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粮液低度酒的诞生竟与数学家华罗庚密切相关?

五粮液低度酒的诞生竟与数学家华罗庚密切相关?
2024年06月26日 10:50 长江酒道

执笔 | 扬   灵

编辑 | 古利特

很多人都喜欢五粮液低度酒,但大多数人不了解的是,五粮液低度酒的成功研发与数学家华罗庚息息相关。今天我们一起了解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和五粮液低度酒的故事。

1972年,五粮液酒厂接到湖北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公函称,五粮液近年出口量下降,主要原因是酒度太高,希望能降低酒度,更好地满足外商的需求。

收到这一消息后,五粮液酒厂随即组织科研实验进行降度,但进展并不顺利。

众所周知,白酒降度并非多掺点水就可以解决的,这对酒质是一个全新的要求,因为加水后,酒质、酒色、酒香都会发生变化。

当时五粮液负责科研技术工作的刘沛龙和他的团队苦苦钻研,但经过6年的努力,依旧没有达到理想效果,直到1978年华罗庚率队来到四川推广优选法和统筹法。

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华罗庚在全国范围推广他倡导的优选法和统筹法,经过20年左右的努力,“双法”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被评为“全国重大科技成果奖”。

1978年,刘沛龙和他的团队参加了华罗庚推广小分队在宜宾的活动,并听了多次讲学,随后五粮液酒厂成立双法办公室,刘沛龙用优选法进行降度实验,从中也可以看出当时五粮液酒厂对降度这件事的重视程度。

采用优选法,刘沛龙和他的团队优选出低度酒的最佳度数仅用了6天时间,在酒度50°和30°之间,用0.618法进行优选,选出了38°和35°这两个度数。不仅降低了度数,解决了浑浊问题,酒体晶莹、无色透明,口感特点保持了原有的风味,重要的是还节约了粮食。

实验获得成功之后,刘沛龙亲手装了两瓶38°和35°的低度酒,并用小纸条写了“六年未成功,双法出成果”两句话,贴在酒瓶上,五粮液酒厂派人送到成都,向华罗庚报喜。

华罗庚欣闻此事也非常高兴,题诗回赠:“名酒五粮液,优选味更醇;省粮五百担,产量增五成。豪饮李太白,雅酌陶渊明;深恨生太早,只能享老春。”

后来,刘沛龙团队进一步研发,将38°改为39°,口感更醇净甘爽,随即在国际市场引发不小震动,订货量猛增3倍。

值得一提的是,国外对酒的税收额是随酒度数增减来收取,度数高税收高,度数低税收也低,因此仅这一项改进就为国家节约了大额酒税,同时创造了丰厚的经济效益。

发展至今,低度酒成为五粮液的经典产品,这背后也成就了五粮液与华罗庚的一段情缘。与此同时,从研发六年不放弃,可以看出五粮液对品质的高度重视,也正是因为这份匠心精神,让五粮液创造一个又一个辉煌。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