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近期,国家数据局发布了《可信数据空间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8年)》,明确提出了可信数据空间的定义、内容和作用。
可信数据空间是基于共识规则,联接多方主体,实现数据资源共享共用的一种数据流通利用基础设施,是数据要素价值共创的应用生态,也是支撑构建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的重要载体。它具备数据可信管控、资源交互、价值共创三类核心能力,旨在促进数据要素规模化流通共享使用,加快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智慧城市已经成为全球城市发展的新趋势。随着国家数据局的政策引导,城市可信数据空间的建设成为了智慧城市发展的关键。
文|王鹏
北京市社会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大数据业务分析师
01
当前智慧城市发展中的难点问题
智慧城市的发展虽然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面临一系列难点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智慧城市的深入发展。
智慧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数据的支持,然而,当前城市中的数据孤岛现象严重,各部门、各系统之间的数据难以共享。
这主要源于部门分割、条块分割的小数据中心建设,各部门各自为政,缺乏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接口。例如,治安系统、城管系统和交警系统各自拥有独立的数据采集和存储系统,数据之间难以互联互通,导致数据资源的浪费和重复建设。
随着数据的广泛流通和共享,数据安全问题日益凸显。智慧城市涉及大量敏感数据,如个人信息、交通数据、医疗数据等,一旦泄露或被滥用,将带来严重的后果。
当前,数据安全技术和管理手段相对滞后,难以有效保障数据的安全和隐私。例如,一些智慧城市项目在数据采集、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缺乏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容易被黑客攻击或内部人员滥用。
尽管智慧城市建设投入了大量资金和资源,但应用成效并不明显。一些智慧城市项目存在“重建设、轻应用”的现象,项目建成后缺乏有效的运营和维护,导致系统闲置或功能未能充分发挥。
此外,智慧城市应用的场景相对单一,缺乏创新性和实用性,难以满足市民的多元化需求。例如,一些智慧城市项目仅停留在简单的信息发布和查询层面,缺乏深度挖掘和数据分析能力,难以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和解决方案。
智慧城市的发展需要各部门、各系统之间的紧密协同和合作。然而,当前智慧城市建设中存在业务协同不足的问题,各部门、各系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作机制,导致工作重复、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例如,在城市交通管理中,交警部门、交通部门和城管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协同机制,导致交通拥堵、违章停车等问题难以得到有效解决。
02
可信数据空间与智慧城市融合的作用
智慧城市与可信数据空间的融合,是城市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里程碑。这种融合不仅推动了技术升级,还促进了管理理念、业务流程、服务模式的全面革新。
可信数据空间为智慧城市提供了统一的数据管理和服务平台,增强了数据的实时采集、存储、分析和应用能力,从而在平台、应用和协同等多个维度为智慧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赋能。
通过这一融合,城市能够更有效地管理和利用数据资源,推动智能化、个性化服务的发展,并加强跨部门的业务协同,共同构建更加高效、智能的城市管理体系。
城市可信数据空间的建设将促进数字产业的发展。通过构建可信数据空间,可以推动数据资源的开放和共享,为数字产业提供丰富的数据资源和应用场景。
同时,可信数据空间还可以促进数据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推动数据产业生态的培育和发展。例如,温州市推出的首批四大可信数据空间已经覆盖了营销、医疗健康、包装产业和鞋革产业四大领域,促进了数据资源的共享与利用,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城市可信数据空间是智慧城市数据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构建可信数据空间,可以实现对城市各类数据的统一管理和高效利用,为智慧城市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
同时,可信数据空间还可以促进数据资源的互联互通和融合应用,提升智慧城市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例如,通过构建城市可信数据空间,可以实现城市规划建设、交通出行规划、医疗健康管理、重点人群服务保障、生态保护修护等典型场景的数据融合应用,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
城市可信数据空间的建设将助力数据要素价值的释放。通过构建可信数据空间,可以实现数据的合规高效流通和使用,推动数据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同时,可信数据空间还可以促进数据要素的创新应用和价值创造,为城市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城市可信数据空间的建设将提升城市运营管理服务水平。通过构建可信数据空间,可以实现城市各类数据的实时监测和分析,为城市管理者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持和决策依据。
同时,可信数据空间还可以促进城市各部门、各系统之间的业务协同和合作,提升城市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例如,通过构建城市可信数据空间,可以实现交通、医疗、环保等多领域的数据整合和分析,为城市管理者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和服务保障。
03
推进城市可信数据空间建设的策略
建设城市可信数据空间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为了有效推进城市可信数据空间的建设,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明确顶层设计
政府应加强对城市可信数据空间建设的顶层设计,明确建设目标和任务分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为城市可信数据空间的建设提供政策保障和制度支撑。同时,政府还应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与交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成果,推动城市可信数据空间的国际化发展。
二、制定标准规范
为了保障城市可信数据空间的有效运行和互联互通,需要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和规范。通过制定数据格式、数据接口、数据传输等标准规范,实现城市各类数据的标准化管理和高效利用。同时,还应加强对数据质量和安全性的监管和评估,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构建技术平台
建设城市可信数据空间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撑。通过构建先进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平台,实现对城市各类数据的实时采集、存储、分析和应用。同时,还应加强数据安全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保障数据的安全和隐私。例如,可以引入区块链、隐私计算等先进技术,实现数据的加密传输和存储,防止数据泄露和滥用。
四、实现协同参与
城市可信数据空间的建设需要各部门、各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协同参与。通过建立协同工作机制和信息共享平台,促进各部门、各企业之间的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同时,还应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和合作,鼓励公众积极参与智慧城市的建设和应用。
五、考虑因地制宜
不同城市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存在差异性和多样性。因此,在建设城市可信数据空间时,应根据不同城市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因地制宜的规划和设计。通过充分考虑城市的地理位置、经济水平、文化背景等因素,制定符合城市特色的建设方案和实施路径。
六、加强人才保障
城市可信数据空间的建设离不开专业人才的支持。因此,应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数据人才队伍。通过加强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提升数据人才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同时,还应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和评价体系,吸引和留住更多优秀人才投身于智慧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中。
根据国家数据局发布的《可信数据空间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8年)》,我们可以了解到可信数据空间的建设不仅是技术层面的升级,更是城市管理理念、业务流程、服务模式等多个维度的全面革新。这一行动计划为我们提供了具体的保障措施和方法,对于具体城市的体现如下:
城市可信数据空间建设:
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开展城市可信数据空间建设,围绕城市规划建设、交通出行规划、医疗健康管理、重点人群服务保障、生态保护修护等典型场景,发挥公共数据资源的引领作用,推动公共数据、企业数据、个人数据融合应用,构建城市数据资源体系,支撑城市建设、运营、治理体制改革。
产业数据专区建设:
鼓励因地制宜建设产业数据专区,探索建立分建统管、跨域协同的数据空间运营模式,打造城市级可信数据流通服务生态链,加快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
城市群数据资源高效流通共享:
鼓励城市群加强协作,推动各类可信数据空间的数据资源高效流通共享、数据产品和服务协同复用、数据产业生态互促共进,支撑城市群数字一体化发展。
通过这些措施和方法,城市可信数据空间的建设将为城市带来数字化、智能化的全面升级,推动城市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的提升,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