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火箭行业在技术创新领域不断取得令人瞩目的突破,特别是在运载火箭发动机研制、固体燃料火箭研发以及可重复使用航天器研发等方面。目前,中国正全力推进200吨液氧甲烷发动机的技术攻关,这一创新研发将显著降低火箭发射成本,并大幅提升运载能力,为未来的航天任务提供更高效、经济的动力支持。随着国内市场技术的日趋成熟,我国火箭发射次数稳步上升,从2021年的55次增长至2023年的67次,这一成绩仅次于全球领先的美国,充分展示了中国火箭行业的强劲发展势头。在国际合作方面,中国火箭行业也取得了一定成就,与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广泛的航天交流与合作。然而,我们也面临着激烈的国际竞争,尤其是与SpaceX等国际商业航天巨头相比,中国火箭行业在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方面仍存在差距。中国火箭行业需要在发射成本、运载能力、发动机性能、垂直回收技术等方向持续投入研发,以期实现技术赶超。
一、定义及分类
火箭是火箭发动机喷射工质(工作介质)产生的反作用力向前推进的飞行器。它自身携带全部推进剂,不依赖外界工质产生推力,可以在稠密大气层内,也可以在稠密大气层外飞行,是实现航天飞行的运载工具。火箭按用途分类可分为探空火箭和运载火箭,按级数分类可分为单级火箭和多级火箭,按动力能源分类可分为化学能火箭、电能火箭、核能火箭、太阳能火箭及光子火箭。
二、行业政策
中国火箭行业在政策方面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和推动。2024年4月,工信部、科学技术部、北京市人民政府印发《中关村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方案(2024—2027年)》,提出布局可回收火箭、卫星互联网等新一代商业航天产业,支持无人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重点空天应用场景示范建设。布局可回收火箭和卫星互联网等新一代商业航天产业,将极大地促进火箭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可回收火箭技术能够大幅降低火箭发射成本,提高火箭的重复使用效率,从而推动商业航天市场的快速发展。
三、发展历程
中国火箭行业发展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初的初始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国开始研究和开发火箭技术。1956年,中国成立了航天工业委员会,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开始。中国在初期主要从苏联和东欧国家引进导弹和火箭技术,并通过逆向工程进行学习和仿制。
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的自行研发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国开始自行研发和制造火箭。1964年,中国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这标志着中国核武器计划的开始。1968年,中国成立了中国国家航天局,负责管理和推动中国的航天事业。在这个时期,中国成功地研制了一系列导弹和火箭,包括长征一号、长征二号和长征三号等。
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末的快速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国的火箭技术取得了重大进展。1984年,中国发射了第一颗通信卫星“东方红一号”,这标志着中国在卫星技术领域的重要突破。1999年,中国成功发射了“神舟一号”,这是中国的第一艘试验飞船。在这个时期,中国还开发了一系列先进的火箭,如长征二号、长征三号甲、长征四号等。
21世纪初至今的现代化阶段,进入21世纪,中国的火箭技术逐渐走向现代化。2003年,中国成功发射了“神舟五号”,这是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标志着中国成为了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第三个能够进行载人航天的国家。2011年,中国成功发射了“天宫一号”,这是中国的第一个空间实验室。在这个时期,中国还开发了一系列先进的火箭,如长征五号、长征六号、长征七号等。
四、行业壁垒
1、技术壁垒
火箭技术作为高科技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发、生产和应用需要高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这要求企业必须具备强大的技术研发能力,拥有大量的专业人才和先进的科研设备,这使得新进入者难以在短时间内形成竞争力。
2、资金壁垒
火箭行业的研发、生产和应用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这使得资金壁垒成为了行业的重要特点之一。一方面,火箭技术的研发需要大量的资金用于科研设备、人才引进和研发试验等方面。另一方面,火箭的生产和应用也需要大量的资金用于设备购置、生产线的建设以及市场推广等方面。因此,只有具备雄厚资金实力的企业才能够进入火箭行业,开展相关的业务。
