做什么都会生意兴隆。

不久后,有人指控年广九雇佣那么多工人就是“剥削”,应该严肃查处。而怎样算是“剥削”呢?据说有人翻遍马、恩、列、斯的宝书,从某一篇文章中找到一个说法:雇佣八个人以下的,属于“劳动合作社”性质,仍然是劳动人民;而雇佣超过八个人的,就是“资本家”的“剥削”了。

此事一直闹到邓小平那里,他为此亲自批示,大意是应该继续观望,不要轻易“动”年广九……有了这一茬,“傻子瓜子”和年广九的名字便瞬间传遍全中国。

一家小小的瓜子厂竟然能让国家领导人亲自作出批示,讲给现在的年轻人听大概没人会信,但这确实就是真实历史。

图/网络

这件事情的巨大意义在于,它让那个时候无数个提心吊胆地干着“资本主义尾巴”勾当的人们心里一下子踏实了许多。这正是邓小平所希望的。我猜想,这也是现在的年轻人不可能感同身受的。

这件事情发生在我念初三或高一的时候,我其实也是后来才知道的。

年广九的第二桩重大新闻发生在五六年以后的上世纪80年代末,那时我已快大学毕业了。大概是因为年广久离婚再婚之类引起的纠纷,他不知缘何被判“流氓罪”入狱。

好在没过几年,到了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以后,他很快又被释放出狱了。

可以说,年广九的一辈子都与邓小平有着直接交集,“改革开放总设计师”曾经挽救了这个无时无刻都不安分的人。

现在,年广久终于可以到另一个世界去追随这位时代伟人,向他报告一下,他离世四分之一个世纪以来国家改革开放事业的现实,想必这也是小平最牵挂的。

03

说起那个时代和那些人,如今的年轻人要么把年广久们的事迹看成是十分寻常的、理所当然的,要么把他们看成是冲破极左路线和计划经济的“时代英雄”,仿佛他们当年的举动包含着有意识的理想信念追求。

昨天到今天,我在网络上读了几篇纪念年广久的文章,大概都是“80后”写的。作为一个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人,我很想告诉他们的是:在我的青少年时代,年广久们都不是寻常人,他们都很出名,也都很有争议,但他们肯定都不是我们心目中的英雄。

我甚至可以相当负责任地说,当时大多数安分守己的普通老百姓和志向远大的青年一代,对年广久们如果不存有什么负面观感,就已经算是思想相当开通的了。

就拿我自己来说,那时正憧憬着考上复旦、交大、同济,将来为国家修路、建飞机、造火箭呢,怎么会看得上一个靠炒瓜子卖瓜子发了点财的“个体户”。

那时我们都支持和拥护改革开放,也都从改革开放中获得了很多。然而,回顾那段并不太久的历史,确实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改革开放叙事”。年广久、牟其中们的路径,与一口流利英文的马云、丁磊们的路径也的确是截然不同的。

▲《鲁豫有约》节目中的年广久先生(图/网络)

其实,早在上世纪60年代时,才20出头的年广九就曾因“投机倒把罪”被判过刑,当时好像是贩卖板栗;而他炒瓜子来卖也不是改革开放以后的事,而是在70年代初的时候就偷偷摸摸干起来了。

据他自己后来说,到1976年的时候,他已经赚了100万!我觉得这里面吹牛的成分很大,1976年时要赚100万,比今天赚10亿都难!

但由此可见,年广九的性格和命运就是这样,他总是惦记着倒腾钱那点事,甚至吃官司也在所不惜。

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里都永远会有这样不肯安分的人,他们中有的炒了瓜子偷偷卖,如年广久;有的钻营着把原来连年亏损的国家工厂变成属于自己的赚钱机器,如顾雏军;还有的,公开挑战被认为是不可动摇的“永恒真理”,如前两天去世的胡福明……

改革开放把他们推到了时代的浪尖上。他们有的成功了,有的沉沦了;有的收获了巨大的利益和荣誉,有的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背负了无尽的骂名……四十多年后回头再看,是非、善恶、荣辱、祸福往往就在一瞬间,真所谓造化弄人。

04

即使在当下这个时候,我都可以十分坦然承认,作为“80年代新一辈”,我从没有把年广久看成过英雄,我甚至都谈不上喜欢他。

这启发了我们一条深刻道理:在今天,依然会有许多我们并不喜欢的人、或者我们的价值观不认同的人,但他们在为我们和我们的时代探路。他们今天所做的事情的意义,我们没有认识到,甚至他们自己也懵懂无知。

这就是我们走过的路,这条路并不是按照哪个聪明人规划设计的图纸修出来的;这条路也许的确像主流话语说的那样,是“闯”出来的,但主要并不是什么英雄人物凭着理想信念闯出来的;这条路是所有大大小小的不安分的人物们摸索出来的,混杂着理想与冲动、信念与欲望、崇高壮丽的规划与蝇营狗苟的算计……

对今天的人们来说,瓜子不是啥金贵之物。如果闲得无事想要嗑上一阵,随便哪个街角小超市都有卖;如果懒得走,手机上下单叫个外卖,半小时就能送来……

图/网络

但我却深切地懂得,这样的生活并不是必然的和天经地义的。那些花花绿绿的票证,以及有了票证仍然要排几小时的长队,我不知道我的同龄人和上一代人是否依然记得?

相信很多人不愿意一直记着,不过,如果忘记了我们如何走过来的路,那么未来的路就是令人担忧的。三个月前我经过淮海路上的老字号食品店时,心里想的就是这个。

这也是我们今天比40年来任何时候都更应该记住和纪念年广久的原因。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