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子刊:喝酒脸红的人,不仅患癌风险大,还容易衰老!

Nature 子刊:喝酒脸红的人,不仅患癌风险大,还容易衰老!
2024年06月13日 18:44 方舟健客科普

在轻松的聚餐时刻,小酒常常是增添气氛的调味品。然而,你是否注意到,即便酒量相近,有些人饮酒后依旧面不改色,而另一些人却脸颊泛红,脸红是代谢快,酒量好的表现吗?

实际上,脸红并非酒量好的标志,而是身体发出的警示信号:告诉你别再喝了!为什么会喝酒脸红?这就需要我们了解酒精在体内是如何代谢的。人体内酒精代谢主要依靠两种酶,乙醇脱氢酶(ADH)将酒精分解成乙醛,乙醛脱氢酶(ALDH)再将乙醛分解成乙酸,最后变为水和二氧化碳,完成代谢。

而喝酒红脸的人,正是在乙醛代谢这一步出现了问题,由于乙醛脱氢酶2(ALDH2)基因突变,无法将乙醛进一步分解变成无毒的乙酸,导致乙醛在体内大量堆积,引起血管扩张和脸红现象。

所以,喝酒红脸其实是一种基因突变的结果,这种突变在东亚人群中相当普遍。但这种看似无害的生理现象,实际上可能预示着他们更容易受到某些疾病的青睐。

01

喝酒红脸,加速衰老

最近名古屋大学Tomoo Ogi团队在Nature Cell Biology杂志上发表了一篇研究,指出内源性醛类物质,特别是乙醛,会诱导DNA-蛋白质交联(DPCs)并干扰细胞内正常的基因复制和转录过程,导致细胞功能障碍、衰老甚至死亡[1]

此外,研究团队使用DPC-seq方法研究了醛类积累与早衰患者DNA损伤之间的关联,并发现转录偶联修复(TCR)复合体、VCP/p97和蛋白酶体参与解除活性转录区域中醛诱导的DPC。在小鼠模型上,缺乏醛类清除和TCR途径的小鼠显示出更严重的AMeD综合征(一种早衰疾病)症状,包括严重的造血异常和全身无力。研究还指出,通过确定醛类是促进衰老的物质,减少与酒精、空气污染和烟雾等醛类诱导物的接触,可能有助于抗衰老。除了加速衰老外,那些饮酒后容易出现脸红反应的人,还可能面临一系列疾病的风险增加。

02

喝酒红脸,要小心这几种疾病!

胃癌

乙醛,作为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分类的Ⅰ类致癌物质,其在体内的积累与多种癌症风险的增加有关。

日本东京大学的研究团队在Science Advances杂志上发表的研究论文中,对531名胃癌患者进行了基因测序,发现其中70%的患者携带ALDH2基因突变,且90%以上的患者是亚洲人,携带ALDH2基因突变的个体,即使是少量饮酒,也可能面临更高的胃癌风险[2]冠状动脉疾病

斯坦福大学吴庆明团队在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发表的研究指出,ALDH2基因突变不仅与喝酒脸红现象有关,还可能通过影响内皮细胞功能,增加冠状动脉疾病的风险[3]阿尔茨海默症

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研究发现,喝酒容易脸红的个体可能因为ALDH2基因突变,更易积累与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的β淀粉样蛋白片段和Tau蛋白,这可能增加他们患上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4]抑郁症

韩国首尔大学的研究团队在Scientific Reports发表的研究显示,即使是少量饮酒(小于15克酒精/天),喝酒脸红的个体比不脸红的个体,患抑郁症的风险显著更高[5]

03

酒量不可锻炼,耐受不等同于安全

存在一个普遍的误解,即人们认为酒量可以通过持续饮酒来提高。这种说法并不科学。长期饮酒可能导致身体对乙醛产生一定程度的耐受性,但这并不代表乙醛的毒性有所降低。乙醛作为一种有害物质,其对身体的负面影响始终存在,并不会因耐受而减少。如果因社交等原因不可避免需要饮酒,以下是一些可以采取的措施,以尽量减少酒精对身体的不良影响:

1.避免空腹饮酒:空腹时酒精吸收更快,更容易出现脸红。建议在饮酒前先摄入一些食物,尤其是富含蛋白质和健康脂肪的食物,有助于减缓酒精的吸收。

2.适量饮酒:每个人对酒精的耐受性不同。了解自己的酒精耐受量,并控制在安全范围内饮酒,是预防酒精中毒的关键。

3.慢饮:放慢饮酒的速度,可以给身体更多时间来代谢酒精,从而减少乙醛在体内的积累,降低其对身体的潜在危害。

4.多喝水:饮酒时适量饮水,有助于稀释血液中的酒精浓度,促进酒精的排泄。

5.避免混饮:混合不同类型的酒精饮料可能会增加酒精的总摄入量,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饮酒脸红是一个不应被忽视的健康信号。了解其背后的科学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自己,避免因误解而带来的健康风险。

编辑|梁姜

图源|摄图网

参考资料:

[1]Oka Y, Nakazawa Y, Shimada M, Ogi T. Endogenous aldehyde-induced DNA-protein crosslinks are resolved by transcription-coupled repair. Nat Cell Biol. 2024;26(5):784-796. doi:10.1038/s41556-024-01401-2[2]Suzuki A, Katoh H, Komura D, et al. Defined lifestyle and germline factors predispose Asian populations to gastric cancer. Sci Adv. 2020;6(19):eaav9778. Published 2020 May 6. doi:10.1126/sciadv.aav9778[3]Guo H, Yu X, Liu Y, et al. SGLT2 inhibitor ameliorates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associated with the common ALDH2 alcohol flushing variant. Sci Transl Med. 2023;15(680):eabp9952. doi:10.1126/scitranslmed.abp9952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