3、政策壁垒
火箭行业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其发展受到国家政策的深刻影响。中国火箭行业的企业需要遵守众多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例如,企业需要获得相关的资质认证和许可证书才能够开展火箭的研发、生产和应用等业务。此外,政府还会对火箭的发射、运行和回收等环节进行严格的监管和管理,确保火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这些政策壁垒使得新进入者难以在火箭行业中立足,提高了行业的竞争门槛。
五、产业链
1、行业产业链分析
火箭产业链上游包括电子元器件、航空发动机、卫星制造、钢材等原材料和关键零部件的生产制造。产业链中游主要负责火箭的总装、发射服务以及卫星的发射入轨。产业链下游主要涉及卫星应用和运营服务,包括通信、遥感、导航等多种应用场景。
2、行业领先企业分析
(1)航天科技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航天科技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中坚力量,不仅在航天飞行器和汽车电子产品的制造领域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更在火箭领域的研发和生产上得到了集团深厚的技术支持和资源共享。这种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了中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在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研制与发射历程中,航天科技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关键作用。公司深度参与了长征七号、长征六号丙等重要型号火箭的研发工作,这些成就不仅彰显了公司在火箭领域的深厚技术实力,也为中国航天事业的腾飞做出了卓越贡献。2023年航天科技航天制造业营业收入为7.02亿元,同比下降25.97%;航天制造业营业成本为6.51亿元,同比下降17.88%。
(2)陕西中天火箭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陕西中天火箭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民品产业基础上经过改制、资源整合组建成立的军民融合型高新技术企业。中天火箭主要从事小型固体火箭及其延伸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并一直致力于推进航天固体火箭核心技术成果的多层次、多领域的深度转化应用。产品不仅涵盖军民两用领域,还提供了包括无人机机载制导武器、人工影响天气装备、气象探空火箭、高空科学试验平台、高性能耐高温耐烧蚀材料、公路在线实时计量设施、综合系统集成等在内的一系列产品和服务。2024年一季度,中天火箭营业收入为2.12亿元,同比增长17.25%;归母净利润为0.08亿元,同比下降71.81%。
六、行业现状
中国火箭行业在技术创新领域不断取得令人瞩目的突破,特别是在运载火箭发动机研制、固体燃料火箭研发以及可重复使用航天器研发等方面。目前,中国正全力推进200吨液氧甲烷发动机的技术攻关,这一创新研发将显著降低火箭发射成本,并大幅提升运载能力,为未来的航天任务提供更高效、经济的动力支持。随着国内市场技术的日趋成熟,我国火箭发射次数稳步上升,从2021年的55次增长至2023年的67次,这一成绩仅次于全球领先的美国,充分展示了中国火箭行业的强劲发展势头。在国际合作方面,中国火箭行业也取得了一定成就,与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广泛的航天交流与合作。然而,我们也面临着激烈的国际竞争,尤其是与SpaceX等国际商业航天巨头相比,中国火箭行业在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方面仍存在差距。中国火箭行业需要在发射成本、运载能力、发动机性能、垂直回收技术等方向持续投入研发,以期实现技术赶超。
注:本文转自智研产业百科平台,如需获取更多行业信息和定制服务,可进入智研咨询搜索查看。
智研产业百科是智研咨询推出的产研工具平台,致力于为您提供全方位的百科式产业信息查询服务。智研咨询践行用信息驱动产业发展的企业使命,完善和丰富企业方法论,依托产业百科平台提升信息价值,持续为行业发展及企业投资决策赋能。火箭产业百科作为火箭产业一站式系统化研究工具,全面归纳了火箭产业知识信息,内容涵盖火箭产业的定义、分类、政策、产业链、竞争格局、发展趋势等,并依靠信息技术建立智能互链的行业知识图谱,为行研从业者及相关投资者提供深入的洞察力和全面的信息。
智研咨询以“用信息驱动产业发展,为企业投资决策赋能”为品牌理念。为企业提供专业的产业咨询服务,主要服务包含精品行研报告、专项定制、月度专题、可研报告、商业计划书、产业规划等。并提供周报/月报/季报/年报等定期报告和定制数据,内容涵盖政策监测、企业动态、行业数据、产品价格变化、投融资概览、市场机遇及风险分析等。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