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华熙生物将这一年定义为“变革元年”,试图通过一系列战略调整和内部改革来推动企业的转型升级。然而,这场变革并未如预期般带来立竿见影的成效,反而让公司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净利润大幅下滑超过70%。作为“玻尿酸第一股”,华熙生物的这一表现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净利润下滑背后的原因
2025年1月24日晚,华熙生物发布业绩预告称,预计2024年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1.46亿至1.75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4.18亿至4.47亿元,同比降幅达70.47%至75.36%;扣非净利润预计为8000万至1.09亿元,同比减少77.78%至83.69%。
业务板块表现分化
公司的原料业务和医疗终端业务均实现了增长。原料业务在国际化战略推动下,销量在欧洲、日本、美洲等地持续攀升,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全球生物活性物市场的领先地位。医疗终端业务也因旗下医美品牌润致推出新品而保持高速增长。然而,功能性护肤品业务却因市场竞争加剧、产业周期波动以及战略调整等因素,业绩出现下滑,拖累了整体表现。
管理变革的短期阵痛 华熙生物在2024年大力推进管理变革,包括组织架构升级、薪酬体系调整,并聘请了IBM管理咨询团队进行系统诊断和变革规划。这些变革虽然为公司长期发展奠定了基础,但也带来了超过7000万元的短期成本上升,对当期业绩产生了较大压力。
战略性投入增加
公司在供应链改造、产能布局、研发投入以及创新业务领域均加大了投入。例如,推进海口、天津、东营、湘潭等地的产能布局,相关费用增加超过1亿元;研发投入聚焦前沿科技,为中长期竞争力提供保障;创新业务如再生医学、功能性食品等战略性投入也超过1亿元,这些投入虽有望为未来打开新的增长空间,但短期内却增加了成本负担。
资产减值计提
根据会计准则,公司对应收账款、存货、商誉等资产进行了减值测试,并计提了约2.1亿元的大额减值准备,进一步影响了当期利润。
市场与行业背景
2024年,国内化妆品零售总额为4357亿元,同比下降1.1%,增速低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3.5%增长率。尽管整体市场表现不佳,但仍有部分化妆品企业实现了两位数增长。华熙生物的业绩下滑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其在市场竞争中的阶段性困境。
核心人员变动频繁
2024年,华熙生物经历了核心技术人员和管理层的多次变动。郭学平博士因退休不再担任副总经理,他在透明质酸领域的技术突破曾助力公司领先全球市场。马守伟、王勇志等核心技术人员也因个人原因离职,此外,副总经理刘爱华、栾贻宏等不再负责研发工作。公司旗下品牌夸迪的创始团队成员枝繁繁离职并公开与公司产生纠纷,这些变动对公司的技术研发和品牌运营都带来了影响。
股价表现与市场反应
2024年,华熙生物股价从年初的66.54元跌至年末的51.04元,全年跌幅达23.29%。尽管9月底资本市场回暖曾推动股价大幅上涨至84.59元,但10月8日第二大股东国寿成达宣布减持计划后,股价一路下跌,截至2025年1月24日收盘,股价已跌至49.24元。
未来展望与行业重塑
华熙生物将2024年的业绩下滑视为战略性调整的阶段性结果,认为这是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增长转型的必经之路。公司强调,管理变革和战略升级虽带来短期压力,但将为长期发展奠定基础。未来,华熙生物将继续坚持科技创新,优化业务结构,推动合成生物技术的应用,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
然而,市场对华熙生物的变革效果仍持观望态度。有网友认为,外部咨询团队的建议虽有价值,但公司自身的产品竞争力和市场战略才是关键。华熙生物能否在变革中逆势而上,以及整个玻尿酸行业将如何在变革中重塑格局,仍需持续关注。


财经自媒体联盟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