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床,多半是精神方面的原因

尿床,多半是精神方面的原因
2023年02月15日 08:48 宜善心理医学中心

尿床也称为遗尿,是指3岁或以上的儿童于睡眠时不自觉的排尿现象。一般来说,轻微(即不频密)的尿床并不算是一种疾病,随着年龄增长,尿床的现象通常都会自然消失。如果尿床频繁而持续,那么很可能与某些疾病有关,必须引起重视并做适当的治疗。

遗尿的确切原因目前仍不完全清楚,但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

  1. 遗传因素。30%遗尿孩子的父亲和20%遗尿孩子的母亲,在小时候也曾遗尿。也就是说,父母均有遗尿史,孩子遗尿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
  2. 睡眠过深。这是一个较常见的因素,这类小儿常常在睡前玩得较疲乏,睡得很深,不易唤醒,也多在梦境中尿床。若睡前饮水较多,则更易发生尿床。
  3. 膀胱功能还不成熟。膀胱功能不成熟,就无法控制排尿。
  4. 精神紧张。如家庭不和、面临考试等,孩子发生尿床的概率明显增大,但这种遗尿多是暂时的,过一段时间,情绪稳定后,遗尿现象就会逐渐消失。
  5. 疾病因素。由疾病引起遗尿的情况并不多见,一般常见于泌尿系感染、畸形,以及脊柱裂、脑脊膜膨出等。另外,无症状性细菌尿和高钙尿也会引起遗尿。

如果孩子在3岁后还频繁尿床,需要带孩子去医院检查一下。首先,看看是不是病理性遗尿。如果是病理性尿床,也不要过分担心,积极治疗就能痊愈。

很多孩子都以为只有自己才会尿床,因此对尿床的问题羞于启齿。往往还会因尿床而产生其他的心理及行为问题,如孤独、畏羞、焦虑、反叛、精神不集中、畏惧社交,甚至不敢参加任何需要在外面过夜的活动。

心理因素反过来也会导致尿床。比如家长因尿床而过分指责孩子,就很可能会加强孩子脑中的遗尿信号,使尿床次数变得日益频繁,甚至持续到成年。

一般经常尿床的孩子往往胆小、敏感、易于兴奋或过于拘谨。所以,父母还应从培养孩子的性格入手,来纠正尿床现象。

对待尿床的孩子,切忌打骂和羞辱性惩罚,那样只能使孩子精神更加紧张而加重尿床现象。但也不要忽视行为训练,孩子尿床后,应该尽快为他换上干净的床褥和衣物,并可在帮他做清洁时小声、温柔地告诉他:“长大了,不该尿床了哦!”

如孩子在上课时总是憋不住想小便,家长则可先与老师沟通。让老师告诉孩子,想小便的时候可以举手,老师会同意让他去厕所。

内容来源:《儿研所主任医师教你孩子生病、受伤怎么办》

图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